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目标描述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区,毛竹、茶园等资源丰富。山区群众习惯于“靠山吃山”,输配电线路在穿越竹林等经济林时,通道清障难度较大,树线矛盾突出。同时山区地形复杂,线路通道资源有限,建设运维存在较多困难。霍山公司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点,主动应对上述问题,实现输电线路故障率有效下降,连续多年未发生因人员管理责任的跳闸事件,有效确保输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抗冰雪”模式线路,减轻山区竹林清障难度
县域山区电网输配电线路多穿越竹林,毛竹是当地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生长较快,清障难度大,竹线矛盾突出。同时,山区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频发,毛竹在降雪、冻雨等压迫下易倒伏,大量的树竹压在线路上,易造成大面积倒杆、断线事故。霍山供电运检人员在总结线路运维经验基础上,通过周密计算和论证,创新“山区电力线路抗冰雪(防雷)装置及工艺”,通过2014年以来多场暴雪考验,基本解决了穿越竹林线路的清障问题,此项新工艺也获得“2015年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农电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已在霍山电网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实行群众属地护线,促使“树线矛盾”转变为群众“主动护线”
针对部分山区线路管理难度大、树竹每年均需清理的现状,霍山公司通过向群众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使用户理解、支持线路清障工作。同时,再与群众协商、签订属地代维协议,在每年春季竹笋新生时期,由当地群众负责各自竹园内毛竹的清理,产生的经济损失由运维单位适当补贴或对清理产生的竹笋进行宣传、代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树线矛盾”为群众“主动护线”。
(三)推广线路通道树种置换,在线路通道换植低矮经济林木
为进一步减轻线路通道清障运维难度,减小运维人员工作量,霍山公司针对部分线路通道内的毛竹等经济作物,通过与用户协商沟通,在一次性清理补偿完成后,建议用户采用“竹园换茶园”等方式,引导用户在线路通道下换植其它低矮经济作物或树木。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线路通道清障难题,另一方面为山区群众保留了部分收入来源,实现了线路通道与当地群众的和谐相处。同时,借力村电“联建共保”机制,充分发挥属地优势,提升线路运维水平。
(四)严格管控,依托绩效考核促进职责落实到位
为充分发挥属地单位在防外破、防山火、通道清障方面的属地化协调优势,确保运维单位落实“设备主人制”管理要求,霍山公司制订实施了《乡镇供电所月度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办法》,以“奖优罚劣、重奖重罚”为原则,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员工变“被动”运检为“主动”工作。坚持以“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为原则,将属地护线、线路运维、缺陷管理等内容纳入公司计划管理内容,确保线路运检工作可控、在控、能控。
三、评估与改进
结合山区运检实际和地域特色,霍山公司以实现“树线和谐”为目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既减轻了输电线路的运检工作量,也有效避免了输电线路在树竹障清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树线矛盾和投诉风险,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广应用可行性分析
通过深入推进和完善上述措施,多年来,霍山公司未发生属地110千伏线路跳闸事件,及时发现多起500千伏等输电线路通道隐患,公司运维的35千伏线路跳闸率逐年下降。
(一)换位思考,适应山区输电线路的日常运检工作
输电线路通道清障问题一直以来困绕着基层单位,特别是深山区线路通道内树竹障较多,各级运维人员立足实际,通过深入思考,想方设法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运维人员通过换位思考,改善过去与当地群众在清理树障过程中的矛盾,从群众利益出发,为山区输电线路的日常运检积累了宝贵经验,上述做法特别适用于树线矛盾突出、树竹障无法清理的地区,也减轻了运维单位的工作量。
(二)加大宣传,培育和谐友好的线路运检氛围
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乡风习俗和部分用户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采取的方式灵活多样,一线一策、一地一策。运维单位需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反复地讲解和沟通,向用户说明通道清障的重要性,让群众理解清障工作的困难,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签订相关协议。因输电线路穿越竹林的线段较为固定,通过“改一处,成一处”的原则,不断地积累和推进,逐渐营造形成了“树线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考核,维护正常的运检管理秩序
通过对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的分析、评估和考核,将线路运维质量与运维单位、设备主人的绩效紧密挂钩,通过“以巡代培”、“交叉互巡”等多种形式,提升运维人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指导运维人员主动开展相关运维工作,提升线路运行水平。
论文作者:李功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线路论文; 霍山论文; 通道论文; 山区论文; 群众论文; 竹林论文; 属地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