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芝
(山东省枣庄市市立医院 山东 枣庄 277102)
【摘要】 目的:观察30例面部皮炎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确诊60例面部皮炎患者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药物应用、红光照射等;治疗组进行过敏原检查,对吸入过敏原阳性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治疗结束对两组患者面部皮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时间。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治疗对面部皮炎的患者起到了治疗和预防的作用,且安全可靠。减少患者因长期服用药物而引起不适。
【关键词】 皮炎;面部;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20-02
皮炎、湿疹的患者,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30%[1],41%的湿疹发生在面颈部及其它皮肤的敏感部位[2],致使面部一直处于高敏感状态,瘙痒较为剧烈,有的甚至出现面部肿胀,水泡,潮热、脱屑等,较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糜烂和渗液。目前治疗面部皮炎的方法较多,但是治疗效果多不够理想。本文对面部皮炎患者采取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收到较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科面部皮炎患者共入选60例,其中男7例,女53例,平均年龄18~56岁。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治疗组30例,其中男4例,女26例,病程0.3~12年,平均3.9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 3例;女 27例;病程0.35~11年;平均4.87年。两组患者发病期均3个月以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均存在敏感型体质或家族性的过敏遗传史。
诊断标准[8]面部皮炎的诊断标准参照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一版)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它面部皮肤病患者:如银屑病、白癜凤、面部体癣等。
②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方案者。
1.2 方法
1.2.1对象分组方法 本研究以患者自愿原则为基础对治疗对象进行分组,将入组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医护人员在该60例患者正式治疗之前,向每位病人详细介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我们根据患者的选择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治疗方法
1.2.2.1对照组:① 患者红蓝光照射:红蓝光动力治疗仪是选用窄谱LED光源所发出的一种冷光,波长635nm,它能将光能转化为细胞内能量,加速细胞生长过程循环,刺激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对修复老化皮肤、过敏症状都能带来很好的功效,并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伤害和不适感,照射20分钟,一次/日,连续8天为一疗程,然后根据病情可重复治疗。②口服或静脉用药:咪唑斯丁10毫克,一次/日,根据病情,可连续服用。5%GS250+复方甘草酸苷60毫升、0.9%NS150毫升+维生素C3.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滴,疗程1~2周。
1.2.2.2治疗组:①治疗组的病人采取免疫治疗。所有病例采取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查找过敏原,有食物过敏嘱其免食;有吸入过敏的予以注射脱敏治疗,每个混合组不超过6种过敏原,把不同的变应原配制成多价的变应原浸液,一般从稀到浓皮下注射,2次/周。②必要的健康宣教:解释治疗原则和方案。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在综合考虑患者病史、特异性阳性诊断等因素下制定的,必要时可能会合并应用药物治疗,患者应在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停用化妆品和美容产品。
1.2.3评价方法:每位患者治疗半年后,我们选择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向60名患者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脱敏治疗前相比)。然后将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我们对患者治疗效果评价采用如下标准 :
1.2.3.1面部皮炎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①基本控制:治疗后不再复发,不用药物。②明显好转:治疗后发作次数、程度均显著好转,仅偶尔有小发作,用小剂量的抗敏药即能控制。③好转:治疗后发作次数程度均减轻,用药量减少。④无效:治疗后好转不明显或无变化。
1.2.4资料收集:本研究历时2年,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完成。①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询问病情,及时给予解答。②每位患者结束治疗时进行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均参加了问卷的填写。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1.2.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3例患者面部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轻微疼痛现象,外涂药膏;观察组有两例患者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等激素反跳现象,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几日后症状均明显减轻。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 ]
注:χ2=2.18 P>0.05
3.讨论
引起面部皮炎的诱因很多,过敏性、季节性、日光性、环境温度等均可导致颜面部位反复发生的红斑、丘疹、糠皮样、脱屑样皮炎,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多项研究显示面部反复皮炎与多种变应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3]。WHO推荐治疗过敏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即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皮下注射免疫疗法(SCIT)。同时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例如不要用过热或过凉水洗面,减少刺激;还有尽可能不用化妆品;对检查阳性的过敏食物、刺激性食物选择少食或禁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平静心情对提高了面部皮炎患者脱敏治疗的效果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秦海光.湿疹的中医辨证施治,现代中医药,2005(1):32-6.
[2]Patient Perspectiv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Zuberbier T et al. J AllergyClin Immunol.(2006) .
[3]周小芳,黄秀英,尹锐等.130例颜面再发皮炎变应原点刺实验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1):3-4.
论文作者:高素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患者论文; 皮炎论文; 面部论文; 过敏原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