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效益_公有制论文

略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社会主义公有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公有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效益情况如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回答。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见解。这里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从宏观上观察公有制的社会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适应我国生产力的性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的,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根本条件。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生产资料由劳动者的对立物,转化为他们共同劳动、共同致富的手段。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倍,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6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7倍,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上升到世界第2位,超过旧中国上千年经济增长的总和,只用一代人就完成了其他国家用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使之巩固完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和基础,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私有制所不具有的在全社会范围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地科学配置资源的条件,这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但“市场经济不能全靠自我调整,不可以挂上自动挡就放手不管。”① 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生产资料摆脱了资本按追逐利润的需要自发盲目配置资源的本性,可以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配置生产力,并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全局的最重要的生产力。像“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宝钢、攀钢、武钢、包钢的建设,运载火箭、洲际导弹和同步卫星的发射,正负电子对撞机、千兆瓦低温反应堆、14年前每秒1100到4000亿次运算的高性能计算机,去年第1台每秒运算11万亿次超级曙光4000A,以及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无一不是主要集中国有经济力量进行的。“六五”、“七五”期间重点安排了30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八五”期间抓了62个专项,也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进行的。“九五”、“十五”期间进行了更多重大建设工程,包括“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数字移动通讯、国家高速宽带网运行,也都主要是由国有单位完成的。这些项目在我国现代化中的意义和取得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谁都能感觉得到。

2.公有制经济具有私有制所不具有的优化地区布局,促进全国平衡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发挥先进地区的作用,促进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但仅仅依靠市场自发地配置资源是不行的。建国以来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主要依靠国有经济,集中力量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1/3摆在西部。在兰州、新疆、成都、陕西新建了航空、电子、无缝钢管、石油化工等上百个大型国有企业,投巨资兴建了成渝、宝成、天兰、兰新等铁路,青藏公路及川藏公路。1960~70年代,集中财力支持“三线”建设,投资上千亿元新建了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以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力度更大。现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42%,其中国有经济的贡献约占60%。缺乏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地区差距不会缩小,而会扩大。

3.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应对突发社会性重大事故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总量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职能。计划、金融、财政、税务、进出口管理在这方面负有重任。国家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指明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国家通过货币发行、利率、信贷关系和金融政策调节经济运行,促进总量平衡和币值稳定。财政税收通过国家和地方预算,调节国民经济结构,控制投资规模和收支方向。对外经济通过外资利用、商品进出口调节供求结构,引导投资方向。财政金融对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从1989年我国国有银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可以看出这一点,从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出现通胀趋势时国有银行采取的信贷利率政策调节措施的力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宏观调节,具有个别企业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效益。这些重要调节,只有政府通过国有经济才能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是无能为力的。

仅从以上三方面,再加上就业和税收因素,我们用投资量作权数,以投资量可以带来的实际经济收入和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效益量与投资量相比较,试算公有制的总体经济效益见表1。

表1 公有制社会经济效益及与私有制的对比

从表1的试算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经济效益远大于企业效益,更远大于私有制经济的效益。以同样的投资额进行比较,公有制投资1个单位,比如1亿元,企业效益为1.2亿元,社会经济效益高于20亿元,后者比前者要高16.6倍;私有制经济投资1亿元,企业经济效益为1.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为0.43亿元,仅为企业效益的28%,远低于企业效益。公有制的整体社会效益至少比私有制经济高于50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所在。

二、从微观看公有制的企业经济效益

为了弄清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笔者曾到十几个省份上百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作了调查,听了几百位厂长、经理、工程技术员、工人以及一些省市负责人的看法和介绍,研究了大量实际资料和统计报表,实地调查了这些企业的情况,发现确有一部分企业是办得不好的。这些企业或者投资不对路,或者投资对路而管理不善,产品技术落后,长期亏损,人心涣散,必须改革、调整,有的必须淘汰。但从整体看,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低,而是相当高。大致说来,有1/3或1/4企业是落后的、低效的,1/3办得不错,1/3十分出色。后两类是企业不论从基本设备、技术水平看,还是从管理水平、治厂能力、发展远景看,都相当优秀,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相比,毫不逊色。这是西方国家一些技术专家看了这些企业后都承认的。也是他们青睐我国“投资多元化”,争相向我国投资的原因之一。

我国公有制(主要指国有企业)总体微观效益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高上。

(一)投资产出率比较高。

表2 中国国有企业投入产出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情报告》、《国际统计年鉴》有关数字编制。①为“一五”期间平均额。②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③为2001年数。

上表告诉我们,我国国有企业产出率是相当高的。按国有经济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计算的产出, 要比按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收入比重计算的投入高1/3到1/2,最优时高5倍以上。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出平均增长速度也比西方国家高。通常要高3—4倍,2004年以后高得更多。这是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考察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的时候,要考虑到二个因素:1.产出的内容和质量。产出的价值量相同,产出的内容和质量往往有很大差别,甚至有根本性的差别。这一点,国有企业比非公有制企业有显著的不同,国有经济提供的产出比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得多。2.国有企业的产出不仅表现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上,而且表现在精神文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目前我国拥有科技人员3850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达到225万人。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41万人,科学家、工程师87万人。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总量分别占世界首位和第二位。国有经济中熟练工人也是最多的,世界上每5个熟练工人中中国就占一个。 这是推动我国大步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培育出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和职工队伍,什么样的产品都能创造出来。

有人说:“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占40%,非国有企业占60%,但每年所消耗量资金和能源、原材料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至少占60%,非国有企业只占不到40%。说明国有企业的效益,不用同国外企业比较,同国内非国有企业比较,也大体要低1/2。”② 这种说法缺乏实际依据。大家知道, 我国几乎所有行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和消耗都低于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一般至少要低10—20%左右,好的要低1/2。③ 例如, 一些非公有制冶金企业综合的吨钢能耗为1200公斤标准煤,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为698—750公斤;国有重点钢铁企业采用燃汽轮技术比一些非公有制用常规锅炉蒸气发电量多70—90%,比燃煤电厂少用水1/3,且占地少,无污染。国有煤矿回采率为70%以上,私有小矿为20%。2004年石油和化学工业评出了100强效益企业,96.7%以上是国有企业。机械制造、电力、造纸、纺织等行业也是这样。说国有企业效益低1/2,毫无依据。另外还应看到,国有经济肩负着为全社会提供公共设施和基础工业的任务。大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是需要巨大投资和原材料消耗的。一条青藏铁路,3 万公里高速公路和一个长江三峡大坝工程要耗用多少钢铁、水泥、施工机械和砖瓦砂石?这些重大工程和重点基础工业用料多,当年投资,不能当年收益;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全社会受益。它为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的利益是不能用一年的消耗和投资来衡量的。把这些极为重要和必需的投资和消耗说成是国有企业“低效”,合适吗?

(二)是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劳动生产率是活劳动投入量或投入时间同创造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率,表示每一个劳动者在一定时间中生产的产品量或价值,是衡量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我国劳动力多,总体装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绝对额目前还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国内可以将国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作比较。比较下来,比非公有制企业高得多。

2000年,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998元,比全国平均数高0.7%,比私营企业高20%;2001年分别高67.2%和1.08倍;2002年分别高10%和42.7 %;2003年分别高19%和71.9%(比港澳台企业高30.9%);2004年分别高73.9%和70.6%(见表3)。

表3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5),《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2)。①私有企业2001年以后因缺乏统计数字,以2000年为基数,以后各年按每年增长10%计算。

(三)是剩余产品率比较高。

表4 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利税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统计》、《新中国50年财政统计》、人民网2004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2005年6月15日、2006年3月13日。①国有工业企业。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表4告诉我们,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税额1988年前每年高于1000亿元,1988年后每年高于2000亿元,1993年后每年高于3000亿元,2000年后高于7000亿元,2005年高达9000亿元。实现利润额,从2000年的240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9047亿元,5年中增长了2.7倍;实际利税额从5879亿元增长到20204亿元,增长了2.4倍。 产值利税率一直高于10%,资产利税率2005年为9.6%,1985年前一直高于20%。 这在世界上也属少见。

上交财政额从1980年起每年一直高于1000亿元,90年代以后高于4000亿元;它所提供的利税额在全国财政收入中1995年以前一直高于70%,2004年为68%,2005年上交利润额占44.9%,税占56.7%。国有企业以不到40%的产值量提供了占国家财政收入60—70%的剩余产品量,贡献远大于非公有制企业。

剩余产品量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产品价格既定,产出量大于消耗量,才能有剩余产品。技术进步快,管理水平高,不断降低成本,个别消耗量低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消耗量,才能取得更多的剩余收入。国有经济的利税水平及资产利税率表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高的。国家财政每年对国有亏损企业也有一些补贴,但每年补贴从未超过600亿元,1994以后每年补贴只300多亿元,不到上交财政利税额的1/10。

(四)是国有大型企业经济效益高。

国有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支柱。2004年,我国拥有国有大型企业1242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户数占4%,资产量占42.4%,产值占61.2%。 这些企业拥有的资产量大,资产总量超过10万亿元,平均每个企业拥有63亿元,有232家超过100亿元。收入高,2004年为10,009亿元,年营业收入上千亿元的15家,近百亿的103家,其中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收入4829亿元。盈利率高,2004年盈亏相抵后盈利总额5549亿元,其中石油石化公司实现利润540亿元,天然气开采公司540亿元,邮电通讯集团447亿元,分别占我国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17%、14%和13%。境外上市的1000多家国有企业的权益和实现利润占全国国有企业的1/3—2/3。

在《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18家,其中内地的15 家全部是国有企业。近些年中,世界500强企业利润增长甚微, 而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利润都大幅度提高,所有重要成长性指标都超过世界500强。2002年,我国500强营业收入增加18.59%,比世界200强高16.3个百分点;平均利润增长29.91%,比世界500强高19.52个百分点;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2%,比世界500强高2%。2004其年平均收入增长26.2%,比世界500强10.5%高15.7个百分点;资产周转率0.32 次/年,比世界500强(0.24次)高1/3。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盈利的占93.4%。当然,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总体实力、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与西方国家大型垄断集团还无法比,但我们已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改革开放,产生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它们表现了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我们的希望。

三、为什么公有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及其组织形式在根本上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

(一)当代生产主要是社会化大生产。

即像恩格斯所说,生产资料已经“变为社会的,即只能由一批人共同使用”,否则“就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同生产资料一样,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而产品也从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④ 生产关系要求承认生产力的这种性质,“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⑤ 将“适于社会管理”的关键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就消除了资本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根本对立,产生了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配置生产力的条件;将适宜于局部范围管理的生产力,由劳动者集体所有和集体使用管理,就具备了在局部范围排除资本本性,并合理配置生产力的条件。这是公有制产生较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生产关系基础。

(二)公有制的交换过程和分配过程及其性质决定了公有制具有经济效益。

公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但不单纯是物质产品的交换,这种社会分工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具体劳动的交换,反映的是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联合劳动、分工合作的关系。公有制企业有自己的利益,同时要考虑社会利益,关键时候企业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公有制经济是真正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经济,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为本的经济。它是在具有全局视野、满足全局需要的情况下建立发展的。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这也决定公有制的高效益。公有制的必要产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分配;剩余产品一部分用于企业本身职工的共同福利和扩大再生产;另一部分上交国家,用于整个社会的共同福利和扩大再生产。必要产品分配使职工生活安定,逐步走上共同富裕;剩余产品分配使社会有条件进行投资,向关键领域和部门发展,控制经济命脉,在生产关系上、技术上、生产力水平和实力上保持主导地位;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能够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产品,掌握关键、重要和先进生产力。这是公有制效益提高的资金来源和物质保证。

(三)企业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及不断改进完善的科学经营管理制度,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

固然,由于缺乏经验,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缺陷,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效益提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走上完善。但改革的实践表明,我们有能力解决体制上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是由于抓了改革,建立了比较科学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基础管理踏实,领导班子强,重大决策得当,技术进步快,工人积极性高,所以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一直优异。管理是巨大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凡是管理好的企业、部门和地区,经济效益一定好,反之则必低下落后。

邮编:100727

注释:

① (美)斯蒂格利茨:《中国的路绿国》,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4月12日。

② 《炎黄春秋》2006年第4期第9页。

③ 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1—1998)。

④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9页。

⑤ 同上书,第629页。

标签:;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效益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