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人员论文,为例论文,上海论文,健康状况论文,海洋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5)06—0029—05 压力状况与个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高校开始不断精简管理人员,并加大对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长期处于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和强大的压力状态,极易产生紧张、压抑、焦虑、抑郁、孤独及恐惧等心理危机[1]。因此,关注高校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且具有协调、服务、咨询、管理、执行、监督等能力的管理队伍是摆在当前高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以上海海洋大学管理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等方法来研究高校管理人员面临的潜在压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管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对策和建议,为其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 课题组前期通过个别访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形式,结合管理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确定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设计,自编了《上海海洋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并在具体实施调查、确定调查的基本时间段,将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按期收回,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表现做出综合评价,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期间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3份,问卷回收率达94.2%。其中有效问卷108份,男教工52份,女教工56份,有效回收率90.0%。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回收率均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主要调查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婚姻状况、学历组成、职称结构与岗位类型等。第二部分为工作生活,进一步了解其工作现状,包括对工作的热情度和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等情况。第三部分为压力来源,重点分析管理人员目前的职业压力大小与压力来源分布等。第四部分为心理健康,主要是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面临压力的反应与工作状态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涵盖了全校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对象比例均衡,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显示,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发展态势,分布相对合理(其中35岁以下的占32.4%,36-50岁的占59.3%),已婚已育的为82.4%;64.8%的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为硕士及以上,岗位职级以7-8级居多,岗位类型以行政人员为主(73.1%),在校工龄超过14年的管理人员占37.0%。可见本校管理人员具有多年管理经历,经验相对丰富,能确保本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近年来高校在管理人员招聘过程中加大对应聘者年龄、学历等方面的要求,也使管理干部的年龄组成与学历结构更趋合理。 (一)教工的工作生活 管理一线行政人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能力与工作效率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 高校管理人员岗位选择原因分析 图2 高校管理人员对岗位热爱程度分析 由图1、图2可知,53.7%的管理人员出于个人事业发展需要而选择在高校工作,且63%的教工对管理工作抱有较高热情,并能以积极姿态与饱满精力投入到高校的管理服务中。 图3 高校管理人员日常作息时段分析 图4 高校管理人员主要业余活动分析 图5 高校管理人员日常锻炼时长分析 图6 高校管理人员当前身体状况分析 身体健康是决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管理人员健康状况与平时主要活动的调研,结果显示,1/3管理人员的休息时间在晚上11~12点。同时,仍有14.8%的教工夜里12点后才休息。下班后的业余活动是看书、做家务与上网等,分别占比达57.4%、52.8%与45.4%。平时锻炼时长低于5小时的占44.4%,基本不锻炼的占31.5%,日常锻炼相对缺乏。由管理人员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结果得出,1/2的管理人员自我感觉较好,身体状况一般与较差的达35.2%。因此,高校管理人员有必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为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管理人员还需不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对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与主持课题数的统计情况看,近三年至少参加过1次业务培训的管理人员占59.3%,参加过2次、3次和3次以上业务培训的占比分别为34.3%、4.6%与1.9%。可见,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均有机会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此外,由于管理人员现已取消职称评定,而多以岗级高低来确定其最终薪资标准,这也对管理人员主持管理课题与发表管理类论文的积极性带来影响。近三年主持课题数则以未主持项目者居多(53.7%)。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59.3%的管理人员低于3篇,3-4篇的26.9%,5-6篇的7.4%,7-9篇的4.6%,高于9篇的1.9%。 (二)高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来源 图7 高校管理人员对当前职业压力的评价分析 图8 高校管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分析 通过对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分析得出,如图7所示,19.4%与50.0%的受访对象认为当前面临的职业压力很大与较大。而在压力来源分析中(图8),工作、家庭与社会是主要压力源。 对管理人员压力来源进行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主要有:职务晋升(52.8%)、能力提升(45.4%)与收入差距拉大(42.6%)。由于三者是最能体现其自身价值、关乎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从而促使管理人员设定既定目标,不断自我加压,以获取成功。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主要为:子女教育(58.3%)、家务琐事(42.6%)与长辈赡养(39.8%);酬薪不高(69.4%)、房价通胀(54.6%)与社会期望(30.6%)则是来自社会方面的主要压力。对管理人员薪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50.9%的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占比分达25.9%与8.3%。 (三)高校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对管理人员而言,适当加压能促使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压力过度则易使其生理、心理和行为失调,也会引起职业兴趣、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改变,从而对其培养质量、管理水平、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调研结果(表3)还发现,多数管理人员对提升管理水平感觉能力不足,起点不够也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对适合自身发展方向感到模糊。继而引发烦躁不安、头痛心慌、躲避不愿面对等不良表现,感觉工作前景渺茫[2][3]。近六成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该比例高于高校教师一成多。但仍有24.1%和4.6%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 三、如何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上海海洋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笔者所在课题组发现其同专任教师一样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也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适当减压,改善和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职业幸福感。高校管理人员是教工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其作用与价值得到重视,才能提升其工作幸福感与职业满足感。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尊重其建议,了解其需求,通过调查研究与沟通交流,及时调整管理制度并完善工作办法,帮助其化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压力,形成彼此理解、互相信任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高校凝聚力。 二要完善管理人员的职级评价体系,构建合理化的岗酬机制。管理部门应建立合理的职级评价体系,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注重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前提下,将个人自评、同级互评、服务对象测评与领导测评等几方面有机融合,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真正把奖酬和工作绩效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可相应提升岗位职级,或提供其提升学历与业务培训的契机,为其职业发展储备能量,使其看到自身岗位的未来发展前景,从而以饱满热情投身于高校管理工作中去。 三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虽相对固定,但如长期完成同一项任务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也对其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对此,管理部门应以连贯、持续的工作秩序为基础,给予管理人员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工作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予以多方关注,提供职级提升与职位晋升等机会。对于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工作同时兼任的“双肩挑”管理人员,则应帮助其明晰管理岗位内容,加以引导,适当减轻其工作量。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职业认同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要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自身,缓解其工作压力。管理人员要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在思维方式、人生态度、情感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不断完善自我[4]。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压力观,从而理性面对压力,提升抗压能力。因此,高校管理人员要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动力观,正确对待职业压力。同时,主动寻求帮助,舒缓工作压力。此外,还应注重锻炼,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社团活动,尽情释放压力,减少由于压力过大而带来的负面效应。 总之,压力是影响管理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影响。只有不断关注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适时为其减压,给予其人文关怀,完善其职级评价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帮助其认清自我,才能提高其工作热情与职业幸福感。高校管理者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_心理健康论文
高校管理者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