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_魏丽

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_魏丽

(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济南 250031)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病后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言语障碍,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心理学的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10-02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起病凶险,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言语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烦躁和抑郁等心理变化,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试,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病人及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根据神经内科的多位偏瘫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1.明确心理护理的目的

1.1 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1.3 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1.4 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包括满足病人以下六个方面的需求[2]:

1.4.1躯体需要 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1.4.2感情的需要 由于环境的陌生,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的探视与关怀和医护人员的同情与关心。

1.4.3受尊重的需要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1.4.4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 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1.4.5精神上的需求 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1.4.6提供信息的需要 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1]。

2.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2.1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及善于沟通的技巧。

2.2 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减轻患者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负担,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3 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以消除病人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偏瘫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型与护理

3.1 抑郁

抑郁的表现为一种充满忧伤的感觉,是对周围环境的抗拒,严重的抑郁对周围的环境失去兴趣,并且无法从过去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快乐,这种情绪可以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产生自杀意图,自杀常见于严重抑郁的病人,应警惕发生意外。

医务人员应认识病人的这种绝望的心理失调反应,需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精神上的支持。每天一定时间内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在开始时可能会遇到自问自答的结果,但不要放弃,在逐步的接触中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提出患者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同时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重复多次,耐心解释,多鼓励患者交谈,表达自己的情感,减轻心理压力,待其情绪稳定后征得病人的同意,再做各项治疗护理。重视家属的作用,在病人情绪不稳定时适当放宽探视要求,允许家属陪同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可使病人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对于严重抑郁的病人,我们要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病房,保护其安全,以免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3.2 焦虑

多数焦虑的病人感到忧心忡忡和紧张,担心害怕,坐立不安,哭哭啼啼,失眠等。焦虑与身体的症状又相互交叉,可以出现过度的自律活动,心悸,震颤,出汗,口干等,当病人不断陈述自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时,在临床上可诊断为典型的焦虑。

护士要主动并且耐心细心,态度和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入院时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了解病人的需求,帮助病人联系各项检查,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征求病人的意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4]。住院期间,经常深入病房探望,与其谈心,教其恢复肢体功能的方法,鼓励病人积极主动的进行功能锻炼。必要时让其他患相同疾病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

3.3 自我概念紊乱

3.3.1自我形象紊乱 患者瘫痪后势必会影响形象,尤其是女性,她们比较关注自己的外表,难以适应瘫痪后带来的身体上的一系列变化。

3.3.2自尊下降 瘫痪后日常工作受到影响,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时患者较注重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瘫痪后自己的社会角色,如:地位下降,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下降,与别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等等,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交流,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告知患者只要坚持正确的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肌力会慢慢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逐渐的好转,将来同样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患者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要重新认识,对别人的反应也要重新评价,而且必须适应和接受这些改变,以符合其形象,才能重新适应自我概念。

3.4 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3.4.1害怕与人交往 瘫痪后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热闹的人会变得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那种怜悯和怪异的目光,不想出门,不想见任何人。

3.4.2无助感 瘫痪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拒绝治疗和护理,破坏物品,甚至想自杀。这种无助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3.4.3过分依赖 病人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若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缺乏独立性,必然会影响其疾病的恢复。

护士除提供医疗帮助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和信息支持外,增强患者准确评价自身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交和自卑、孤独等困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其倾泻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力。对于有依赖心理的病人,要向他们讲明恢复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让病人从思想上接受,主动接受护士的指导,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生活基本自理,制定的目标要使病人易达到为宜,护士在旁指导帮助,发挥病人的主观性,在进行时不要催促,让其有充足的时间,病人看到成绩能增强锻炼的自信心,鼓励病人自理生活有利于下一步进行锻炼,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予以肯定,鼓励病人坚持下去,锻炼次数由少到多,时间有短到长,循序渐进[5]。

4.小结

明确了心理护理的目的和医护人员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后,针对偏瘫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在进行必要的医疗护理的同时,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其自我康复意识,提高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M].护理学基础,34-35.

[2]戴晓阳,解亚宁.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J].护理心理学,107-114.

[3]秦永东.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J].20059(15)40.

[4]施楚君.瘫痪病人的心理护理[J].河北医药,200224(10)834-834.

[5]张伟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4.7(23)28.

论文作者:魏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_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