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冯秀珠

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冯秀珠

广东广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桩基础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桩基础施工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施工技术;应用

1桩基础施工技术概述

1.1桩基础概念

桩基础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采用一种由桩基和与之连接的承台共同构成的地基土体结构处理施工技术。桩基础承担着上层建筑工程与地面的连接功用,将上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向下传递至地面,从而提高建筑结构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基岩承载力,有效防止建筑结构沉降。单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基础通过桩与桩相连而形成建筑结构基础的施工技术,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指的是桩基础桩身全部在土中,承台的底面与土体进行连接而形成建筑结构基础的施工技术,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指的是桩露出地表,承台底面高于地表的一种施工技术。

1.2桩基础施工技术特点

桩基础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主要特点有:在施工过程中,桩基必须具备很强的承载能力,不管在坚硬的基岩、硬质黏土还是中密砾石地层,必须具备承载上部结构的承载力;每一个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必须足够大,不会出现太大的沉降或者倾斜,必须保证上部建筑结构的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抵抗地震、台风等情况引起的水平荷载;施工过程中,桩基础必须嵌固在坚硬度基岩上,具有不受浅土层下陷偏移影响的能力,保证建筑结构不发生倾斜。

1.3建筑工程采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时,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质情况、施工情况选择与工程相适应的桩基础类型,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最合理、造价最低。因此,在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采用桩基础施工技术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水文条件以及施工环境选择桩基础类型以及相适应的施工方法;必须满足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根据相应的建设要求确定桩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2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详细勘察施工环境

施工前期,地质环境勘察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方案的执行。现场勘查工作必须依据科学的方式对项目用地进行勘察。施工环境勘察工作主要包括:现场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地下水位分布、地下敷设管线电缆情况等多种因素。

2.2完善施工方案

在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以后,根据勘察得出的数据、现场情况的资料、以及设计方案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勘察数据,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相对应的提出符合当前设计的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桩基础设计方案必须考虑桩基础周边建筑物的情况,以免对周围建筑物的桩基础以及地下管线造成破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有必要对当前的桩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以便保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不出问题。

2.3施工现场前期准备

桩基础施工时施工工现场除了将必要的工程机械、施工前的放线定位等工作做到位,还应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桩基础施工时机械配备是否合理,以便提高桩基础施工的效率。桩基础施工技术施工之前还应确保施工现场环境,避免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还有注意保持桩基础的清洁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以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其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利用外力直接将桩基打入土体中,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工艺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沉管过程中外力对桩身的作用容易出现桩基损坏等情况,因此,必须控制好桩锤的力度。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一般采用单打法、反插法、复打法等工艺,采用单打法拔管时每拔0.5至1.0m需振动6至12s,之后再拔0.5~1.0m,重复操作拔出管道;采用反插法时每拔管0.5m需下插0.3m,重复操作拔出管道;采用复打法时需要在同一桩孔位置连续单打,局部复打。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在施工时使用人力进行挖孔,之后进行桩基浇筑、保养,由于这种方法桩的精度不能得到控制并且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所影响,已经逐渐被淘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使用机械钻孔之后进行桩基浇筑、保养的一种施工技术,为当前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灌注桩施工技术。

采用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为:清理场地→放线确定桩位→放置桩机→钻孔→清孔→检查桩孔质量→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根据桩位的平面布置图确定桩基的位置,并在施工前进行核查。之后埋设护套,其作用是固定桩孔的位置,避免地下水流入,防止塌孔。一般护筒采用4~8mm钢板制作,内径一般比钻头的直径大100~200mm,顶面比地面高0.4~0.6m。埋设护筒时,其深度在砂土中要超过1.5m,在黏土中要超过1m,泥浆面要比地下水位高1m以上。泥浆的制备一般需要根据土质情况来确定,在黏土或者粉质黏土时,控制泥浆密度为1.1~1.3g/cm3,在穿过卵石层时,密度要控制在1.3~1.5g/cm3,一般黏度控制在18~22,含砂率小于8%。待

3.2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在建筑工程基础建设前根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的要求提前制作,之后将预制完成后的桩直接打入地层形成建筑结构基础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采用预制桩施工技术主要有钢管预制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其中钢管预制桩多以钢管桩和H型钢桩为主,一般用于特殊的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混凝土预制桩采用混凝土预制,具有耐久、坚固、施工方便快捷的优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广。预制桩基础施工必须根据打桩顺序、桩尖方向进行,预制桩灌注必须从桩顶开始灌注直至桩尖。预制桩沉桩方法一般有静力沉桩、锤击沉桩以及振动沉桩。由于沉桩过程中会出现挤压土层导致土层破坏的情况,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沉桩顺序,准确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范围,合理确定桩基数量及间距,减少桩基挤压土层现象。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工程相适应的沉桩技术,全面探查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区域情况,控制桩顶的高度和方向,避免出现偏差,如果发现偏差必须及时纠正,确保每一根预制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力。

预制桩施工技术一般流程为:清理场地→铺筑碎石并压实成工作面→放置桩机→打桩→质量检查→开挖桩帽形成土模→绑扎。清理场地完成后根据工程设计标明桩点位置,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并校核。在施工场地上铺设20cm碎石并压实,形成工作面,进行网格控制,防止桩的挤压土体效应。待场地准备完毕后,放置桩机,检查各机械是否正常运转,最后按照既定的打顺序,调整桩机位置对位。之后起吊预制桩,将索具捆绑在桩上端吊环的附近,一般不超过30cm,之后起吊预制桩,确保桩尖与桩位中心垂直对准,之后缓慢插入土中,先用较小落距的锤进行锤击1至2次,待桩进入土体一定深度后稳定桩身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之后用最大落距小于1.0m的落锤进行打桩,循序渐进,最终将预制桩打入地下,形成桩基础。

结束语:本文所述,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下,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紧密相连。采用桩基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承压能力,,地基础承载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施工前期,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建筑工程可以顺利的进行。对灌注桩和预制桩要具体分情况应用,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应对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一定的策略,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关振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中华民居,2016

2.孙素宾---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山西建筑---2015

3.唐冬雪---桩基础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科技资讯---2015

4.黄发兵--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建材与装饰,2016

5.刘中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江西建材---2015

论文作者:冯秀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冯秀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