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是目前在科技金融发展中暴露出成效不显著、产品不丰富、模式不兼容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掣肘。文章从商业银行视角出发,研究了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传统信贷研究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商业银行;生命周期
1商业银行成为科技金融最核心的推动力
1.1传统信贷市场仍将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一直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
道。商业银行占据着全国80%的金融资产,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历史上的体制机制等原因,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仍然将会是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者。
1.2外围环境倒逼传统商业银行审视革新自身业务发展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也在逐渐提升,传统的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也难以为继。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产品、业务、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深挖科技金融潜力,做深做透科技金融。优化资产结构,带动中间业务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2商业银行支持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科技金融信贷规模增长缓慢
以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占有绝大多数的存款和市场份额,其竞争也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型的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对急需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管理提升的科技型企业的关注度并不大。加之科技型企业自身条件又相对较弱,企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因此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2.2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不适合传统信贷模式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来看,贷款及其他社会资金主要流向了国家基础建设及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没有被列为贷款重点扶持对象。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轻资产、无抵押、无担保、小规模、弱实力等负面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也不会予以重视。即使有些银行为了政策的需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贷款,也主要是成熟期和成长期的一些科技企业,真正为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的贷款少之又少。
2.3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整体而言,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的整体活跃度有待提升,金融创新产品还是比较少的,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孕育下的金融创新产品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的。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等风险较大的创新业务,商业银行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甚至不愿参与。
3商业银行创新转型支持科技金融跨越发展
正确认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积极调动商业银行信贷投入的积极性,正确地将信贷资源投入科技型企业将成为化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整合其他科技金融的参与者,以科技金融资源集成商的角色联合其他参与者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的整体发展。
3.1转变经营观念,发挥贷款杠杆效用
3.1.1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门槛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将资金贷给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们身上所承载的较高的风险。通过为它们设计一套专属的风险评估体系和资信评估体系,将企业成长的收益加入贷款的定价模型中,降低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门槛,提升企业贷款的可行性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
3.1.2适当提升贷款质量容忍度
适当提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需要商业银行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的四单原则(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力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组会计核算)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资源配置力度,并且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设计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以及信贷产品的研究,通过金融创新来平衡科技型企业较高的风险预期。
3.1.3创新还款来源
银行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应该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而非抵押物变现后的现金流,再加上科技型企业自身特殊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银行在对企业授信时应该加强的是对还款来源的审核,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以较强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手段加上专业的风控人才降低对科技型企业授信的违约风_险,将审核的重心放在企业能否在贷款到期时获得足够的现金流而非抵押物的变现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快转型步伐,创新盈利模式
3.2.1提升贷款审批效率
针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小、期限短、手续繁、流程长、限制多、户数多、效率低等特点,商业银行可使用其自身的历史数据建立专门用于评估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的风险评估模型,用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评判标准为科技型企业的贷款设计绿色通道,优化贷款的全流程。
3.2.2设计专属风险估系统
银行在对所有企业的贷款中都需要以其信用、资产、规模等要素进行风险评级,借助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对长短期偿债能力、现金流的产生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行计算后评定借款人的资信等级。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使用与一般企业相同的各项财务指标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的个性化情况量身定做其财务评价体系,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性,首先,针对科技型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和所在的不同行业,建立一支分行业分阶段的专业风险分析团队,通过经验分析、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创业投资的力量进行风险甄别,强化风险管理,积极与创业投资已经介入的企业开展合作以降低风险。
3.2.3持续探索硅谷银行创业投资模式的中国化
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对科技型企业进行直接的股权投资,探索硅谷银行创业投资模式的中国化便具有了现实意义。商业银行的投贷结合模式形式多样,如与担保公司合作,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获得企业的期权或者股权,等到企业上市或者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后行权,所得收益由银行与担保公司按比例分享,形成银行、企业、担保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商业模式。通过行权的收益,银行和担保公司可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平衡高风险资金的成本,解决高风险投资高低收益的问题。
3.3创新产品设计能力
由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与传统企业的生命周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商业银行在设计研发创新金融产品或是将现有的产品进行重新整合的时候也应该将这种差异考虑进来,着重开发设计阶段性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同时,产品的设计应该将企业的现金流、合同订单量、财务账期、企业自有资源、市场营销模式等考虑进来,确定与之相匹配的贷款额度、期限和还款方式。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提供不同类型的融资产品,创新无形资产质押的模式。虽然科技型企业的有形资产较少,但是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可为其带来较大的盈利空间,与政府、科技金融中介合作开发适合无形资产贷款的有效融资途径也是商业银行研发创新产品的一个方向。
3.4创新服务工具能力
3.4.1股权贷款
银行向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提供股权贷款,通过协议安排获得一部分的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并与企业建立正式的战略合作关系,等到企业上市或者私募股权退出后与风险投资一起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这样从风险投资和银行两个方面促进科技型企业初创期的融资难题。
3.4.2科技型企业联保互贷
科技型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的特点,通常会聚集于地区性的科技园区内,通过科技园区这个平台共享产业信息、行业前景、发展思路等,降低单个企业的发展风险。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担保难,利用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由政府组织推动,由一部分非关联企业组成联保互贷体,按照权责对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运营,为联保互贷体内的企业相互提供贷款担保。
3.4.3科技型企业集合保理融资
对银行而言,分散且金额较小的应收账款质押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如果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批量处理,则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因此通过引入科技保险和担保有效分散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集合保理融资显得十分必要。银行可向政府设立的平台公司贷款用于收购这些应收账款,一旦出现风险,则由保险公司或是担保公司进行代偿。
3.4.4其他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工具
其他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融资工具还有针对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发放的开发贷款或是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针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集群授信、未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保证担保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担保方式、流动资金贷款、现金管理和全球财富管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期票据、财务重组、上市策划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结束语
科技金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其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围绕如何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承担着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通过组织架构创新、业务创新等做了大量探索,较好地助力了国内科技金融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商业银行作为科技金融主要推动方在科技金融发展中作用仍未被彻底有效释放,科技金融的发展仍面临极大的障碍和阻力。商业银行如何创新转型,深耕科技金融领域沃土,是值得社会各方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2011(06).
[3]邓天佐.张俊芳.关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几点思考[J].证券市场导报,2012(12).
作者简介:
洪玮身份证号码:34012319820329xxxx
论文作者:洪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科技论文; 企业论文; 金融论文; 贷款论文; 风险论文; 融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