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黄述华1,黄,兴2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黄述华1,黄,兴2

黄述华1 黄 兴2

(1.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122)

(2.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073)

【摘 要】目前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生活。长期以来,针灸对该病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然其治疗方法各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应用。针灸疗法,以其简便操作、毒副作用少、疗效确切而独具优势。因此,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针灸;治疗;展望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62-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坏死组织的聚集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中归属“痰凝”、“血瘀”的范畴,是本虚标实之病。针灸对AS的治疗,可以发挥其调节机能和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的优势,调节血脂、抗氧化、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等作用。因而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且临床应用广泛,前景良好[2]。现综述如下:

1 针灸治疗

1.1 单纯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具有调和脏腑、通畅气血,协调阴阳和抗御病邪的作用,因而可通过腧穴的协同作用调节脂质及脂蛋白的代谢,使其阴阳归于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脂质代谢恢复平衡[3]。王占奎等[4]通过观察针灸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参数的变化,发现针灸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张静等[5]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对降低血脂的作用,结果发现此法对降血脂、改善AS有着极大的作用。刘全让等[6]实验证实,针刺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加脑血管血流速度和缓解血管痉挛。侯亚菊[7]观察针灸治疗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也均有改善。表明针灸可以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瘀症状及体征,血流流变和脂质代谢。

1.2 针灸并用治疗

针灸对AS的影响主要反应在血流流变、血脂和斑块等指标上。王伟志等[8]研究发现,针灸能明显改善血流流变;改善脂质代谢,软化动脉血管;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过调整微循环来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刘建荣等[9]用针刺联合灸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果发现其临床有效率91.4%。李爱军[10]用自制药饼治疗高脂血症患者35例,将艾炷放于药饼上点燃施灸,结果发现患者血清TC、TG、LDL-C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

1.3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

粟漩等[11]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结果发现其对颈动脉斑块具有消斑和降脂作用。张坤等[12]用针灸联合普岁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结果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斑块厚度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药结合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蔡劲等[13]用针灸结合立普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结果发现治疗前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形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数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灸可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其厚度和面积。张文来等[14]评估针灸联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结果发现CCA增加,IMT变薄,PSV、EDV增快,PI、RI下降(P<0.05,P<0.01)。表明针灸对改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血流状况具有较好的疗效。黄东挺等[15]用针刺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结果发现针药组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ox-LDL较针刺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针药联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降低IMT、抑制ox-LDL的形成,达到稳定和清除斑块的目的。

1.4 电针治疗

齐凤军[16]通过实验发现,电针能干预高脂血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消除斑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周利等[17,18]研究发现,电针可调节高脂血症大鼠TC、TG、HDL-C、LDL-C、一氧化氮(NO)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皮素(ET),促进斑块的吸收,抑制病情的发展。周振坤等[19]研究发现,电针可通过减少MMP-2及VCAM-1的表达来稳定斑块。

1.5 温针灸治疗

康红千[20]用温针灸法治疗98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缺血期患者,其总有效率为88.77%。表明温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通过调节血管活性因子的释放来改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加快血液循环。黄健琳等[21]研究温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从治疗前后化验结果的对比发现,温针灸可有效降低血脂。老锦雄等[2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非急性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100例,结果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流流变学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温针灸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耳穴治疗

王岱君等[23]选取耳穴压丸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46例,结果发现治疗前后耳穴组较对照组比较,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表明耳穴压丸法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起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夏菁等[24]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0例,除体重减轻3-5kg外,TG和TC均降低20~400mg/L。朱文红等[25]用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症患者41例,其有效率为92.68%。

3 穴位敷贴治疗

刘俊岭等[26]观察穴位贴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结果发现,穴位贴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降低血清TG、TCh和LDL-C含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杨振勇等[27]用13#增效垫加梅花磁针贴敷来观察其对血脂的变化,结果发现其治愈56%,总有效率达100%。周春等[28]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25例,结果发现患者TC、TG、LDL-C和HDL-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禹翔等[29]用穴位敷贴治疗高脂血症患者35例,结果发现在饮食干预的同时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其他治疗

Masayuki等[30]采用推拿或是指压穴道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结果发现TCPO2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任何变化,表明指压重要穴位与血流量的增强、氧分压的提升和中医的得气都有着重要的关系。陈霞等[31]研究针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选穴规律,发现针灸治疗AS有规律可循,为临床针灸治疗的选穴提供了参考。王凌云等[32]用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患者46例,结果发现患者TC和TG均明显下降。赵钧等[33]用磁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200例,结果发现磁针组对TG、TC、HDL-C的影响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周晓莉等[34]用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20例,结果发现经穴磁导疗法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临床症状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 展望

AS的临床表现涉及中医学中“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等多种病症。其痰、瘀、毒为主要病理因素,而这些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35]。故临床上针灸对AS的治疗,可根据传统的针刺或针药结合的方法来综合治疗。针灸治疗AS是一种操作简便的方法,可以起到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膜、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斑块破裂和细胞凋亡坏死,抗血栓、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等作用[36]。然而目前针灸对治疗AS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各种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临床研究中也还存在多种缺陷,如研究设计的样本量少,缺乏大样本、随机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疗程长短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长期有效的疗效观察等[37]。总之,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辩证的诊断方法,加强研究设计的规范性;重视腧穴特别是特定腧穴机制的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建立统一辩证分型标准,提高其准确性;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的RCT研究,为临床治疗AS提供可信、可靠的证据,使其治疗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吉耀. 内科学[M](上册),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75.

[2]吕金阳. 针药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62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07, 29(8): 711.

[3]张苹.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J]. 中外医疗, 2008(14): 7.

[4]王占奎, 王伟志, 傅立新, 等.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05, 24(6):8- 11.

[5]张静, 张连城, 张坤. 调神通络针刺法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04, 20(10): 22- 24.

[6]刘全让, 卓毅, 卢静. 杵针与针刺治疗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的作用与临床疗效[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1): 1- 5.

[7]侯亚菊. 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3, 19 (23): 151- 152.

[8]王伟志, 宋平, 王占奎.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 2005, 5(25): 312- 314.

[9]刘建荣, 谭英, 潘文举. 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0, 42(5): 68.

[10]李爱军. 隔药饼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 广西中医药, 2007, 30(3): 12.

[11]粟漩, 巫祖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3(5): 445- 446.

[12]张坤, 何晓华, 王占奎. 针灸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 2009, 41(4): 86-87.

[13]蔡劲, 施园.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 2013, 31(8): 1695- 1697.

[14]张文来, 王伟志.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和血流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1, 31(9): 783- 785.

[15]黄东挺, 蒋美媛, 郭清, 等. 针刺联用普罗布考对老年性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ox-LDL影响的研究[J]. 广西医学, 2013, 35(4): 430-431.

[16]齐凤军. 电针干预高脂血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07, 26(4): 41- 43.

[17]周利, 万文俊, 刘灵光, 等.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NO、ET及CGRP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08, 28(1): 57- 60.

[18]周利, 张红星, 刘灵光, 等.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6(1): 89- 92.

[19]周振坤, 王威岩, 栾瑞芝. 电针对实验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MP-2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4): 599- 600.

[20]康红千. 温针灸治疗缺血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8例[J]. 中医杂志, 2006, 11: 846.

[21]黄健琳, 辜孔进. 温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之探讨[J]. 中医药导报, 2010, 16(9): 81- 82.

[22]老锦雄, 潘清洁. 温针灸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10): 656- 658.

[23]王岱君, 田华, 苗云芝, 等. 耳穴压丸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8, 23(6): 405.

[24]夏菁, 高扬, 穆源颖. 耳压降血脂初探[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4): 289.

[25]朱文红, 吴曙粤, 杨青, 等. 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症41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1): 91.

[26]刘俊岭, 罗明富, 王友京, 等. “心俞”-“厥阴俞”穴位贴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症疗效的观察[J]. 针刺研究, 2004, 29(2): 111- 118.

[27]杨振勇, 陈朝晖. 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5, 24(5): 28.

[28]周春, 吴玉泉, 禹翔, 等. 穴位敷贴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9): 5378.

[29]禹翔, 吴玉泉, 郑伟, 等. 穴位敷贴治疗老年人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06, 34(6): 675.

[30]Xiang feng Li, Masayuki Hirokawa, Yoshinori Inoue,Norihide Sugano, Shuixian Qian, and Takehisa Iwai; Effects of Acupressure on Lower Limb Blood Flow for the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s; Surgery Today(2007)37: 103–108.

[31]陈霞, 卢圣锋, 朱冰梅, 等.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5): 417- 421.

[32]王凌云, 毛红蓉.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J]. 中国康复, 2009, 24(2): 123.

[33]赵钧,盛丽, 姚岚. 磁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4): 685.

[34]周晓莉, 周秋芳, 郭永莉. 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22(8): 523.

[35]张卫娜.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08, 25(1): 72- 74.

[36]张坤, 何晓华, 王占奎. 针灸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09, 41(4): 86- 87.

[37]秦晓凤, 蔡圣朝.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近况[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 24(6): 581- 582.

论文作者:黄述华1,黄,兴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黄述华1,黄,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