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扩建的道路工程设计的思考论文_罗

基于改扩建的道路工程设计的思考论文_罗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对于交通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既有道路大多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对于大量的既有道路进行改扩建提上日程,不仅能提高既有道路的行车舒适性和通行能力,也能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改扩建的道路工程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改扩建;道路工程;设计

1、改扩建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位规划已发生变化,许多既有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道路的等级、定位、路容、景观效果、市政配套设施等无法与新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相匹配,故而需要对既有道路进行改扩建。从道路断面来讲,目前许多城市既有道路的断面和行驶速度与交通量不匹配,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市民出行,此类城市出台了“缓堵保畅”措施,新建道路进行交通分流的同时尽量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改扩建。从道路路面来讲,道路建成通车以来,经过多年的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已出现一些断板、破碎板、板角断裂、裂缝、接缝破损、检查井周围板块破碎等病害,局部道路路面病害呈现加快趋势;原沥青路面出现裂缝、龟裂、块裂、坑槽、唧浆等病害,局部已修补的路面再次出现病害,路面病害已呈现加快趋势。

因此,为改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和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减少行车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维修既有道路,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既有道路的改扩建已十分必要和迫切。

2、改扩建道路工程设计的几点原则

2.1充分调查既有道路,做出科学合理评价

既有项目改扩建道路调查包括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测量、试验检测等手段对旧路面状况进行调查,宜包括项目所处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旧路设计文件、竣工图纸、交通量、旧路面技术状况、桥涵构造物、沿线附属设施等内容。同时注意调查其他对设计和施工有影响或限制的因素,如路缘石高度、平交道口或建筑物出入口、道路排水状况以及人行道状况。

2.2结合道路周边的地形地物进行设计

既有道路经过多年运营,位于城区的道路周边地块多已开发建设,地形地物较原设计已发生较大变化,道路的改扩建受周边建筑红线用地限制,其平面、竖向设计均应与周边地块衔接一致,道路景观风格应与周边地块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位于郊野段的道路周边地形地物较城区道路来说,周边地形地物变化较少,但地形可能起伏较大,针对这种既有道路的改扩建,设计应该根据规划用地布局来确定方案,如果道路两侧规划为城市开发区,则道路的改扩建尽量以现状道路进行双侧拓宽改建,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如果道路两侧无城市开发计划,需要保留现状地形地物,改扩建方案则应该尽量保留现状地形地物,选择单侧拓宽路基、分离式路基、半路半桥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案,避免大填大挖,降低工程投资的同时,低影响建设,保留周边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果道路周边有重要景观,如水库湖泊等,改扩建方案应和周边景观打造相衔接,观景效果良好的路段,道路设计应敞开视线,对遮挡视线的绿植进行梳理,避免设置高大密集的绿植遮挡视线,同时做好与周边景观的交通接驳,使周边景观满足“可观赏、可进入、可参与”的要求。

2.3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的剩余强度

道路尤其是市政道路因为管线众多的确存在原路面施工质量较差、强度不足的情况,但目前的设计人员大多缺乏基于现状交通量对既有路面的分析,而是根据经验统一处理,没有针对性。对于道路改造项目,应该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分段、分情况处理,充分考虑既有道路实际交通量,充分考虑施工工期,较长的施工工期容易造成对交通、居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引发群众投诉,造成工程推进困难。

3、基于改扩建的道路工程设计

3.1平纵线形设计

对于改扩建道路工程,其平纵线形已经确定,为尽量利用既有道路,一般不对线形做较大调整,局部受周边地形地物影响确需调整的,应结合规划,经经济技术比较,确定调整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应结合现状管线情况进行设计,尽可能利用现状道路市政管线,减少对道路的破坏,降低工程投资。

(2)既有道路改扩建项目并非像新建项目一样能够用标准断面代表所有情况,此类项目全线非标准路段较多,如挡墙段、路口段、红线宽度不够段、受现状建筑制约段等。原则上车行道为1.5%的路拱横坡,人行道为反向的2%横坡,人行道路缘石高出车道路面15cm。由于路面改造加铺会适当将原车行道和人行道抬高,当道路两侧为建筑时,首先通过较宽的景观带进行过渡调整高差,如景观带调整有困难时,将人行道横坡在1%~2%范围进行调整,如还不能克服高差,则调整路缘石的高度(10~15cm)。若以上通过调整人行道横坡和路缘石高度都不能将高差调整在合适范围之内,则调整车行道横坡(1%~1.5%)。在横断面设计时还应注意排水设计,应优化道路交叉口、小区院落进出口、人行道口排水设计,消除道路积水点位。

3.3路面结构设计

设计前应有针对性地对原路面现状进行调查和检测,对路面破损程度、承载能力、平整度等技术指标进行分段评价,分段拟定路面设计方案。因沥青路面具有降噪吸尘的作用,更利于环保,在老城区道路改扩建过程中,多采用沥青路面。

(1)既有路面为水泥砼路面

既有路面破损较少,基层强度好:可直接加铺沥青路面,便于实施。目前的设计普遍加铺厚度为10cm,为了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对于重交通、特重交通等级的道路加铺沥青厚度可采用16~18cm。既有路面破损较多,基层强度差:挖除原路面后新建。“白加黑”改造项目应注意缓解接缝处的应力集中,采取措施抵制和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目前多采用设置应力吸收层、防裂卷材等措施。

(2)既有路面为沥青砼路面

既有路面破损较少,承载能力较好:既有路面病害处治合格后加铺沥青。既有路面破损严重,承载能力不足:铣刨沥青层,对基层病害处治合格后加铺沥青。既有路面破损严重,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挖除既有路面后新建。

(3)桥面铺装

改扩建道路施工范围涉及桥梁桥面铺装,须进行检测和验算,确定合理的方案,确保桥梁运营安全。

3.4人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人行道范围为车行道外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区域,当道路周边已经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商业等建筑时,人行道铺装、行道树绿化等设计应与周边建筑统筹考虑,风格协调。若需对人行道进行整体改造时,应综合考虑管线下地需求,避免二次开挖作业。

3.5其他设计

根据管线规划及现状分析,为尽量避免后期管线过街开挖道路,对近期或根据规划有管线过街需求的位置预埋过街穿线管涵。

需要增设港湾式公交站时,由公交公司提出需求,根据用地情况、障碍情况,对有条件设置港湾式公交站的一并设计,避免后期二次开挖改造。

3.6 改扩建道路的实施

城市道路的改扩建原则上工程实施期间不得封闭交通,建议采用夜间施工白天开放交通的施工方式,施工时段建议安排在22:00至次日6:00,噪音较大的工序建议在24:00前完成,道路周边若有学校,施工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期间实施,避免对交通和行人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前,应协同交管部门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做好绕行线路提示。项目土建部分完成后,应先施划冷涂标线,通车1个月后再施划热熔标线,确保交通组织合理。

总之,为了适应城市发展、进一步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加强道路工程改扩建已十分必要,而设计是其中关键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确保道路改扩建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洪.探讨道路改扩建的路线设计[J].四川水泥,2017(06):90+94.

[2]刘美荣.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体会[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226.

[3]刘顺华.改扩建道路路线设计的几点建议[J].低碳世界,2016(24):190-191.

论文作者: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基于改扩建的道路工程设计的思考论文_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