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林孝波

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林孝波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增大,人们对于建筑产品自身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混凝土施工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工程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工程质量;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影响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工程质量是工程控制的重要一环。施工项目管理是各参与单位、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集成。如果不能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就会埋下诸多的质量安全隐患,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安全事故。混凝土原材料属于工程施工期间不能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做到混凝土原材料的层层把控,保证投入到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混凝土原材料是符合各项质量要求的,以保障各项工序的顺利完成。

一、混凝土原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首先,水泥在混凝土的中质量分析。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而成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而这里的胶凝材料最主要的就是指水泥。建筑行业用到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其中用到最多的就是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这几种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适当降低水泥的用量,也可以采用水泥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其次,集料在混凝土中的质量分析。混凝土集料包括粗集料与细集料两种,粗集料是混凝土的骨架,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抗压以及抗折强度,细集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坚硬度和耐久性。最近一段时间,砂、石行业处于紧缩状态,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并不是很注重集料的科学选择,随意配比粗集料和细集料,使得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

另外,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质量分析。外加剂有很多种,目前工程中用到较多的就是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减水剂可以起到保水作用,在温度较高时施工可以通过掺加减水剂来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由于各种原因坍落度损失较大而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减水剂,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满足施工性能要求。夏季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掺加适量缓凝剂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避免混凝土过早凝结产生裂缝。相反,冬季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掺加适量早强剂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最后,水在混凝土中的质量分析。水泥是水硬性材料,混凝土水泥水化反应离不开水。对于水源往往就近选择,这样一来会产生较多的不满足要求标准的工地用水,甚至一些工地用水出现各种杂质,杂质含量一旦超出标准,则会不同程度的对于混凝土质量构成影响。所以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水的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模式

第一种为动态控制模式。动态控制模式在具有较长施工工期的工程中应用广泛。工程项目管理期间,应对质量展开全面的有效监控。一旦形成大的质量问题,则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联合各方商讨采取解决方案,并且对于各种方案灵活、合理的调整,充分的保障全部施工项目可以平稳顺利进行。第二种为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主动控制就是在实施质量控制之前做好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提出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做好相应的应急预防措施,对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防患于未然;被动控制即为事后的质量控制,做好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处理以及处理报告。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了有效的处理好这种现象,最大限度的将偏差减少,就应该展开科学的被动控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应对相关问题,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主动控制的重要指导力量。第三种为全面控制。完整的工程是由策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后期维修阶段组成,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不同,所以应针对不尽相同的控制目标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控制也需要分段进行,依照不同阶段的实际目标展开针对性的控制,最终获得全面控制目标。第四种为综合性项目管理,其属于复合型的管理模式,主要实现的目的为控制建设项目实现的程度,科学的协调好施工期间存在复杂关联和嵌套关系的建设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提升工程质量的策略

(一)做好水泥的控制

水泥的使用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新进场水泥必须经复检检验合格,依据检验报告报送监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工地存放水泥超过三个月的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水泥应按品种、级别、出厂日期分类存放,对于袋装水泥存放在密闭、干燥、防潮的仓库中,对于散装水泥存放在密闭的水泥罐中。对于出厂水泥温度较高的必须存放一段时间,待温度冷却后才能投入到混凝土的生产中。目前工地上用到的混凝土大多数是商品混凝土,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生产。质量监督站、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对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检。结合各种实际案例,水泥强度达不到要求最主要还是其中掺用的劣质物质、工业废渣造成。而水泥又是混凝土强度的重要保证。所以一定要严把水泥进场质量关,选择诚实可信的原材料供应商。

(二)加强集料的控制

对进场砂石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按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及其含泥量,选用连续级配砂石。目前,混凝土构件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原材料中的氯离子会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腐蚀钢筋,大大降低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控制。因此对于砂,应当严格检测其中的氯离子含量,禁止使用海砂。对于碎石,除控制好级配及含泥量外,还应对其针片状和压碎值进行控制,一般选用碎石的为花岗岩,不宜选用沉积岩和变质岩。

(三)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外加剂在使用前必须做掺配试验,依据设计图纸的原材料要求及规范对进场外加剂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其固含量、初凝、终凝时间、减水率、7d及28d强度。

(四)加强水的质量控制

水对混凝土的质量可以产生非常关键性的影响,使用前必须对水质进行分析。包括其PH值、氯离子含泥量、有机物质含量。为有效控制水的质量,一般搅拌工作应用饮用水。如果采取非饮用水时,必须要确保水PH值在4以上,而且每立方米含盐量在5毫克及以下,每立方米水中硫酸盐含量在2.7毫克以下为宜。

(五)科学合理的应用混凝土施工原材料

混凝土质量控制应从选材、计量、搅拌做好原材料的控制。控制好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水胶比、外加剂掺量。其中水与水泥比值参考标准为回归系数、混凝土实际强度、水泥实际强度与回归系数和混凝土实际强度乘积之和的比值。水泥用量应该符合工程最小水泥用量要求,依照相应的标准为每立方米水泥量需要在550kg以下,一旦超过此标准则应及时将水泥强度等级进行相应调整。

(六)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阶段须加强质量监控

浇筑振捣属于混凝土定型的重要性阶段,此阶段能够决定性的影响到混凝土质量。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做好二次振捣工作。可以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二次抹面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除满足混凝土强度增长的要求,还应控制好适宜的温度,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总体的施工质量来说,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对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做出必要的保障属于具有较强技术性的综合性工作。一线工程人员必须严格秉承质量意识以及责任意识,重视科学的选用混凝土原材料,综合考虑混凝土原材料的各种影响因素,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欢.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250.

[2]李杰.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31):106-107.

[3]孙立坤.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7(10):65-66.

[4]罗作球,陈全滨,袁启涛,丁路静,傅凌.天津高银117大厦超高层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混凝土,2016(06):136-140.

论文作者:林孝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林孝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