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建筑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近些年来我国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及其现场管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规范体系构建问题是在建筑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必须认真全面分析好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软弱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各项技术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管理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结构;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目前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软弱地基施工处理管理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是国内最主要的一项建筑结构工程项目技术管理重点。由相关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基本上各个省市都在发展规划中纳入了城市建筑结构工程项目体系建设,同时大量省市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规范体系规划。由于近些年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获得极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并促进了税收的增加,提高了地价,大大吸引了外来投资。因此,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及其现场管理是我国建筑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重点,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规范体系构建也是将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建筑结构存在软弱地基的常见问题
2.1 勘察中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为有效处理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岩土问题,不仅要对设计图的深意进行了解,结合图纸要求进行施工,而且要合理规划工期进度,不可一味赶进度。然而在施工实践过程中依然有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一味盲目追求进度,提高完成工期,提升经济效益而加速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公众利益,埋下安全施工隐患;第二,未能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缺乏有效的地质灾害调查举措,对不良地质的作用不够重视;第三,未能准备齐全的勘察报告的前期资料,未能全面掌握拟建工程项目的勘探坐标点、结构形式等数据。第四,缺乏先进的勘察技术,不利于获得准确的勘察数据。对工程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调查不够重视。
2.2 勘探孔深度及间距设置
通常情况下,必须结合工程地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勘探深度,若工程地质具有良好的性质,例如岩石基地区勘探孔深度不宜过深;若地质的性质不佳,比如淤泥地区,则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勘探深度。在对地质性质进行全面了解之前,还要摸清各个勘探区的地层状况,不同的地质性质应选择相应的勘探方案与施工方案,此外,软弱地基是否复杂还对各个勘探点的距离有所影响,若软弱地基结构较为复杂,则尽可能密集地设置勘探点,而不能忽略地质状况而随意进行施工,造成和工程地质性质不相符,引发工程隐患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当前工程勘察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勘察的结果会受到经济因素的深刻影响。在开展建筑结构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过程中,要密集地分布勘探孔,有效确保安全施工。
三、建筑结构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3.1 静载法
静载法即为:若地基达不到硬度的要求,通过在其上面增加重物,充分压缩软性物质以达到硬度增加的目的,进而保证地基达到建筑结构要求。地基硬度较高对于建筑结构工程使用寿命的延长有促进作用。在建筑结构工程建设中对静载法的应用都是通过高强的压力,对泥土施加压力,进而使软土中的水分减少。这一方法应用在泥土中时必须选择最佳时间。
3.2 置换法
置换法类似于其他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泥土硬度,确保达到施工的需要和标准。通常而言,处理软性泥土的方法都是以粗粒土进行取代。众所周知,地下中含有大量的地下水,为避免受到丰富地下水的影响,在置换过程中,大沙粒应优先使用,不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能将地下水充分吸收。
3.3 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即为在注浆法的基础上,利用高压喷射技术而形成的地基加固的全新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原理是利用钻机钻孔,同时把带有特殊喷头的喷射关插到设计处理深度后,接着使用高压脉冲泵利用20~40MPa的高压把浆液射出以冲击切割土体,在速度较快且能力较大脉状喷射流的动压远超过土体结构自身的强度时,土粒会随着剥落,这个时候浆液就将置换掉一部分细小的土粒,同时这部分土粒会被浆液带至土面,其它部分和浆液混合,且根据合理的比例和规律重新排列,等到充分凝固则在土体中形成固结体,进而有效加固地基。
3.4 深层拌合法
现阶段,深层拌和法在粘性土、粉土与淤泥性土层上使用较多,粘性土层即为承载压不足120Kpa的黏土。如果土层或者泥炭土的腐蚀性较强,则利用预实验能有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如果土质之间存在不同,那么使用深层拌和法加固土层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岭石或者蒙脱石等矿石的黏土,而一些腐蚀性较强主要成分为氯化物、伊里石等物质的黏土,例如这种方法就不适合酸碱土。利用水泥搅拌法可以显著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压,有效稳固软弱地基边坡,防止出现软弱地基沉降等问题。
3.5 土工织物法
这种方法针对于大面积土工织物铺设的软土层较为适用,有利于保证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机械在土层上顺利施工,同时能使软土层均匀地承受住建筑结构产生的承载力,避免土软弱地基带来局部沉降或者往边界外移动,增强软弱地基的承压性能。通过桩网法进行土工织物,先在软土层的各个方向中插进一些木桩,同时使用钢筋连接起铺设的木桩形成的桩网,对各个网格中铺设的土工织物进行填方。各个木桩均会有承载填方压力产生,土工织物会影响和分散承载压力,避免填方材料对软弱地基施加过大的压力,防治填方施工过程中出现软弱地基沉降与坍塌现象。
3.6 物理化学法
1)冻结施工法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松散不稳定的冲积层和裂隙发育的含水岩层,也适用于淤泥、松软泥岩以及饱和含水和水头特别高的地层,冻结剂的作用在于降低软弱地基的温度,并使得软弱地基中的水分冻结。不管何种土质,该方法均能产生良好的成效,然而所需得成本都较高,且实用性不强。
2)注入化学药剂法
这种方法多应用于水玻璃状等化学试剂中的软弱地基施工,有利于软弱地基的固结,能增加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现阶段,这类化学试剂包括研发的水玻璃态砂浆与二氧化碳等物质。通过上述方法能改变软弱地基性质,并使得其承压强度增加,得到普及和应用。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现代建筑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各项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及其现场管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如果要做好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软弱地基施工处理的技术管理与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第二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组织合理的施工管理。简单来说,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规范体系构建问题是在建筑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前的技术水平能解决一般的施工技术问题,但同时也对其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认真全面分析好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软弱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各项技术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管理中的重大意义,这对于整个软弱地基施工处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钱鸿绍,刘惠珊,等.地基与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张树明.张邵楠.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J].科技传播,2012(02).
[4] 梁森. 建筑基础工程中对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1).
[5] 张立恩.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6] 徐民彦. 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06).
论文作者:沈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地基论文; 软弱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土层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