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马春晶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马春晶

马春晶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选我中心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实施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并能保证营养需求,活动耐力有所增强,均未发生感染,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及家属能够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及隔离技术;护理满意度达91.7%(33/36)。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活动耐力,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1]。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现抽选我中心收治的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中心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4.4±2.3)岁。

2护理干预

2.1主要护理问题

2.1.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心、呕吐和厌油等有关。

2.1.2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1.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胆盐沉积刺激皮肤所致瘙痒有关。

2.1.4潜在并发症 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

2.1.5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的隔离、饮食和用药等知识。

2.2护理措施

2.2.1病情观察

(1)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和肝功能的情况。

(2)对急性肝炎患者还应评估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黄疸、尿的颜色。

(3)对慢性肝炎患者应加强评估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应密切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的精神和意识状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24小时尿量,尿常规,尿比重及尿钠,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清钾、钠等[2]。

2.2.2常见症状护理

(1)黄胆:①观察黄疸的程度;②黄疸期间进食高热量低脂流质或半流饮食;③嘱患者修剪指甲,不要用力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和皮下出血;④忌用刺激性强清洁剂,可用温水清洗皮肤,必要时用止痒水止痒。

(2)腹胀:①观察腹胀的程度;②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如牛奶和豆制品;③协助患者变换卧位,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伸屈活动;④小茴香炒热后行腹部按摩;⑤必要时可进行灌肠。

(3)腹水:①大量腹水患者应采取半卧位;②限制水钠的摄入量;③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尿量和腹围;④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

2.2.3饮食护理

肝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蛋白质1.0~1.5g/k,保证足够的热量。慢性肝炎患者,适当增加蛋白的摄入量,每天1.5~2.Og/kg,蛋白质以鱼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血氨升高、有肝性脑病倾向及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每天<0.5g/kg)。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质,随着肝性脑病的改善,应尽早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但以补充植物性蛋白为好。植物性蛋白纤维成分多,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降低毒性物质的吸收,防止和改善肝性脑病。腹水、少尿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500mg/d,进水量不超过l000ml。

2.2.4用药护理

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最初治疗的l~2周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也可出现疲乏、体重下降、脱发和中度骨髓抑制,偶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3]。有的患者可有焦虑、易激动、忧郁和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拉米夫定对正常人体细胞的DNA聚合酶没有或少有抑制作用,故无明显毒性。但用药过程中极易产生病毒YMDD变异而出现耐药。停药后可出现ALT和HBV DNA反跳,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加重甚至衰竭。

2.2.5休息与活动

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淤血,利于肝细胞修复。待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l~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

2.2.6隔离

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接触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所以只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隔离期为自发病起4周[4]。乙型肝炎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病原携带者处理。丙型肝炎隔离至ALT恢复正常或血清HCV RNA阴转。丁型肝炎隔离至血清HDV RNA及HDAg阴转。

3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并能保证营养需求,活动耐力有所增强,均未发生感染,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及家属能够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及隔离技术;护理满意度达91.7%(33/36)。

4讨论

对急性肝炎患者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慢性肝炎患者和携带者应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者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5]。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托幼保育等行业。对献血人员应进行严格的筛查,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6]。

本研究通过对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活动耐力,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淑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护理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

[2]周丽君.50例病毒性肝炎临床护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3593-3594.

[3]闫新华.浅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3):66-68.

[4]刘丽君.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729-2730.

[5]韩再琼.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J].保健文汇,2017,(1).

[6]吴超,郭芙蓉.浅谈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661-662.

论文作者:马春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马春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