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的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每一个数学教师去研究的。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学生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发展紧密相关,互相制约,得到鼓励或赞扬,将会导致探索精神和行动的发展,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惩罚或挫折,则会由于丧失信心而抑止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设想,大胆创新,如:在解方程组时,用代入法和加减法都不够简便,有的同学另寻捷径,根据方程中系数的特点,用①-②得y=6x-5③,把③代入②得10x+2(6x-5)=1,解得x= ,把x= 代入③得y=-2。这种方法是加减与代入的综合解法,简捷明了,思路新颖,运算量小。这种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做法,要积极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即使想出的方法不够正确,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首先肯定正确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肯动脑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再一起分析,找出正确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已知
,求 的值。我先引导学生审题,发现此题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把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值。在此,启发学生观察已知条件,思考能否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求出未知数的值。学生会发现此方程组不同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未知数的个数少于方程的个数。有的学生把方程组中的未知数z看作常数,解得x=3z,y=2z。然后将x=3z,y=2z代入①,得到z=0。结果求得x=0,y=0。对于这个学生,我先对他的肯动脑进行了表扬,然后又举例说明这个方程组没有唯一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生劳动的肯定,激发了求知欲,提高了兴趣,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加了动力。
二、启发联想类比,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想思维是一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两种事物之间只要有一定的关联,就可产生联想。人们在解决某问题时,往往联想到已经解决过的问题;特别是当新问题的结构特征与某一熟悉的数学问题结构类似时,就可以试用联想类比的方法解决。联想类比主要有形式类比、条件类比、结论类比等。例如:解关于x的方程 + = 时,引导学生观察此题,就会发现,它与方程x+ =c+ 在形式上相类似。因此,就可得到此题的解法如下:原方程变形为 + =2+ 然后令 =2①或 =2②,由①得x=2;由②得x=-3。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2或x=-3,就可轻松得其解,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类比。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解此类题型时就不会感觉困难。例如:求证等边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由此例很容易联想到证明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与两腰距离的和等于腰上的高”。因此,可用类似方法来证明,这就是一个条件类比典型示例。
联想类比的培养使学生在旧知识的温故中,发现了打开新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探索知识奥秘、培养创造性能力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渗透化归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归即为转化,就是将有待解决的较为生疏或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某种方法或手段,使其转化为较熟悉或较简单的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比如: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都是化归为整式方程,才能求其根。常用的化归方法有换元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化归思想在数学中广泛运用,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化归方法,无固定的模式,所以,化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化归思想,实际上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已知x,y为实数,且x2+2x+y2-6y+10=0,求x,y的值。我们不会直接去解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就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如何化陌生为熟悉?从题中给出的条件等式入手,观察特征。由x2+2x与y2-6y不难联想到完全平方公式,利用配方法可将x2+2x+y2-6y+10=0①转化为(x+1)2+(y-3)2=0②我们实现了这样一个转化后,再联系到实数平方必大于或等于零这一事实,又可将②转化为x+1=0③及y-3=0④从而得到x,y的值。
由此,在解决问题时,要紧紧把握住目标,一步一步地向目标靠近,而不要拘泥于固定的解题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加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这三个品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关键。因为它不仅体现着发散思维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显示了思维方向的转换,显示了发散思维的本质。
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其结果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而收敛思维,它是在思维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多种假设或方案中确认,选择一种最理想、最合适的设想、方法,或经过检验,采纳一种假设,得出一个最标准的理想结论。
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性思维。由此可见,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的运用就是理解数学概念、方法及其运用,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收敛性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例如:AB是⊙0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DC切⊙0于C,CE⊥AB于E。求证:CB平分∠DCE。
图3 图4
证法四:(如图4)过点B作BF⊥AB交CD于F,则BF是⊙0的切线,∵CE⊥AB,∴CE∥BF,∴∠ECB=∠FBC,∵CD,BF都是⊙0的切线,∴BF=CF,∴∠FBC=∠BCD,∠ECB=∠BCD,∴CB平分∠DCE。
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选出最好的方法,培养思维的收敛性。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图多画、一题多变、一问多答,再通过比较从中选出思路最活、方法最简的正确答案,是培养思维发散性和收敛性的好方法。
独特性是思路的奇特与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发散性“质”的标志。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品格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高度协调综合运用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因势利导,处处留心。上述各种思维品格的培养必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升华。
论文作者:王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思维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方程论文; 方法论文; 学生论文; 方程组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