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莲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甘肃 临夏 731100)
【摘要】 目的:了解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98例产后抑郁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通过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抑郁症状缓解或减轻,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发挥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作用,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病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78-02
产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产褥期的抑郁症状,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心理变化及母亲角色所带来的生理、心理、情绪等一系列变化,多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婴儿的情感、性格、行为和智力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因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所以,观察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和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26%,再次妊娠的复发率有20%~30%,现就98例产后忧郁症病人的病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98人次,年龄范围在22~36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其中剖宫产62例,自然分娩36例;初产妇66例,经产妇32例。轻度抑郁症者58例,中度35例,主要表现有情绪淡漠、心情压抑、沮丧、焦虑、恐惧、易怒、自暴自弃、与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及丈夫关系不协调、有时表现为孤独、不愿见人、伤心、流泪、对生活缺乏信心、厌食、睡眠障碍、性欲减退;重症者5例,表现为绝望、有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出现错乱或昏睡现象。
1.2 结果
经过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产后的抑郁症状有所减轻、缓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病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
在整个孕期女性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期间婚姻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想生男孩,担心配偶及双方父母不喜欢女孩等因素都可以使产妇产生很大的压力,有些产妇还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怕不能胜任母亲角色而担忧,担心产后身材的恢复程度,导致产妇焦虑、恐惧、害怕与人接触等心理障碍。
2.2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期间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步增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尤其是发热、感染时更易触发抑郁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性格因素
有些完美主义的产妇,对于当母亲的期望太高以至不现实,在遇到困难时不愿寻求帮助,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一般敏感(神经质)、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心理耐受力差、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性格内向等个性特点的人群容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
2.4 遗传因素
遗传是抑郁症产生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2.5 分娩因素
分娩时,由于宫缩痛使产妇感到疲劳不适、紧张、恐惧,导致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增强,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当出现手术产、难产、滞产时都会加重产妇的紧张与恐惧,更易发生产后抑郁。
2.6 家庭、社会因素
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怀孕期间发生不良事件,如亲朋离世、接触死胎死产、夫妻关系不和、经济及居住条件差、分娩不顺利、乳汁分泌不足、产后配偶和家人的关心不够、态度冷漠,都会明显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护理措施
3.l 实施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疏导,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产妇由于产后的疲劳、缺乏母乳喂养知识、乳汁分泌不足、宫缩痛、手术切口的疼痛、尿储留、睡眠不足、亲属关心不够,婴儿生病等原因均可引起产妇情绪低落。医护人员应针对其不同病因及临床症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多创造机会和产妇交谈,给予鼓励劝导,认真倾听产妇诉说,家属应有足够的耐心,关心体贴无微不至地照顾产妇,使产妇能将不良情绪表达、宣泄出来,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平稳度过产褥期,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3.2 促进角色认同
促进和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介绍并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的沐浴技巧,与新生儿进行抚触及语言交流等,培养产妇的自信心,使产妇能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3.3 营养与活动
指导产妇合埋搭配饮食,饮食要易于消化,营养丰富,多进食蛋白质、热量丰富的食物,汤汁类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鼓励产妇多吃蔬莱以防便秘,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产后尽早适当活动,自然分娩的产妇可于第2日下床随意走动,适量做产后健身操;手术产、难产的产妇适当推迟活动时间。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还能使盆底肌和腹肌张力恢复。产后健身操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根据产妇安际情况量力而行。
3.4 睡眠与休息
由于分娩造成的疲劳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对于情绪不稳定的产妇要创造安静舒适、和谐温馨的休养环境,各种治疗和护埋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敏感话题和不必要的探视,避免各种精神刺激。
3.5 鼓励自我调节
对已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医务人员及家属要使用劝导、鼓励的语言,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鼓励产妇积极参加适宜的户外活动,引导其自我调节情绪,重新树立起照顾婴儿和喂哺婴儿的信心。对重症者可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措施。
3.6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改善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环境,配偶及家属除了对产妇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外,还要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和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心理压力,使其及早恢复自信心。
4.小结
在女性一生当中,妊娠和分娩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由于生理、心理、遗传、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产后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医务人员和家属都要积极配合,使产妇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通过加强对产妇孕产期心理保健,产后的心理疏导,发挥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作用,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才三.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 ,14(4):321.
[2]王玉蓉.妇产科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2.
论文作者:马仲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因素论文; 病因论文; 家庭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