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辍学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63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发表了《反中途辍学运动》( The 1963 Dropout Campaign) 报告,重在指出学生中途辍学是教育的严重损失,号召公众预先发现潜在的辍学问题,帮助已辍学的学生返回学校[1]。40多年过去了,尽管美国为解决学生辍学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学生中途辍学仍然是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被视为“破灭美国梦的秘密杀手”,这业已引起美国学者、官方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一、危机边缘学生与中途辍学学生
美国学者倾向于将因种族、宗教文化、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身心状况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难以获得成功经验的特定群体界定为危机边缘学生( at-risk students) 。例如,奥格登( Ogden, 1988) 等人曾经指出:“每一所学校中都有一群学生,缺乏从教育机会中获得所必备的智能、情绪或社会技巧,以致表现出较差的基本技能、学习问题、低学习成就、行为常规问题以及高缺席率等。”[2] 莱斯尼克和伯特( Resnick & Burt) 提出的青少年危机模式,则从多元化的取向,分析了形成危机青少年的复杂互动关系,包括家庭功能等危机前提,学业表现不佳等危机标签,逃学等问题行为,最后衍生出了中途辍学等结果[2]。危机边缘学生的特征主要包括:1)来自低社会阶层;2)时常来自支离破碎的家庭;3)与同伴相比身体健康状况欠佳;4)因不断迁移导致社区联系不稳定;5)性格外向;6)身体残障,最常见的是智力迟滞等[3]。上述研究表明,危机边缘学生包括三个特征:学校中的特定群体、在学生身上潜藏着学业失败的危险因子、濒临从学校中途辍学的危机。
而关于中途辍学学生( dropouts) 的定义,在美国教育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释义。根据2002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 NCES) 的界定,中途辍学学生是指:学龄学生在毕业以前离开学校,且并未在任何一所学校注册也未毕业;在16-24岁间未注册入学、未完成高中学习或未取得普通教育发展证书者[4]。
美国各州关于中途辍学学生的定义也几乎各不相同。以德克萨斯州为例,根据1996~1997学年公立学校中途辍学报告( Texas Public School Dropout Report) [4],中途辍学学生是指7-12年级的学生,擅自不登校,未转学新校,且在次年秋天又未返回学校者;或已完成一学年的学习,却又不能在下一学年重新注册的学生。根据该州综合责任制度,下列学生被视为中途辍学:毕业前离开学校参军;注册于未经州认可的特殊教育或替代教育( alternative education) 方案;注册于未取得学校资格的项目,如美容学校( cosmetology school) 等;注册为移民,但下落不明者。但不包括下列学生:死亡;7年级前辍学;有正当理由暂时缺席;注册于州认可的替代教育方案;注册为移民,尔后有某一学校录取成绩单,如新一代体制( a New Generation System) 教育成绩单是有效的;转学到其他公立学校、成人或替代教育方案、家庭学校;转到其他年级;离开中学提前注册于大学;转学或重新被安排到其他公立教育机构或州认可的教育方案;离开学校回到自己国家的外国学生等。
二、学生中途辍学的现状
美国教育统计中心自1989年首次对学校中途辍学人数公布以来,每年都对各学校报告的高中学生辍学人数进行统计[4]。在1991~2000年间,学生每年辍学人数约在34.8-54.4万之间。10-12年级学生的“事件中途辍学率”( event dropout rate) 在4.1%-5.7%之间,平均为4.82%。“事件中途辍学率”是指在第一年秋学生注册于高中而在次年既没有在10-12年级注册也没有毕业的人数所占的比率。它是衡量学生辍学的一个常用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第十三次学生中途辍学状况统计报告( the thirteenth annual dropout report) 的结果,截止到2000年10月,当年10-12年级学生因无法完成学业而离开学校的人数高达48.8万,15-24岁学生的“事件中途辍学率”平均为4.8%,学生中途辍学的状况具有以下明显特征:1)男生比例稍高于女生;2)相对于白人学生辍学率(4.1%),占全国人口1/5的少数族群学生特别是西班牙裔学生的辍学率较高;3)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辍学率较高;4)15岁以上的辍学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提高;5)辍学率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均衡现象(见表1[4])。
表1 2000年美国15-24岁的10-12年级学生事件中途辍学率、人数和分布情况
特点
事件中途辍学率(%) 事件中途辍学学生人数(千人) 注册总人口数(千人)
总数 4.8 488
10126
男生 5.5 2805087
性别 女生 4.1 2085039
西班牙裔
7.4 1001351
黑人 6.1
911510
种族 白人 4.1 2766786
亚裔 3.5
13 379
家庭低收入 10.0 1411408
中收入5.2 2985728
收入 高收入1.6
482990
15-16 2.9
842924
17
3.5 1213452
年龄 18
6.1 1652721
19
9.6
70 724
20-2416.1
49 305
南部 6.2 2203543
中西部4.4 1092481
地区 东北部3.9
731849
西部 3.8
862253
三、学生中途辍学的归因分析
美国学生中途辍学的因素错综复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政策信息中心( the Policy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对高中学生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表明,学生将中途辍学的理由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因素,如不喜欢学校,考试不及格(仅有18%的人报告通过了最后学年考试),成就低或跟不上课业进度,与教师或同学关系不睦,因纪律问题被勒令退学,不适应学校环境,在学校中无安全感等;二是个人因素,如找到了工作,已结婚或已怀孕,身边有辍学、酗酒或吸毒问题的朋友等[5]。得克萨斯州在1996~1997学年度,对7-12年级中途辍学者实施的调查结果显示,辍学影响因素及其比例是:低出席率,占45.0%;注册于替代教育方案而不追求文凭,占17.8%;找到了工作,占12.3%;低成就或不及格,占6.8%;年龄原因,占5.0%;想结婚,占4.2%;怀孕,占4.0%;不能通过州学业技能评估( Texas Assessment of Academic Skills) 或未达到各项毕业要求,占1.8%;不愉快的学校经验,如被学校开除(并非犯罪),占1.8%;无家可归或无固定住所,占0.8%[6]。综上所述,影响美国学生中途辍学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导致学生辍学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等级评定与测验、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愉快的学校经验等。
希科森和廷兹曼( Hixson and Tinzmann) 以及麦克·帕提兰德( Mc Partland) 等人指出,以能力标签和考试成绩等取材的教育体系已衍生出无数积重难返的结构性障碍( structural and programmatic barriers) [7-8]。学生的能力( scholastic ability) 与利害攸关的测试( high-stakes testing) 这种标签成为加速学生辍学过程的推动器,因为处境不利的学生极有可能被归类到学业成绩和能力最低的组群中,教师对这一组群的学生低期望,其学习资源也相对薄弱,这就客观上迫使这些在学校中缺乏关注、与成功经验绝缘的低成就学生自我阻绝于校门之外。美国教育统计中心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与测试表明,学生的成绩与辍学率的比例为:A级,占1.4%;B级,占6.7%;C级,占14.3%;D级,占35.4%;E级,占82.9%[9]。芝加哥大学的雅各布斯( Brian Jacobs) 认为,强制性( mandatory) 高中毕业考试增加了低成绩学生辍学的可能性,实施这种考试的州的学生较一般州学生辍学率高25%[7]。
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引起学生对学校厌倦,导致学生辍学。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活动中,尽管教师与不同成绩的学生接触的频率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本质上则有重大的不同。古德( Thmoas L.Good) 等人的研究表明,与优等生相比,危机学生常抱怨他们受到教师的歧视[9]。主要表现在:其座位远离教师;很少被要求回答问题,即使有时被要求回答问题,留给思考和准备的时间也很少;教师对他们的点评言语使用不当;经常遭到批评;说话时言语常被打断;很少有学习新材料的机会;缺乏直接指导;意见和想法很少被采纳;教师几乎不给予其他非言语性关照交流与回应等。这表明,教师对危机边缘学生的学习能力低期望,同样学生也从中觉察到个人的价值不被赏识,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危机边缘学生则不再理会是否会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任务的漠视则使问题更趋于恶化,如逃避甚至放弃学业。
学生不愉快的学校经验也是影响学生辍学的一个因素。乔丹和麦克·帕提兰德( Jordan & Mc Partland) 认为,勒令学生暂停学业和开除等学校制度作为“推力效果”( push effects) ,很可能将学生拒于门外。该类学生本人也认为,既然教师与管理人员不希望自己继续留在学校中,他们便会作出更多的违规行为,如公开挑衅与打架,反复性的长期缺课,放弃通过考试的种种努力,直至最终辍学[8]。另外,斯蒂芬·德卢卡和杰姆斯·罗森鲍姆( Stefanie Deluca & James Rosenbaum)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社会孤立学生缺少朋友,易遭受同伴欺侮,还常常成为教师贬低的对象,这使他们逐渐在感情上疏远同伴和教师,并最终选择辍学[7]。此外,有研究还表明,学生辍学与学校本身特点有关,如学校规模、资源水平、对学生学术问题的支持程度、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关心程度等。
(二)家庭因素
家庭低社会经济地位、非英语国家移民、家庭功能丧失和家长育儿方式不当等非学校相关因素也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
史密斯和林肯( Smith & Lincoln) 认为,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中途辍学率是那些成长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孩子的5倍。美国大约有1/5的儿童在童年期受到贫困的困扰,贫困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有重大关联,如缺乏教育、健康关怀、资源不足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子女辍学率偏高。
就非英语国家移民而言,美国教育统计中心针对8年级学生所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黑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土著美国人的子女比白人的子女更可能面临着辍学的危险[10]。这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多种不利的因素,如不能享受社会福利(常常涉及到边缘化的问题)、生活贫困、存在文化不协调( cultural dissonance) 等,从而导致社会凝聚感的丧失以及被主流社会拒绝,受其影响,学生会发展一种习得性无助感。不管多努力,将来的结果都是属于低收入阶层,或者是失业者,这种认知上的错误和情感上的无助,导致他们不思进取,扰乱课堂,对任务和作业不屑一顾,中止上课,甚至辍学。
此外,社会变迁导致家庭的失功能化,家庭教育效能不得彰显也是辍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阿斯顿和麦克·兰汉( Astone & Mc Lanahan) 等人在研究中发现[11]:父母分居、离婚或其中一方去世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有继父或继母家庭中的孩子,其辍学的可能性较双亲家庭的孩子大。这并非仅仅因为生活在这种家庭中而辍学,但是这种状况会把他们置于危险之中。单亲家庭学生的辍学率是一般学生的2倍。
再者,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影响辍学。父母的育儿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威权型( authoritarian) 、威信型( authoritative) 、放任型( indulgent) 和放牛吃草型( uninvolved) 。威信型父母能够监控孩子的活动,给予情感支持并鼓励孩子自我作出决策,较多地参与学校事务,因而其孩子辍学的可能性很小,而放牛吃草型教育的孩子在所有领域中,表现最为差,造成包括辍学在内的问题也很大[12]。
(三)个人因素
对于学生中途辍学而言,潜藏在个人身上的因素主要包括留级、低自尊和不良行为表现几个方面。很多研究显示,学生留级与其日后辍学有关联[13]。在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的条件下,格里斯姆和谢泼德( Grissom & Shepard) 认为,留级严重地增加了学生辍学的可能性。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讲,留级的事实会对学生不断产生累积性的负面影响,比如,他们要忍受低自尊,并且将留级视为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感到耻辱( stigma) ,变得自卑,与同龄人的交往日渐减少,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等,这种结果使他们在个人适应和学业成绩方面比非留级者糟糕得多。
纳恩( Nunn) 等人曾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中途辍学因素,发现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及其本身的人格特质是影响辍学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危机边缘学生对其能够在学校中取得成功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并且产生了自卑感[14]。这表现在:在动机方面,个人的行为显得非常被动,不会主动采取达成目标的行为;在认知方面,大多数危机边缘学生将学习和各种活动竞争情形视为压力,不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和各项活动,也不具有战胜失败的能力;在情绪方面,缺乏韧性和耐性,自尊心低落。
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也影响到其辍学。就怀孕而言,统计资料显示,美国40%的辍学女生是因未婚怀孕所致。再就药物乱用而言,美国费城的一项研究表明,4/5的辍学者经常使用药物,而经常使用药物学生的辍学率几乎是一般学生的2倍[15]。
(四)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一些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诸如犯罪率升高、媒体中的黄色信息和暴力等,作为一种反社会、反文化现象,影响着危机边缘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加大了其辍学的危险性。
其次,与同学关系不睦,渴望友谊或希望有一种归属感,或者迫于同伴的压力,而结交不良朋友,参加到小团伙、小帮派中,所结交朋友的辍学经验是促成一些学生辍学行为的最大因素。拥有酗酒、吸毒的朋友常常会导致青少年辍学。同性恋者也是一个较高的辍学人群。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学生中途辍学问题,绝非一朝一夕所造成,而是经年累月,由多重的、交互影响的因素和过程导致的,它是美国整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因此,及早认识这些潜藏在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辍学问题的重要策略。
四、学生中途辍学问题的干预策略
美国学生中途辍学干预策略主要体现在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相关法律支持和实施各种计划两个方面。
(一)相关法律的支持
在相关法律方面,1994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 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 法案中的目标二规定:到2000年,高中毕业率要达到90%。各学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学生的辍学率,辅导离校的学生,使他们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该项目标下的子目标为:要让75%的中途辍学学生成功地完成中学的学业或取得同等的学历。要消除少数族裔学生和白人学生在中学毕业率上的差距。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教育改革法案中的第8款明确规定,要采取向学校提供补助金的措施,从而保证学生发挥潜力,不断提高学业成绩,预防其中途辍学。
另外有的州也制定了相关法律。如1986年,佛罗里达州立法机关通过了《中途辍学预防法案》( Dropout Prevention Act) ,要求各学区开发并实施综合性的中途辍学预防计划。
(二)相关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相关计划方面,美国各州、学区、社团或学校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补偿性服务( Supplemental Services) 方案、替代教育方案以及综合性中途辍学预防方案等,促进学生学习,预防辍学。
1.补偿性服务方案
补偿性服务方案是各州利用上学时间和课后时间,针对危机边缘学生实施的一种救助方法,包括监控、指导、咨询以及社会支持服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其自我形象,满足其归属感。例如,得克萨斯州帕萨迪纳市迪普瓦特( Deepwater) 中学就实施了名为“可口可乐价值性青年方案”[16]( Coca-Cola Valued Youth Program) 的补偿性服务,该方案是1984年由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异文化发展研究学会(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 开发的,该项目所坚持的理念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有价值的,不放弃一个孩子。”该项目对危机边缘学生进行救助,让其作为指导者,担负辅导小学生的重任,旨在向危机边缘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自己、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完善自我,增强自尊心,提高学业基本能力,同时消除引起辍学的非学业性因素,如缺乏自控意识、逃学、违反纪律等。该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参加者对学校的态度,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减少了其辍学的可能性。
2.替代教育方案
替代教育方案是各州政府针对学习上遭困扰或行为上有常规问题的学生,设置不同于一般学校教育的教育模式,即将这些学生安置于传统班级以外的教育情境之中,从其兴趣和需要出发,向其提供常规指导、个别咨询和辅导,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在生活中成功的潜力,使其能够取得高中文凭或通过普通教育发展证书鉴定[17]。替代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创设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使之成为学习的原动力;2)扬弃传统权威的师生观,实践基于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3)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课程以现实生活学习为本;4)突出人的价值教育。
替代教育方案一般分为独立式替代学校( Separate Alternative School) 模式和校中校( School-within-a-School) 模式。独立式替代学校模式是利用旧学校建筑或社区建筑改建而成,并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社会适应。将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安置于独立式替代学校,是最为便利且有效的做法,既能减少社会成本,又可集中精力辅导他们,改善其行为常规。独立式替代学校的课程设计,大多采用个别化的方案,以适合每位学生的需求。例如,华盛顿州西雅图的西豪科斯( Seahawks) 学校就是采用独立式替代学校模式,为110名7-9年级有潜在中途辍学危机或实际中途辍学的学生开设小型替代学校,学校设小班,为学生提供各种指导和社会服务,将关心学生个体成长与人性培养结合起来,因而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重视其出勤情况、让其养成正当行为的同时,也大力倡导“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自己”的学校文化。其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一种既安全又具有教养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校中校模式是指为提高管理的效度和效率(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在较大型的传统学校中设立特定的班级或不同校区,为危机边缘学生提供不同于传统教育内容的替代教育方案。因此,校中校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系中,不满教育现状、缺乏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成就、低自尊、无法适应传统学校结构和教学方式的学生。例如,南卡罗莱娜州霍利郡( Horry County) 采用的毕业促进方案( Graduation Enhancement Program) 就是采用校中校模式,为当地16岁以上的危机边缘学生或实际中途辍学学生设立加强班级,提供弹性的课程时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高中教育。
3.综合性中途辍学预防方案
由州政府或民间机构主导的中途辍学预防方案是一个以学校教育和辅导为核心,并向家庭参与及社区合作延伸触角的放射性支持网络行动方案。这些中途辍学预防方案大多以抑制危机因素( risk factors) 、强化各项防护因素( protective factors) 为其重要的内涵。危机因素是一个先于负面结果的变量,它增加了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会危及儿童的正常发展,这些因素包括惩罚性的或不适当的缺席政策、惩罚性的纪律政策、有限的经济或物质资源、薄弱的社会支持网络。而防护因素是指减少学生中途辍学发生机会的个人或社会环境变量,可以提高个体避开负面结果的能力。防护因素,就个体层面而言,包括提高自尊、提升社会人际关系能力等;就社会环境层面而言,包括加强对儿童的监护责任、提供经济保障、鼓励学生与教师建立密切联系以及促进学业成功等。
五、结语
学生中途辍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都与此有关。从理论上讲,学校的学生正是受教育的年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力量,都努力地使他们认识社会规范、认同社会价值,如果这样的个体丧失其应有的教育机会,无法从学校中获取未来社会经济所需要的先进知识与生活所必备的技能,不仅对其未来终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孽生许多让人担心的社会现象,如酗酒、吸毒、成为少年父母、从事犯罪活动等。美国中途辍学预防中心网页的资料表明,美国监狱服刑人员中,有辍学经历的占82%[18]。因此,学生中途辍学问题应当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
学生中途辍学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现象,要解决将会是一项高难度的社会性工程。从对美国学生中途辍学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是处在一个具有镶嵌特点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做人的。然而,学生个人特质缺陷的个人因素,家庭功能不良等家庭因素,升学制度等教育制度因素,将其推向辍学的边缘甚至导致其辍学,而这些因素中包含着很多本身不确定的危险因子,对这些危险因子的判断必须靠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感应才能觉察出来。但是,就学生而言,无论是他们处于危机边缘,还是已经辍学,这都是教育中的病症,既然是病症,惟有拿出药方,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中途辍学问题,美国提出了各种早期干预和预防方案,比如补偿性服务、替代性教育方案和综合性中途辍学预防方案等。这些方案不但重视对学生行为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进行干预,而且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实施教育和保护措施,这些方案对于解决美国中途辍学生问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解决中途辍学问题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学业,取得一张高中毕业文凭。诚然,高中毕业文凭能够成为一个人迈向未来重要门户的见证,能够成为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但重要的是要看清潜藏在中途辍学背后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的行为无所适从等社会因素,惟有从根本上去防治,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