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确,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又何来课堂执行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元素注入校园,使现在学生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学生个性化越来越浓,课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调控课堂?如何维持课堂纪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细
首先是备课细:备课时,在想办法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更要突破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例如: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口头语与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表现为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或者口语化、随意化。因此,备课时我就多设计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较、模拟、想像、朗读、改写、角色置入等方法发展语言。在随意表达时,为了做到下有保底,最初我常常会给他们一些固定的句子模式来参照。当然,程度好的孩子如果能跳出此模式,有自己更好的表达方式,我会更加鼓励。人们常说让学生贴近语言,接触语言,我想更要拥有语言。如果近阶段在某个教学环节上,学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感兴趣,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推迟疲劳的出现,也使教学有实效。
其次是要求细: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常规:听的常规、想的常规、说的常规和做的常规。小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训练,更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因此我对学生的站姿、坐姿、端书、举手、回答、开火车、小组合作等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并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例如:坐着读书时双手端书的位置,站着读书时书的位置,开火车时眼睛注视的地方等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规可循,知道自己在什么教学环节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教师对学生常规的评价也会有规可依。
二、稳
这里的“稳”主要是稳住孩子的心。下课时,学生往往玩得不亦乐乎,如果草草进入新课,那么至少前3分钟老师的话学生是不入心的,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一个课堂随意的感觉。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当学生进入教室时,除了正常的诵读古韵书香外,我还严抓“起立”这个每堂课必有的环节。我要求起立时全班学生必须端正站好,不允许有一名学生翻书找本、东张西望、动作缓慢,而要整齐划一。有时为了达到我的要求,常常仅此一个起立就要重复两三遍。也许会浪费点时间,但我想这能稳定学生情绪,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有一个上课必须认真的意识,让课堂更有效,也是值得一做的。在写字前,我还利用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写”。这时,全班学生都打开本,拿好笔,坐姿端正,然后再统一“开始写”。这样充分利用每个环节,将学生的活动情绪转化为集中听讲的注意力。
三、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保持课堂纪律的最好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有时会气氛沉闷、乏味,学生一直处于低谷状态,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勉强呆坐在那儿,勉强地接收某些讯息。这时我会用“幽默调控”的方法。如:在学生读词串时,我会根据季节不同,把读词串说成是吃冰棍、吃草莓等,学生立刻激情四溢,完全投入,再不会把教师的讲解当成“催眠曲”而无动于衷的。当需要学生必须集中精神听知识点时 ,我会用“语言调控”的方法。我说“鹰的眼睛,兔子的耳朵”,学生会迅速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看着你,我便抓住时机讲授知识。这样调控好了课堂,就会让学生们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会让执教者有一种“一览众山小”之感,在轻松愉快中引领学生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四、令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受突然出现的各种刺激而转移,影响正常听课。课堂口令代替了我们常说的“做好了,向前看”等。运用课堂口令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听课中来,是消除上述现象的一副神奇的良药。如:有的孩子不爱举手,即使会答的问题也无动于衷,这时我会说“小树林”,学生齐说“大森林”。一些学生感到自己应该是组成大森林里的一棵树,就会有饶有兴趣地把手举起来,时间久了,就养成了积极发言的好习惯。当有孩子不注意听讲时,我会说“回收站”,学生齐说“挡”,然后迅速坐直。如果谁还在溜号,大家就把他“删除”。此时,这个孩子就会感到不好意思,而迅速的坐好。当我转身板书时,往往有些孩子就会借机蠢蠢欲动、窃窃私语起来。这时我会说“当我回头时谁会给我惊喜”等等,孩子们会鸦雀无声地等待着我的转身。同时,口令要富有感染力,根据课上的内容要求和目的的不同,口令声音大小、强弱可灵活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控制课堂气氛。
五、变
古语说“变则通,通则久。”我们的课堂更是如此,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们的某项课堂调控手段用久了便会失去它的效果,因此就要不断的“变”:变方法、变手段、变口令、变评价等等。如:学生刚入学时我会说“一、二、三”,现在孩子们对这个口令已经是不以为然了,我就利用孩子好胜心理改成“谁第一”。以前读词语我会找一位学生读,现在改成同桌齐读,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
六、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每天从“起立”开始,我都坚持不放松任何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做,不断的扫视班级,眼里有每一位学生。坚持细、稳、趣、令、变的做法,达到 “恒”。有人说世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我想,我们就是要让最难的坚持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简单。
良好的课堂常规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有位学者说得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课堂常规管理。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学科内容。”通过课堂常规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刘宇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常规论文; 孩子论文; 口令论文; 自己的论文; 会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