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临床6班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大学生群体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畸变从而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事实表明,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影响到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缺失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各大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上高校均是开放式教学,使得校园成为人员大量聚集的场所,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化、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文化多元及价值冲突的加深等现象,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由于在智力和人格上尚未成熟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安全问题。几年前的“马家爵事件”,到今年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等都极大地影响了校园的安全与和谐[1]。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素质已刻不容缓。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高校内部,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踏出校门,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社会活动,与社会的接触增加。由于大学生智力和人格上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趋势。北京16所大学联合调查数据表明,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大学生身心疾病和导致休学、退学、离家、离校、出走、死亡、犯罪的比例高达64%。一项以全国12.6 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为3%[2]。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其自身健康发展,还直接影响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储备力量,应该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审美素质等。而心理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因素,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3]。因此,各高校应大力开展心理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提供可用人才。
2.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心理安全教育不够专业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安全教育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有学校保卫处或辅导员兼任,偶尔会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显示,在这种模式下心理安全教育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
2.2管理上重视形式而轻视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面对我国大学生群体极端事件的高发态势,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高校也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开设相应的心理安全教育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教育过程中缺乏科学方法,存在普遍盲目跟风的现象,这使得心理安全教育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张贴在墙上,实践在嘴上,成为应付上级的一种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为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采取的相关措施
3.1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4],家长要将社会风险因素及时、客观地告知子女,并进行一些挫折、风险等方面的教育,在逐步认知社会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和能力。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对孩子近况进行分析,教导孩子当面对逆境的时刻,一定调整好心态,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果断的思维,面对风险,一定不能自乱阵脚,要对事情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要有勇有谋,正面面对的同时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济方法,以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3.2学校方面
3.2.1促进大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经常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学校可实行团队心理辅导[5](即在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构建积极的自我,并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固的心理基石。
3.2.2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
首先各大高校应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加强团队与各班级辅导员的联系,将心理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其次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对心理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关注,成立心理咨热线、高校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的活动。
3.3社会方面
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学生群体、教育部门、社会有关机构、用人单位等的大力支撑都必不可少。因此,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各类大学生社团等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学术报告、公众集体活动等途径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一些困惑时,都能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在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安全第一,这不仅是教育本身,也是一个社会性的大课题[6]。心理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安全、舒适、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此外,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够有应对挑战和窘境的自我调适能力。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绝不能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安全感。它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心理安全的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各大高校需探索大学生心理安全管理教育的本质规律,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方面加强心理安全教育,并建立适应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科学体系,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安全和培养出有较高安全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章姗姗.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J].科技信息,2009,(23):425.
[2]王秋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及对策探究[J].专家论坛,2008,(5):27-28.
[3]王旭东.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94-95.
[4]刘里卿.大学生安全防范素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37-138.
[5]黄月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68-70.
[6]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试论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3):46-49.
作者简介:余平(1994—),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2013级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学生。
通讯作者:姚伟(1989—),女,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助教,从事眼耳鼻喉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余平,彭泽鸿,董迪烽,姚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大学生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社会论文; 高校论文; 素质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