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蔡秋伶1,杨益铁2

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蔡秋伶1,杨益铁2

1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 530001

2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田州镇卫生院 533600

[摘要]目的:探究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治疗28d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28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28d的N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可靠。

[关键词] 补肾活血化瘀法;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既往临床常予以溶栓、抗凝、营养神经等西医对症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中医认为,该症属于“中风”范畴,中医在治疗中风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此本文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82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91例,女73例;年龄47~85岁,平均(62.8±2.4)岁;病程2h~10h,平均(5.1±1.7)h。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2],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中医诊断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的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眩晕、偏瘫、共济失调、偏侧感觉障碍、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排除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其他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意识障碍、颅脑外伤及手术者、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史、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包括脱水剂、抗血小板凝聚、神经营养剂、降颅内压等综合对症支持治疗,连续治疗28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基本方:葛根、石菖蒲、鸡血藤各20g,黄芪、党参、川芎、当归、山茱萸、地龙、防风、枸杞子各15g,桃仁、红花、制胆南星、水蛭、僵蚕各10g,炙甘草9g。随症加减:兼有痰热闭肺者,加桑叶、桑白皮各10g;兼热闭下焦者,加泽泻20g;言语不利者,加远志10g;肢体麻木者,加木瓜、威灵仙各10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每7d为一疗程,连用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28d,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观察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及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4],其中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肌力均恢复至Ⅴ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可参加正常日常工作和生活;显效:肌力恢复超过Ⅱ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能自理;有效:肌力恢复Ⅰ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CSS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临床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8d后,观察组基本治愈35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恶化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基本治愈22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恶化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9.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得以不同程度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4d、28d的N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4d 治疗后28d

观察组8218.5±3.88.3±2.1※△5.3±1.2※△

对照组8219.2±3.412.4±2.5※△9.2±1.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3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经心电图、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无差异改变。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导致的脑组织软化或缺血、缺氧坏死,既往西医注意一抗血小板药物、脑保护、溶栓、改善微循环等综合对症治疗。中医认为[5],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卒中”等范畴,病位在脑,病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血亏所致,其病机是因肾虚引起瘀血痰浊,进而引起全身机体失调,而气虚则血行无力,气血难到达头脑,使痰瘀交结、积累于脑络,郁久化热,而凝聚成毒,上蔽神明,损伤脑络,经情志失常、外风等外因诱使而发病。肾虚精亏、气阴不足、痰浊瘀血阻络共为其病机,对此临床应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化瘀治疗,该方中黄芪、党参均为补气之品,气旺则血行,且有助于温经通脉;山茱萸、枸杞子均可滋补肾阴;桃仁、当归、红花、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上述诸味相伍共为君药。臣以石菖蒲、制胆南星可化痰散结,豁痰开窍,防痰热化;葛根、防风可通经活络;鸡血藤可舒经活络,活血养血。佐使以地龙、水蛭、僵蚕均为虫药,善走窜,可发挥破血化瘀通经逐瘀之效;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滋补肾阴,活血祛瘀,益气通络,以达瘀散郁解,气血流畅,经脉调达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6],活血化瘀之药可改善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全血粘度及血红细胞凝聚性,减少血小板凝集和释放,可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抗栓等功效,并与补气补肾之品共同改善脑部血流供应量,且还对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功效,对脑组织具有增强神经营养吸收和修复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区供血供氧状况,增强脑细胞活性和组织缺氧耐受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8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28d的N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提示,在常规西药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进一步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并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江颖,方兴,张永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05):936-94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3-104.

[4]李严.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34-134,135.

[5]张春朝,唐莉,尹君,等.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5):142-144.

[6]魏天谊,姜惟.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法[J].吉林中医药,2014,34(02):130-131,156.

论文作者:蔡秋伶1,杨益铁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蔡秋伶1,杨益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