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本文从“新、奇、趣、当、活”阐述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提问,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颖 惊奇 兴趣 有的放矢 灵活
教学的心脏是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因此,在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那么,教师如何让提问更加艺术化,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呢?下面就对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标新立异,不落俗套
这就是说,教师提问要新颖,要有新意,使学生看到题目就会产生新鲜感,这样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数学第十八册的直线时,为了考查学生对“直线”的理解,可向学生提问:“直线a,b,试问谁长?”“两条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三条直线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还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如果问“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对学生有一种压抑,如果改成“谁来说说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既能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课文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个问题提得太浅,学生只会照本宣读,没有发挥的余地。如果改为:“课文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你喜欢哪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大大改观,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扩大,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问题要惊奇
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好奇几乎是每个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问题引起聋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全在于教师的巧妙构思。聋生形象思维较之抽象思维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能够把枯燥的问题加以形象化往往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问题出人意料之外,但结论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设问具有振动聋生心弦的作用。
三、有利于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不少有经验的教师,由于娴熟地掌握了寓趣味于设问的技巧,既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知识,又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脑力体操”,使教堂获得了成功。如在《上学路上》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可抓住“蹲、扶、松、倒、想、解、绑、踩”等一系列动作,让学生演习,结合直观演示进行恰当的提问,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曹红扶起倒下的玉米”的整个过程。还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先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星期天,兔妈妈带着三个兔宝宝一起做七巧板,它们每人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说自己的最大,最后让兔妈妈评一下,兔妈妈也无法判断,后来又把三个平行四边形重合起来比较,由于不能完全重合,也不能比较。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兔妈妈来解决这个难题吗?”在讲授完新内容后,老师提问:“你们现在可以帮兔妈妈解决问题了吗?”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提问要有的放矢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一句名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下检查,都要求教师急学生所急,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教材难学难懂,教师“大做文章,这是准,学生智力有差异,区别对待,贯彻可接受原则也是准”。例如,在教《荷花》这一课的第四段时,可以提问:“如果你就是一朵荷花,除了蜻蜓、小鱼,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五、提问要有变化、要灵活
心理学家对智力发展的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递进性。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如果把问题加以变化,“举一反三,举三反一”,既善于发散,又善于收束,必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连续性、递进性。例如,在学习《我的家乡》一文后,让学生围绕“我的家乡”这个命题,思考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是平原还是山区?村子的周围都有什么?对自己的家乡的感悟是怎样的?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简言之,运用提问手段教学,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力求问得准、巧、集中,那种随意性、表面性、习惯性和即兴性的提问,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只要掌握了课堂提问的技巧,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苏凡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爬山虎论文; 教师论文; 直线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