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转变及其启示论文_秦梦琪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转变及其启示论文_秦梦琪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前期存在一定局限性,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后,对中国现状处于迷茫时期的李大钊先于其他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射到俄国十月革命,并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至此,其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大钊;民族主义;转变;启示

李大钊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共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中国早期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的一生都是为了中国民族解放而斗争,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共早期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影响巨大。

一、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转变及其原因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受到当时大环境背景的影响,可以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当时遇到的民族性等问题,转变的具体缘由可以做以下几点具体的分析:

(一)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以及“二十一条”的提出

辛亥革命之后,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但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仍未得到改善,恰恰相反,“匪氛之起,不在满清末运,而在民国初年”;国民封建腐朽的思想仍然影响重大,甚至出现了袁世凯复辟称帝以及张勋拥帝进京的闹剧,总之,当时的社会出现的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悲惨景象。同时,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北洋政府在受到外部势力的压力影响,也为了自身的利益,居然签订了此条约,使得民族灾难变本加厉。在此背景下,落后的中国急需一种先进的理论指明道路。因此,李大钊对原来的民族主义充满失望,开始重新探索一种新的民族主义思想。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正当李大钊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帝国主义侵略迷茫的时候,1916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之风,早期知识分子将社会矛盾的矛头转向了封建文化,以及多国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目的是宣传民主和科学,为随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李大钊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随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大地带来一阵“清风”,使得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俄国,将思想转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李大钊也不例外。李大钊将重点放在俄国对中国的影响上,他认为俄国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俄国有中国值得借鉴的地方,俄国文明值得中国学习,随后,1919年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写道:“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因此,李大钊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成为中国马克思第一人。

(二)主观原因

第一,李大钊强烈的爱国情怀

纵观李大钊的一生,都在为民族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奋斗,虽然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思想,甚至出现过错误思想,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建设民主主义国家。当其意识到传统的思想不能满足新中国的要求,他毅然决然地去日本学习,参加新文化运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等等活动,都为其走出一条救国救民之路奠定了基础。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一位典型的爱国主义者,尤其在青年时期,面对多灾多难的中国,早已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中,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也保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他认为只有把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探索新道路,因此,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下,他对“第三”和“调和”主义十分感兴趣,倾向于将精神追求和主静的东方文明看为第一文明,将注重物质和发展的西方文明看作是第二文明,这两种文明在李大钊眼里都不尽如人意,而更倾向于将二者调和的第三文明,并且认为“‘第三'之境,实宇宙生生之数,人间进步之级,吾人将雄飞越进以向‘第三’。这样,李大钊认为,在东西方文明调和的阶段,有利于社会进步并能被大众接受的就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他所能接受的。

第三,李大钊积极并宣扬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

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并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在北京学习的毛泽东、邓中夏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走上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救亡与复兴的光明道路。

二、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不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还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论调,同时李大钊后期民族思想的转变,都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学习李大钊的理性思想,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示。

第一,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革命阶段,能紧跟历史潮流,自觉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他强调认识国情的重要性,他认为认识中国问题,离开国情是万万不可行的,而且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他人。而对于我们来说,要不断在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基础上,充分的吸收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扬弃人类进程中一些负面因素,犹如“海纳百川”,辩证创新,真正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西方走进中国,中国走进西方,实现互利互惠。

第二,学习李大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其在青年时期,看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现状军阀割据现状日益严重,新生的共和民国已名存实亡,他不得不发出“大哀”和“隐忧”的声音,忧国家之所忧,哀民之所哀,并下定决心救中国和民众与水火之中;在日本提出要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李大钊积极呼吁各界人士联合起来反抗,甚至因参加反抗活动而让学校除名,可是李大钊同志并未感到后悔,他认为与国家的未来相比,自己的学业并不重要,他始终将自己的学业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正是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对民众的强烈的责任心,使其一生都在奔波与奋斗之中,他最终惨死在敌人的绞刑架之下,年仅34岁。对于我们当代年轻人来说,有的人缺乏这种爱国和责任意识,尤其是当前社会受到外界各种负面的影响,我们更应该拥有坚定的爱国之心。

参考文献

[1]李大钊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郭继承.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下的现代性选择与建构——李大钊思想新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秦梦琪(1991年9月—),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财经大学,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

论文作者:秦梦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转变及其启示论文_秦梦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