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证还是人道主义的价值评价——有关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人道主义论文,唯物主义论文,实证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所进行的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什么?这可以说是马哲史研究中的一特大问题。传统教科书解释系统认定这一革命的实质在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由此实现了哲学的科学化,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视为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认识论、科学的历史观、科学的自然观。时下正流行的“实践唯物主义”解释系统突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但这一“实践”必须建立在“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视为科学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或实践的科学唯物主义。至于“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派别则认定历史唯物主义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而这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不过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尤其是资本社会的科学解释,依马克思的说法是“实证的科学”,或曰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证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顽固的知识论立场和强烈的科学化倾向,近年我进行了集中的思考,并认定超越这一知识论立场,突破这一科学化倾向是合理解释马克思哲学性质的关键所在,由此我发表了几篇论文,集中表达我反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唯物主义科学实证观点的见解。今年又发表了《马克思哲学是对实践的人道批判》一文(载《广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表达了我的哲学解释立场,即实践的人道主义立场,亦即把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归定为对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人道主义价值评价,是马克思为国际劳动者和进步人类所设计的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顺着这一思路,我针对传统的和时下正流行的解释系统进一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目的是想将这种研究再深入一步。
一、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或宇宙观吗?
传统教科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世界观(亦称宇宙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统统在内的根本观点。”(参见肖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0页,重点号笔者加,以下引用不再说明出处)这种说法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解释宇宙存在的总规律的“超级科学观点”,是概括和总结一切知识的“超级知识”。于是科学和哲学的区别则是有限物质层次的科学知识和无限物质层次的科学知识的区别。问题首先在于哲学要把握的这一所谓无限宇宙的本原、本质及普遍的、一般的总规律,这可能吗?我与郝宁湘发表了《主客体的无限性和可知不可知论》一文(转载《新华文摘》95—6期),从当代科学和数学角度阐明了如下观点,物质客体的无限是不可数的完全的无限,而人类主体的无限是可数的不完全的无限,这是两类有本质差别的无限,所谓无限的人类不可能把握无限的宇宙。所谓无限宇宙的总规律并不是一个可解的未知项(从计算机科学角度讲,涉及无限的一些可解的项其解需要无限次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解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不是一个未知项,或者说该问题是否有解本身就是不可知的。相对古代的本体论和神学本体论,康德的不可知论是谦虚的,他把本体问题拉到道德和信仰领域是明智的。到现代,科学和数学尚有自知之明,不再去追求无限规律的总规律、总本体,专事有限规律的揭示。而我们的解释者恰恰把无限的宇宙规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将自己理解的哲学规定为“科学的宇宙观”,这类科学的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不可能的!它所可能的只不过是用主观想象去虚构无限宇宙可能隐藏着的最终秘密和普遍规律,但这不过是些纯属假设的看法而又被当成解释一切事物的普遍原则。而这类原则又都是先验的无可实证的(如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就是一个不可实证的命题),故这类自称彻底唯物的哲学则成了彻底的主观臆断!我认为,到了当代,哲学不要再凌驾科学之上去充当超级科学的角色,必须自知到哲学不能描述超出科学所能描述的事情,哲学并无从所有科学中概括出所谓“科学宇宙观”的能力。
问题还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科学世界观”,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对旧哲学和自己的新哲学的划界。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新哲学时如是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种“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到现代是该终结了。如果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过去,哲学曾充当过解释世界的角色尚能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看法,那么到了科学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当代,哲学再去充当解释世界的科学角色则是不伦不类的“多余的东西了。”现在哲学应干什么?马克思敏感地把握了现代哲学的走向,即回归到人自身、专事人应该如何“改变世界”,即让现存在人的实践中得到革命的改造使之更符合“人类社会和社会化了的人类”之本性。我曾一度赞同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哲学”,现在我觉得,这种理解很难与“技术”划清界限,因为“技术”正是如何改变世界的理论,是实用的理性。而马克思强调的是实践的革命性、批判性、合理性,这是对实践的价值评价。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掌握方式,实质上是对实践的主观评价,所以我提出马克思哲学是对实践的人道主义批判,即它不是所谓的科学宇宙观、世界观,而是实践的价值观。
二、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认识论吗?
传统教科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科学世界观又相应规定为科学方法论,将其规定为物质本体论又相应规定为科学认识论,即规定为科学的总方法和认识的总理论。这实质上是把哲学的科学化由解释存在推广到研究存在和认识存在,即推广到科学求是的方法和科学认知的理论。
我首先想问,这种研究无限宇宙的总方法、总认识可能吗?前者谈及,研究无限宇宙的总本体、总本质、总规律从而获得科学宇宙观是不可能的,那么,此类研究的总方法和总认识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想追问,马克思的哲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吗?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专门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把握事物总体本质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但这仅仅是科学理论的掌握方式,进而马克思指出:“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5页)这里马克思界划出人脑掌握世界的四种专有方式。马克思明确讲,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逻辑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这里讲的科学的方法,并未说这是哲学的方法。那么,马克思的哲学方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联想到康德对“实践理性”的批判,再联想到马克思把应该如何“改变世界”视为自己新哲学的主题,我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方法就是对人的实践(包括指导实践的精神、实践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符合“人类本性”的辩证否定性的批判、扬弃、超越,由此获得新的理想性的实践精神以指导未来的实践来创造合理的美好的未来。到这里我进一步认为,应该把科学的辩证法和哲学的辩证法、科学的认识论和哲学的批判论界划开来,研究、解释、表述自然、社会、历史及思维的辩证方法均是科学的方法,只有批判实践及现存的方法才是马克思的哲学方法,即“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和最高问题吗?
传统教科书解释系统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并由此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宇宙本体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我认为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对宇宙存在和人的思维及两者关系的解释,是古代本体论和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到现代已成为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认识科学)的问题。马克思是把如何“改变世界”视为自己的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那么是否可以将主体和客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视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由此判定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哲学或实践主义呢?我觉得如此判定虽然与传统哲学、现代科学划清了界限,但很难与现代技术(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及思维技术)划清界限,此类技术发明的正是改变世界的方法。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实践和人道评价的关系问题。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实质上提出了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即实践的批判和理论的批判的关系问题,并将两者统一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一学说上。就是说,作为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的哲学,即是从“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出发”,对实践及现存进行理论的批判,由此获得无产阶级应该怎样“消灭一切奴役制”的价值判断,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去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15页)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把“人和自然界”、“人和人”、“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定、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视为自己新哲学的系列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靠什么?靠的是对异化劳动及私有财产的批判和扬弃,而这一批判和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即是以批判和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中介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亦即共产主义的哲学价值观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174页)这一共产主义的哲学价值观念随后被表述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到《资本论》及其手稿,马克思站在国际无产者和进步人类的立场上,对资本物对人的统治、奴役、异化及由此产生的拜物教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的人道主义批判,由此设计了解放人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理想蓝图。所以我认为,人的实践及其社会现存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评价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和最高问题,马克思哲学就是对实践的人道主义批判。在人类实践的负面或破坏效应充分凸现的当*
,这一哲学更显示出巨大的批判力度!
四、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
对此我有专文进行了讨论。时下不满意脱离实践和主体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的不少论者,认定“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者应是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学者为区别一般哲学和历史哲学,划分出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学者为区别历史辩证法客体向度中的客观描述逻辑与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中的主体能动性逻辑又划分出确定社会历史一般物质生产基础的广义唯物史观与寻求社会历史发展主体因素的狭义唯物史观。在他们看来,广义也好狭义也好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种种界定和划分不啻是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确定内容的妄自僭越,使唯物史观的外延随意扩展,当“唯物史观”的大口袋被装满之后则宣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其实马克思从未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称谓自己的哲学观念,只是在《形态》中提出了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历史观,即“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强调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和市民社会的历史基础地位。但马克思明明说这“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就是说这是解释和描述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历史的实证科学观点,不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哲学价值观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31页)至于人所共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那一大段话,马克思也明明讲那是政治经济学的总观点,是科学观点而不是哲学观念。即使将之视为“唯物史观”,但那也仅仅是社会历史及现存的规律的揭示、解释、描述,是科学历史观,而不是应该如何改变现存的哲学价值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更明确地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说这一发现构成了他的“历史科学”。(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3-124页)再联想到恩格斯说历史领域已经归于“实证科学”了,已经脱离开哲学了,那么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发现揭示和描述人类以往历史和现存的规律的所谓唯物史观是实证性历史科学,而不是哲学。前面说过,马克思的哲学观念是应该如何“改变世界”的价值观念,如“实践的人道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自由个性”论、“自由王国”论等,我发现马克思在表征这类哲学观念时,从来不用“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相反将作为价值观念的“唯物主义”等同于“拜物教”给予了尖刻的批判。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马克思要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彻底解放,其前提就是要批判和否定资本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物对人的统治和奴役及“拜物教”意识形态,你让马克思如何去“唯”那个“物”呢?所以决不能将马克思的以扬弃“物化”为中介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哲学观念硬塞进“唯物史观”这个科学大口袋。
五、马克思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吗?
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十几年来,国内又出现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释,时下又出现了一个唯物主义大综合学派,说作为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人道的唯物主义。这些不同解释之间,每种解释内部尽管分歧诸多,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于是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就成了大是大非问题。
我从80年代末期就接受了实践超越论,到了90年代发表了《通过实践的方式克服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诸文,认定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而是人道主义的现代形态,如实践人道主义、自然一人道主义。这里有个难题,既然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那么马克思为什么在不同语境中肯定了唯物主义的称谓。为此我采用了解喻式阅读方法,因为马克思并不是在原本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而是一种“隐喻”和“借代”。首先,马克思从未将自己的哲学归结为物质本体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曾明确表示拒绝讨论宇宙本原论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已由自然科学解决了。所以将马克思哲学解释成辩证物质本体论即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合法的。马克思的历史观所讲的“物”指的是“物质实践”、“物质生产”、“市民社会”、“经济基础”,从这里出发来解释以往的历史和现存,这即是唯物史观,前面说了这是实证历史科学观点,不是哲学观念。至于当下的“实践唯物主义”解释,内部分歧很大,有的是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实践,将人的精神排斥出实践,于是实践就是客观物质活动。有的将实践这一人的主体性视为哲学核心范畴,而唯物主义则是基本前提,于是乎主客体辩证统一起来。马克思使用“实践的唯物主义”算是有两处,一是在《提纲》中可以引出一个“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但我认为这是马克思把感性现实当作实践来理解的科学认识方法,是对世界的实践解释。尚不是“从主观方面”去规范实践行为的哲学价值观念。还有《形态》中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从上下语境看,这里的“物”决不是自在之物,亦非感性之物(费尔巴哈),而指的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所以我将此解释成“行动着的实践主义者”,马克思怕引起误解,特别加上了“共产主义者”,接着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我认为这是共产主义者应该如何改变现存使之革命化的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观念在《共产主义》一节全面展开,概而言之即消灭劳动、推翻现存物质基础、推翻国家,使无产者作为自由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这种共产主义完全不是唯自在之物主义的唯物质生产主义。至于所谓的“人道的唯物主义”,这实在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术语。如果把“人道”只归结为衣食男女还说得过去,即衣食男女的唯物主义,但人道更本质的是真善美精神境界之道、自觉自由的类本性之道,这怎么“唯物”呢?是否是说先要有饭吃而后才能谈精神和自由,但这是“常识”,不是“哲学”。
为解决这一难题,最近我细查了马克思对“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使用。我发现,在评价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派别时马克思取历史的态度,有褒有贬。而在肯定意义上,应用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时,通常是指从客观实际尤其是从经济存在出发来解释各类社会现象,反对从概念和范畴出发来构造社会存在,这是一种实证性认知求是的科学方法,以至马克思把“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即“实证的科学”并列起来,如《巴黎手稿》。再如在《资本论》序言中,所讲的他的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相反的方法,指的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研究和表述方法,前面谈及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认知方法,而不是批判性哲学方法。由这一科学方法所获得的是解释资本社会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批判资本社会的价值观念。我进一步发现,在涉及到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价值观念时,在表征人的自由个性彻底解放的哲学理想时,马克思从来不使用“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不仅如此,对于作为价值观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一而贯之地给予批判,从莱茵报时期的论辩一直到《资本论》及其手稿,马克思针对此类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分别指斥为“下流的唯物主义”、“最粗劣的唯物主义”,“肮脏的唯物主义”、“交换价值的唯物主义”、“叫化子的唯物主义”、“粗俗的唯物主义”等等。尤其在《资本论》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观高度对资本社会对人的物化或异化、对人与人关系的物化颠倒给予了深刻的人道主义批判,并指出:“经济学家们把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受这些关系支配的物所获得的规定性看作是物的自然属性,这种粗俗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同样粗俗的唯心主义,甚至是一种拜物教,它把社会关系作为物的内在规定归之于物,从而使物神秘化。”(参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02页,有的重点号为笔者所加。)可以说,作为价值观的“唯物主义”就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拜物教(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对此我有专文《马克思对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批判》进行了系统讨论。
六、马克思哲学是实证认知性科学观点,还是人道批判性价值观念?
以斯大林那个模式为模版的传统教科书站在传统的哲学知识化立场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彻底科学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判定为科学的宇宙观、科学的历史观、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认识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甚至干脆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创史人的哲学著作就是科学著作!这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化、知识化的倾向合理吗?合乎马克思的哲学文本吗?时下学者们开始觉悟了!有的学者反省了旧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和超级知识指向,认定旧哲学错了,该终结了。现代哲学不是知识型智慧,不是去“谈论存在”,而是创造型智慧,是去“设计存在”,解决“应该怎样去做”的问题。认为马克思的“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铭言是对旧哲学知识论立场的“讥讽”。有的学者反思了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困境,认定那种把哲学视为具有最高的概括性(最大的普遍性)和最高的解释性(最大的普适性)知识的传统教科书已无“独立存在的价值”。有的学者系统讨论了知识论哲学的谱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认定传统知识型哲学已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现代哲学所终结,但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又根深蒂固,认定在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如何摆脱西方知识论哲学传统的影响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还未得到深入的反思,不管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多么高的评价,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始终还是在原地踏步。这些反省真正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觉悟。
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划界,是他们解构传统哲学、超越现代科学、建构自己的人道批判性哲学观念的支点。人脑对世界的实证认知性科学掌握和人道批判性哲学掌握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理论的掌握方式,是对世界的各个层次、各个横断面、各类系统、各类总联系的客观和主观规律的发现、揭示、描述、假定和解释,是非超越性的真理表达,它为进步人类和劳动者批判现实、改变现状、创造合乎“人类本性”和“人的自身能力的发展”的合理美好未来提供真实的科学事实和行动的科学依据。马克思一生的大多数时间从事的正是这一科学研究工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创立了历史科学、经济科学、政治科学、人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但这并不是马克思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取向,马克思的目的是以科学所揭示的社会规律为基础,从人类的不断创造着的类本质出发对现存事实进行辩证否定性的批判、革命、扬弃和超越,由此为进步人类和劳动者升华出指导实践的价值观念和设计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如“实践的人道主义”、“自然—人道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自由个性”论、“自由王国”论,哲学共产主义理想,这才是马克思的哲学。这一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从科学之“是”中归纳不出价值之“该”,从前提“是”也推论不出结论“该”来),而是对科学所揭示出的实践事实及现存的人道主义批判,是指导人们应该怎样“改变世界”的崇高价值观念。所以我认定马克思哲学不是实证认知性科学观点,而是人道批判性价值观念。
标签: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现代主义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传统观念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资本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