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华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区永安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是维持班级秩序的管理者,是联系家校的桥梁。为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从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入手,积极创新和改进管理方法,促进班级和谐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117-01
引言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优良习惯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全面型、差异型。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内心,在已有的管理制度上加以创新,力求实践最符合时代特征、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措施。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特点
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十分丰富。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耐心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基础知识,锻炼各科思维和运用能力,为未来发展做铺垫。另一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树立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的学术理念,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平等友善的美好品质。
现阶段许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仍然因循传统模式,习惯以自身为主导,通过命令、斥责等方式进行管理。表面上看这样的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实际上只是应付班主任的假象。这样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下,学生会存在依赖心理,一旦脱离了老师的管理,就会放纵自己。同时,这样的管理缺乏引导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突破自我的能力,间接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损害。
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现状积极创新,探索出更加符合班级特色、更能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方式方法。
二、小学班主任创新和实践班级管理的探索
2.1创新管理形式,引导学生接受管理
大多数班主任认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能力欠缺,因此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往往将管理权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通过严格的制度和严厉的语言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一来会影响班级的和谐氛围,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会降低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从小培养各种优良的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积极性的提升,教师要创新班级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自己管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招募有意向的学生,建立各种管理小组,如卫生管理、自习管理、活动策划等,然后以“顾问”的身份指导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学期开始时设立班级卫生管理小组,指派五名学生分管星期一道星期五的卫生,引导这些“小小管理员”带领班级同学共同搞好班级卫生。班主任敢于放权,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之外的各种潜力,同时让学生从“被管”的被动消极积极地转化为“乐管”的自我管理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接受度,增强班级管理效果。
2.2注重表达艺术,在细节处改进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分重视管理成果,而忽视了过程。借助不同手段管理,短时间内可能会达到相似的目标,但是在未来的管理中会体现出巨大差别。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很容易模仿老师的行为,班主任说话态度温和、逻辑清晰,会影响学生说出合理的话,有助于班级秩序的维持。另外,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班主任在自习课时看到有学生在打盹,应该避免严厉地直接斥责,而是采用温和的方式叫醒劝说,或是从对立面问学生“是不是学习太累了”,这样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起到警示作用。总之,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级时,减少语言行为的随意性,斟酌出最合理、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细节,随着日积月累的积极因素沉淀逐渐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2.3丰富管理内容,确保奖罚制度平等有效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要着眼于学习这一方面,从纪律上约束、从成绩上发现问题,这不能体现小学阶段教育的特点。教师要主动地发现管理现状中的不足,积极地开展多维管理。一是管理学生的生活习惯,从日常的课堂中能观察到,有些学生的课桌不整洁、东西乱丢,常常是要用橡皮才发现已经找不到了。班主任要及时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告诫学生生活习惯良好才能为自身带来高效的学习。二是关注学生内心,小学生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班主任不经意间的话可能会导致学生闷闷不乐好久,同时校园中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也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时刻在遭受威胁,因此班主任要多在背后默默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面对面谈话或问同学朋友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奖罚标准统一,注重发扬奖励的优势,设计多元奖励制度,不仅对成绩好的学生颁发奖状,更要对学生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现象提出赞美,当学生的学习取得突飞猛进时,班主任要利用班会时间着重表扬,树立榜样,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而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班主任要从纠正学生思想入手,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避免以后再犯,其次才是惩罚,惩罚制度要尽量人性化,不能过重起到反面抑制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成长的引导者。小学班主任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着手,设计灵活丰富的管理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乐于管理,营造和谐友善氛围、启发学生思考进步。
参考文献
[1]闫清馨, 刘晓华.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7):37-38.
[2]李燕.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No.642(22):46-47.
论文作者:陈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班级论文; 小学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方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