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李伯妍论文_李伯妍 范宏鹏 姚瑞阳

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李伯妍论文_李伯妍 范宏鹏 姚瑞阳

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作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辅助用药时的临床药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78例,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8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治疗进行2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好转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value<0.05)。同时,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后,两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之于治疗前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 value<0.05),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且二者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value<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的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方法,加用阿司匹林用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脑卒中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药效

进展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通常起病较急,短期内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便会导致脑组织缺血损伤,造成神经功能损害甚至丧失。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卒中疾病,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会引发严重的临床后果。目前来说,临床上对于进展性脑梗死处理在原则上是在早期尽快疏通闭塞的脑血管,以此来恢复梗死脑组织区域的血液供应。因此,在卒中早期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恢复其闭塞区域脑组织的血供的主要内科治疗干预措施。根据以往的研究资料显示,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时有着较好的临床预后意义,因此本文为探究阿司匹林作为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的实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78例,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8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1.87±5.79岁,患者体重处于49~88kg之间,患者平均体重为65.29±4.13kg,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再加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89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3.92±4.24岁,患者体重处于51~91kg之间,患者平均体重为64.77±3.94kg,仅使用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基本生命资料诸如体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基本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value<0.05)。

1.2治疗方案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为:给卒中患者予以他汀类药物降脂、甘油果糖脱水减轻脑组织水肿、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去聚减少栓塞再次发生可能,同时注意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溶栓治疗,rtPA的具体用法为:总量的前10%在1分钟内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

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具体服用方法为:40~300mg/次,qd,(根据患者体重不同调整用药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以《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为资料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均由两位具有一定年资和临床经验的医生完成,结果显示评分结果在无明显组间差异。具体的评价等级分为以下四个类型:第一,治疗后痊愈,评价标准为患者基本可以完成正常日常生活任务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91%以上;第二,治疗效果显著,评价标准为患者基本可以实现生活部分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46~90%之间;第三,有效的治疗方案,评价标准为患者可实现少量简单的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18~45%之间;第四,治疗无效,评价标准为患者无法实现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17%以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治疗后痊愈、治疗效果显著及治疗有效的例数综合占本次研究总数的百分比。

二、研究结果

2.1从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获得痊愈的例数为44例,占实验组总例数49.44%;治疗效果显著例数20例,占实验组总例数22.47%;治疗有效例数为21例,占实验组总例数23.60%,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5.51%。对照组患者痊愈例数为22例,占对照组总例数24.72%;治疗效果显著例数为13例,占对照组总例数14.61%;治疗有效例数为17例,占对照组总例数19.1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58.43%。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意义(P value<0.05)。

2.2从NIHSS评分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3.87±5.72分,治疗后平均评分为10.27±4.99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3.92±5.38分,治疗后平均评分为8.91±2.78分。由上述NIHSS评分可知,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三、讨论

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急症,具有相当高的致残致死率和复发率。同时,好发于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一旦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而进展性脑梗死约占了脑卒中病例的80%,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发作后,神经功能逐渐丧失、局部脑组织缺血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动脉硬化,导致动脉内部的粥样斑块破裂后暴露,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以及炎性细胞相互作用,同时在血小板强大的促凝作用下与纤维蛋白产生一定的关联,进而形成更大的脑血管血栓,加剧了血管壁狭窄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脑缺血的范围,甚或使血管堵塞。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多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它可以作用于环氧化酶实现血小板凝聚的抑制作用,从而避免血栓形成。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在进行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慧.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30):154-155.

[2]闫杰.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93-94.

[3]龙达开.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7(08):50-51.

论文作者:李伯妍 范宏鹏 姚瑞阳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李伯妍论文_李伯妍 范宏鹏 姚瑞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