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芹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抽选我中心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全面分析,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疗效,患者心悸、胸闷、焦躁、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能够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日益减退,血雌激素水平随之下降,对所有受雌激素作用影响的、正在发生衰退变化的器官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现抽选我中心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中心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54岁,平均年龄48岁。
2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妇女中约l/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任何异常感觉;然而,2/3左右则可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的综合征,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轻者1~2年,重者5年,甚至l0余年方可缓解[2]。
2.1血管舒缩症状
神经系统是雌激素的靶器官组织。围绝经期间血雌激素水平的逐渐低落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持久升高,使长期处于内分泌平衡状态的自主神经系统陷入内分泌失衡境地而发生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调。潮热、潮红和出汗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征性症状。发作时突感胸前、颈部烘热,涌向面部,波及全身。局部皮肤呈弥漫性或片状发红;冒汗,甚至大汗淋漓,汗后畏寒。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不等,轻者为每天数次;重者数十次。夜间、凌晨、情绪激动时多发。此外,常突感心悸、胸闷,甚至假性心绞痛;血压易于波动,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2.2精神神经症状
雌激素与许多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由于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神经多肽、神经递质浓度发生变化,如5-羟色胺、口-内啡肽减少所致。患者焦躁不安、激动易怒、多言多语、大声哭闹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多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彻夜不眠。可有偏执妄想、轻生念头等[3]。此外,可有感觉异常、皮肤刺痒、麻木或蚁行感、咽喉部异物梗阻感等。
2.3月经变化
跨入围绝经期后,虽然原始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感应性下降,在高水平促性腺激素的强刺激下,仍有可能出现优势卵泡、成熟排卵而月经正常。有时,由于卵泡先天不足,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发育不健全而寿命短,以致月经周期缩短。随着年龄增长,有排卵月经渐少而无排卵子宫出血居多。月经异常是围绝经期最早出现的症状,绝经前大致有3种类型:(1)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短、经量少,最后停经;(2)子宫不规则出血,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甚至大出血或淋漓不净;(3)月经突然停止。
当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后,或残存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完全丧失感应性,不再发育,血雌激素水平极度下降至已不足以使子宫内膜增生时,月经即停止来潮。停经l年称为绝经。我国城市健康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即最后一次月经)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绝经年龄的早、晚与卵泡的储备量和消耗量、营养、环境、地区、吸烟等因素有关。
2.4泌尿生殖系统
血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泌尿生殖道萎缩。大阴唇皮下脂肪减少、小阴唇变薄、阴蒂缩小,因而性感降低。阴道口缩窄、阴道黏膜变薄、皱襞及弹性消失、阴道干燥,致性交痛和性交困难。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反复尿路感染、尿道口外翻、尿道肉阜。由于膀胱容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4]。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尿道位置和膀胱尿道后角发生改变,常致尿液不能控制而溢尿,直立时更甚,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2.5肌肉骨骼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有所缩短,肌张力日益减弱,运动后肌肉中产生的乳酸消散缓慢,常有肌肉酸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钙吸收及矿物质代谢失常,易引起关节酸痛,多发生在肩、颈、腰、骶、髂等关节,有时仅感脚后跟痛。
3诊断
根据年龄和临床表现,确诊围绝经期综合征不难,为了解卵巢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程度则需进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3.1激素测定
FSH>10 U/L,提示卵巢功能下降;FSH/LH>1,FSH>40 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随着卵巢内原始卵泡数目的减少和发育不良,雌二醇分泌逐渐下降直至绝经1年,以后再缓慢下降至极低水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主要是生物活性次于雌二醇的雌酮,血中雌二醇与雌酮的比例<1。
3.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阴道鳞状上皮细胞的生长成熟程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成正比。雌激素水平越高,阴道上皮细胞分化越成熟,利用阴道细胞学观察阴道上皮中各层细胞的比例可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尤其适用于无激素测定条件的医疗单位。方法为计算涂片中阴道上皮表层、中层、底层3层细胞的百分比;在卵巢功能轻度低落时,底层细胞<20%;卵巢功能中度低落时,底层细胞为20%~40%;卵巢功能高度低落时,底层细胞>40%[5]。
4治疗
4.1一般治疗
精神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务使患者了解围绝经期是人生的自然生理过程,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适应生理变化,可予以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药物,如谷维素20 mg口服,每天3次;如有睡眠障碍,可每晚口服艾司唑仑2.5 mg助眠。鼓励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日晒时间,增加适度文娱活动,摄入足量蛋白质和含钙食物。
4.2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5预防
5.1加强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有关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围绝经期是妇女必经的自然历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调整,机体会逐渐适应这一时期的生理变化,症状大多会自然消失。因此,应以冷静的态度、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围绝经期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变化和一些生活事件。家庭、社会应关心和理解她们,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5.2科学地安排生活
注意饮食调节,坚持适当的运动,勤学习、勤思考、开阔心胸,培养生活兴趣,陶冶情操。临床症状明显,尤其是有精神、心理异常者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
6结果
经全面分析,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患者心悸、胸闷、焦躁、失眠症状明显改善。
7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6]。然而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否出现及其严重程度除与内分泌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外,还与体质、健康状况、性格、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文化修养等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我中心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能够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红霞.防治结合与调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的控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0).
[2]商敏,蔺莉,黄建平.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14(2):132-135.
[3]张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J].心理医生月刊,2012,(3):161.
[4]王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全科医疗服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121.
[5]潘梅琴.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J].上海护理,2012,12(7).
[6]张秀云.2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与护理[J].北方药学,2012,9(1):125.
论文作者:汪桂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绝经期论文; 综合征论文; 雌激素论文; 卵泡论文; 症状论文; 患者论文; 阴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