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速功夫训练的好孩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_家庭教育论文

慢速功夫训练的好孩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_家庭教育论文

慢功夫调教出的好儿女: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论文,儿女论文,北大论文,功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江苏徐州的沛县,提起县物价局吴沛华副局长和县审计局李速建书记夫妻俩,人们 无不羡慕,这不仅是羡慕他们事业有成,更是羡慕他们有一个三世同堂幸福和美的家庭 ,和他们家庭中最耀眼的一对明星——北京大学毕业的女儿吴焱,清华大学在读的儿子 吴昊。成功的子女背后就是成功的父母,让我们听一听“徐州市十大杰出母亲”之一的 李速建来讲讲她的家庭教育故事。

慢一点认字,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孩子小的时候,夫妻俩并没有对孩子进行常见的以识字数数为中心的所谓“早期教 育”,而是让孩子听儿歌,进行音乐的熏陶;猜谜语,开发思维能力;背古诗,唱儿歌 ,培养语言能力;玩积木,培养动手能力等等。

看到别的父母总是把孩子能认几个字能数多少数挂在嘴上,李妈妈很不以为然,她坚 持不让孩子上学前学认字,觉得父母教得不正规,怎么握笔,笔划如何等,以后都不易 纠正。与其如此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让孩子快快活活地玩。

当然,如果任由孩子玩,也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李妈妈还是非常肯定早期教育必要性 的,但教什么,应该怎么教,她却有着自己的一套。特别是有一次教孩子做中国地图的 拼图,孩子看了几遍就拼得很自如了,一点不比大人学得慢。这让李妈妈认识到孩子潜 能的巨大,并非大人想象得那么简单,他们只是与大人的思维有所不同罢了。对孩子的 这种信心,也自然地转化为家庭教育的成果——一双儿女都非常聪明可爱。

儿子小时候,蚂蚁窟前看蚂蚁,泥土地里看蚯蚓,草丛里看昆虫……在太阳底下一蹲 就是老半天,奶奶担心孩子晒坏了,不让看。李妈妈却阻止了奶奶,说孩子在动脑子呢 。儿子一岁时就喜欢拿着笔乱画,李妈妈觉得这可以锻炼想象力,还能培养男孩的心静 ,就任由他信手涂鸦,但要讲出画的意思。虽然从没找过老师辅导,却也成就非凡,四 年级时得过一次全国绘画比赛二等奖,还自编自绘了一套连环画《新武松打虎》,40多 张图,并配上了有趣的文字,对古典故事进行了一番新的演绎。他的绘画能力也为他现 在在清华大学做系学生会宣传部长提供了帮助,非典期间创作的一组抗非典漫画由新华 网发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家教感悟: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教育孩子也就不仅仅是教知识。现在很 多父母的一个家教误区就是以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一切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其实 ,这对孩子的成长反倒不利。

慢一点出成绩,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兴趣

孩子上学了,李妈妈关注的不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而是注意引导孩 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夫妻俩都有着繁重的工作 ,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提高辅导的 效益。这就要着重抓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自主,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孩子自己把握好自己的学习。 首先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休息,保证上课时精力充沛。再就是认真听课, 李妈妈告诉孩子们,看书一小时不如听老师讲十分钟。三就是必须独立完成作业,绝不 可以抄,一定要自己动脑子把问题搞懂。另外,父母对工作与学习的精益求精,孜孜进 取,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姐弟俩。每次全家去徐州玩 ,半天逛公园,还有半天就是全家泡在新华书店里。

自觉,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持久学习的动力,仅凭一时的督促只能让 孩子产生三分钟热度,根本不可能学习好。女儿上学前班时,有段时间学加减法,如果 让她多做做题目,凭女儿的聪明,快速掌握加减法知识并非难事。但李妈妈觉得,这样 看似效果会很显著,可对孩子来说很枯燥,有可能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于是,一 场“快乐教学法”以家庭为课堂展开了。每天傍晚,夫妻俩就骑着自行车带上孩子,边 逛街边轻松愉快地进行着加减法的训练:我们一共走过去4个电线杆了,前面还有3个, 那我们走完,一共经过多少个电线杆啊?家里吃水饺,爷爷吃了20个,奶奶吃了15个, 他们一共吃了多少个呀?……

李妈妈觉得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足够了,再多做只会让孩子厌烦。李妈妈很 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她给孩子的“额外负担”是每天一问,或是看图 说话,或是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而且只是让孩子说,说不好就由妈妈来补充。说得好, 就大大表扬一番。这更像是与妈妈一起做游戏,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孩 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锻炼了口才,增进了亲子感情,对孩子的情商与智商 都是一种很大的提高。

家教感悟:现在许多父母眼睛盯住孩子的成绩,这就不是爱孩子了,成了爱分数了。 急功近利,只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那样,孩子是再也学不好了。

慢一点享受,给孩子一颗纯真的心灵

家庭和睦,尊敬老人,这是父母给儿女们树立的最切实、最有效的道德榜样。在这个 三世同堂之家,爷爷患有半身不遂,这给家庭生活增添了负担,但一家人却和和睦睦, 幸福美满。女儿还小的时候,有次对妈妈说:“我们家最幸福了。看我一个同学家,虽 然有钱,但他们家老是吵架,我那同学也不好好学习。我们家爸爸妈妈都是党员,都是 先进工作者,也从不吵架,我觉得我们家幸福。”

夫妻俩很注意维持家庭的快乐,从不把工作上的不舒心带到家里,也从不当着孩子的 面讲社会上的阴暗面。他们还从小就给孩子讲故事,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孩子善 良的品德。用李妈妈的话说,就是喜欢给孩子上“政治课”,给孩子讲革命烈士赵一曼 ,讲自己上学时的团员义务劳动,下放农村时帮助五保户,资助贫困乡亲看病,等等。 李妈妈还教育孩子,学校有劳动任务时要拣重活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也要干,认为 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姐弟俩从不买零食,也从不要求买,因为父母早就告诉他们,要是觉得这东西应该给 他们吃,父母就会主动买给他们,否则要求买也不会给买。吃饭更不允许挑食,生活上 从不给孩子以特殊化,因此,家庭环境的优越并没有让姐弟俩养成享受、娇气的坏毛病 。还教育他们,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要公私分明,不能因为父母是干部就以权谋 私,这让姐弟俩从不在同学中炫耀,有了思想道德的“免疫力”。

儿子在徐州一中读高中时,住读在学校里,李妈妈要给他准备三套内衣裤,儿子说大 多数同学就两套,有的同学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自己不能太特殊了。他也从不吃食 堂的小灶,都是和同学们一起排长队吃大锅饭。对此,李妈妈很是欣慰。

女儿在学校里也总是喜欢和家庭贫困、成绩差的孩子在一起玩,与他们交朋友,她说 ,这些同学比较自卑,如果再没有朋友的话,他们就更不开心了。女儿的一位同学讲, 初三分班后因为分班,失去了吴焱的帮助,成绩就下降了。受到女儿和儿子学习上帮助 的同学还很多,对此,李妈妈是鼓励和支持的,并为他们的善良和责任感而高兴。

家教感悟:现在许多家庭重智育而轻德育,其实,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有道德,有 责任感的孩子才可能对社会,对家庭,对自身,包括对自己的学习等付出全力。自私自 利的孩子即使有所成也只会是小成绩,父母应该让子女成大才。

慢一点成功,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两个孩子吵架时,爷爷奶奶会偏向年龄小的孙子,责怪孙女,以消除姐弟俩的战争。 但李妈妈却不愿意维护这种表面的安定团结,她对两个孩子的吵架并不阻止,只要互相 不动手打不动口骂,可以尽情地吵。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辩论能力,因为这时候, 孩子是最有兴趣开动自己的思维机器的。吵完之后,还把他们召到一起来,共同分析这 次吵架到底怨谁,妈妈的仲裁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有很大作用。

儿子喜欢读军事、航空、舰船之类的课外书,寒暑假里把大量时间用于画画、练毛笔 字、刻章等兴趣爱好上,中学里热衷于参加辩论赛等。父母不仅不阻止,还加以鼓励指 导。而且姐弟俩一直都担任班干部,这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也得到了父母的鼓励 。

女儿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时学业优秀,北大曾组织了一个交流团赴台湾进行为 期10天的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活动,其成员是被北大录取的20名各省高考状元和9名各 专业的优秀学生,吴焱即是9名专业优秀学生之一。大四的第一学期,又成为光华管理 学院选派到美国加州某大学交流一学期的10名优秀生之一。毕业前她被保送硕博连读, 但吴焱却决定到一家外企就职。虽然北大博士帽的诱惑力是难以轻易抗拒的,然而父母 在一番考虑后,还是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

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儿子吴昊,仍在坚持着自己的高考第一志 愿——学建筑,并为报考清华建筑系的研究生而努力。对此,父母也是悉听尊便。因为 ,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父母急不得,这是他们一贯的主张和做法。

家教感悟:现在的社会走一个多元的社会,成才观也是多元的,并不是传统的那种有 顶博士帽或做一颗“螺丝钉”之类了。符合个性,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是成才。

标签:;  ;  ;  

慢速功夫训练的好孩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