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十二中学 266427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迎接挑战的重要对策。时代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必然是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升华和完善,过去“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正好适应这种需求,它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教学原则,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塞到学生的头脑中。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都要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这课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帮助者、服务者共同学习的角色,避免包办代替。例如我在讲《贞观之治》一课,先设计提纲: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哪位皇帝引用古人的话?反映的实质是什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⑶谈一谈你对他的看法。教师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把握大局,把握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难克服、不可逾越的障碍,与学生平等、真正地去探索,这才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统一的教育规律。这实际上是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学生意志的过程,即学生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真正体现教和学的统一,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错,下个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容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最根本的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例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我为学生准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挂图和电影片段,然后设计了思考题:⑴有人说“巴尔干半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个火药桶”,结合史实谈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⑵结合挂图和电影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⑶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参战的士兵,谈一下你的感受。这样就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问题提供了条件,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这符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
首先应利用教师的“主导”优势,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的前提,是准备阶段。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对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个性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鉴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创设问题时注意留有余地地给学生自己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常常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应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注重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过程,这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的关键,是突破阶段。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说明,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学习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投影仪、录相机等)或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让学生在独立的观察、分析、综合中明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这课时,学生自己去探索唐朝的衰落和杨贵妃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唐末农民起义”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自己去分析、比较,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应对学生探索的结论进行总结,这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的升华阶段,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懂得历史发展规律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本质而不是只看现象、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去看待历史问题。例如我在处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归纳,最后让学生明白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最终明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刘立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这是论文; 世界大战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