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肺结核是一类患病率较高的病症,支气管炎患者发病时若为及时得到救治,病情会逐渐加重,并最终发展为肺结核[1]。临床实践表明,肺结核患者患病期间会产生病耻感,不愿与他人接触,产生自我封闭、焦虑等消极心理,所以具体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让肺结核患者康复的概率大大增加,保证其内心始终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2]。因此本研究选取1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心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期望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选取的对象是从年月到年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名肺结核患者,随机将他们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每组中有名患者。其中研究组中患者的性别分布为男性名,女性名,年龄分布在岁之间,均龄保持在()岁的范围。而常规组中患者的性别分布为男性名,女性名,年龄分布在岁之间,均龄保持在()岁的范围。通过比对分析患者的性别和工作性质等基础性数据发现,,不同组别间的数据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可以用来比对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涵盖以下方面:①心理护理。肺结核患者的治愈通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且治疗后多种因素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疾病复发,所以他们出现内心恐慌和焦虑等负面心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干预,及时沟通交流,消除他们在治疗中所出现的负面情绪。②健康教育。因为患者及其亲属对这类病的认知较少,所以就会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一定的抵抗心理,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介绍该病症的相关知识,普及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及护理措施的自信,并提升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包括患者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不愿与他人接触、他人贬低以及自我贬低等心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运用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数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x±s),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6.66%,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是60%,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n(%)]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整合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估分值为()分,而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估分值为()分,评估分值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附表2。
2.3两组患者病耻感结果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可知,研究组患者对于肺结核病症的焦虑和恐慌心理相比常规组更弱,,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附表3。
表3两组患者病耻感结果的对比(x±s)
3讨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肺结核患者治愈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久,且容易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这就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患者出现心理抑郁和思想恐慌的概率增大,同时也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愧疚的心理,因此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3]。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对于医院治疗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而且治愈的概率更大,消极心理的评估分值更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效率更高,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负面情绪的消除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大大增加了患者康复的自信心,也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起到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为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对康复充满信心,大大增加了患者治愈的效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乔艳,刘慧.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浅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09):45-47.
[2]苑爱荣,李剑波.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08):78-80.
[3]王登秀,刘刚.肺结核病人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6):5-7.
[4]刘文君,李鸿槟.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服药执行率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6(06):105-108.
论文作者:杨康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措施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