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论文_石其美

(湖南株洲茶陵红十字会医院针灸理疗科 株洲茶陵安康医院针灸理疗科 4124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内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每组根据不同时期分成急性期(A)、静止期(B)和恢复期(C)。对照组维生素B1、强的松、中药治疗,研究组实施分期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A、研究组B及研究组C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P<0.05)。结论 不同分期周围性面瘫,实施分期治疗,疗效确切,建议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艾灸;维生素B1;强的松;中药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可能引起后遗症,增加患者身心负担[1]。因此,临床如果确诊周围性面瘫,应该尽早对症治疗。本文笔者为了探究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通过对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内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2)年龄>80岁,或者年龄<18岁的患者;(3)继发性疾病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如腮腺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以及脑卒中等;(4)面肌痉挛者;(5)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6)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者;(7)失语失聪和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区间18-72岁,平均年龄(45.92±5.81)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区间19-78岁,平均年龄(46.84±5.1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分析发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维生素B1、强的松、中药治疗,肌肉注射100ug维生素B1(华中药业股分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510),1次/d,2周后,口服10mg/次维生素B1(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619),3次/d,持续用药2周。口服30mg/次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1次/d,晨起顿服,持续用药1周后,减少剂量20mg/次,持续用药1周后,再减少用量10mg/次,再用药1周。另外,配合中药治疗,组方包括白芍20g、白芷15g、白附子6g、僵蚕15g、蝉蜕15g、炒地龙15g、全蝎10g、防风10g、仙灵脾15g、皂角12g、川芎10g、钩藤20g、黄芪30g、葛根20g、红花10g,每天1剂,水煎服,3次/d,10天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

研究组,根据不同时期进行治疗:(1)急性期,利巴韦林0.5入0.9%氯化钠液250毫升静滴,每天一次,5天,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天一次,用药2周。同时,以患侧面部局部取穴及肢体远端取穴为主,局部取穴包括患侧翳风、下关、风池、颊车、地仓、四白、阳白,少针浅刺,远端取穴包括内庭和合谷,宜泻法,风寒证患者添加风池和列缺,风热证患者添加外关与曲池,气血不足患者添加三阴交和足三里。针得气后,面瘫局部艾灸温和灸,TDP照射肢体穴位,留针30分钟。(2)静止期,牵正散合大秦艽汤加减,根据伴随症状而定。同时,患侧多针浅刺法,取穴包括丝竹空、攒竹、下关、合谷、四白、翳风及地仓透颊车等,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添加阳白,鼻唇沟变浅患者添加迎香,人中沟歪斜患者添加水沟。采取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将眼睛覆盖,TDP照射面部,留针30分钟。(3)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另外,患侧面部穴位深刺,以静止期取穴为准,添加足三里和三阴交,其中,足三里与三阴交采取补法,针刺得气后,面瘫局部用艾条温和灸,TDP照射肢体局部,留针30分钟。

1.3评价临床疗效

根据《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拟定疗效标准:(1)痊愈,面部表情恢复到自然状态,眼裂完全闭合,鼻唇沟双侧对称,口角没有歪斜现象,额纹恢复正常;(2)有效,面部表情基本上自然,眼裂能够闭合,但是并不完全,鼻唇沟程度有所变浅,但是尚未达到对称标准,口角没有歪斜,额纹基本恢复,但没有达到对称标准;(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其中,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予以X2值检验,将0.05作为检验的临界值,如果检验值P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分析发现,研究组A、研究组B及研究组C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因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病毒感染面神经以及面神经经过的部位,促使面神经出现损伤、水肿等症状,压迫神经,致使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群呈现出功能障碍状态,诱发疾病[4]。中医认为,关于周围性面瘫,病机在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人体面部阳明和少阳经络,气血运行遭到阻碍,面部经筋失去濡养,导致筋肌失去约束,弛缓不收,诱发疾病[5]。周围性面瘫,发病率高,在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导致一侧颜面部歪斜,对患者社交、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增加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一旦确诊为周围性面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将周围性面瘫分成3期,发病1-7天纳入急性期,发病8-15天纳入静止期,发病超过15天纳入恢复期。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根据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问题,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更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文静,王非.针灸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02):53-54.

[2]孙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10):17-17.

[3]叶婷欣,刘农虞.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S1):111-119.

[4]曾红文,黄毅平.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J].江西中医药,2017,48(1):56-58.

[5]邹梓良.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24-26.

论文作者:石其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论文_石其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