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与共生论文

文化全球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与共生论文

文化全球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与共生

王帅 高林 王红卫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部 北京 100029)

摘 要: 竞技武术在推动世界认识中华武术魅力,扩大现代习武基数,提高武术国际认同度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追求竞技化、规则化与公平化的同时又使其失掉了中国文化特质与传统价值观等,给传统武术的认知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造成二者长期对立与冲突。本文立足当今文化全球背景,用批判的眼光积极探讨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冲突与共生,探索共生原则及可行性共生发展模式,以促进二者和谐共生发展。

关键词: 文化全球 传统武术 竞技武术 冲突 共生

传统武术数百年来在强健国人体魄、塑造国人精神、维系国民情感等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项目为了主动适应体育现代化和文化全球化背景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竞技运动项目,更是在全球文化背景下为了使武术走出国门,积极融入现代竞技体育、重新焕发活力而对传统武术主动而为的一项变革,数十年来在推动世界认识中华武术魅力、快速扩大习武基数、提高武术国际认同度及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创造了较高的社会价值。但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也并非顺畅,而是在饱受质疑和批判中曲折成长,由于为了适应现代竞技化的需要而剥离了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等诸多传统武术特质,甚至出现了与传统武术长期对立局面,这种二者对立冲突长期共存的现象将会对我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在文化全球背景下,我们必须具有批判与发展的眼光,积极认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二者关系,积极探讨二者的冲突原因与共生原则,用批判的视角厘清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及各自发展的规律,探索共生原则及可行性共生发展模式,减少对立与冲突,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秸秆还田的大力推进,还田率逐年提高,2016年已达到65.56%,成为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然而,较高的还田率必然导致秸秆离田数量减少,从而使收集作为他用的秸秆量减少,限制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近年关于秸秆还田过量、发酵不充分而造成的病虫草害加剧、地下水污染等问题[10-12]的争议日益增多,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技术的合理应用需重新审视[1]。在满足省对秸秆还田率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秸秆还田量,既是最大限度避免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也是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

1 深度解析文化全球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冲突及成因

1.1 二者关系界定长期缺乏定论,是造成竞二者产生误解与对立的根源

任何学科或体育活动的开展首先离不开概念的科学界。定作为理论发展基础和指导,所搜集到的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并没有较好的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较为全面、合理和具有发展性的概念,且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鲜有涉及造成至今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概念的模糊、自相矛盾和存在歧义与冲突等深层矛盾。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竞技武术一直被认为是源于传统武术又背叛传统武术而备受指责与批判,但传统武术在当今时代又找不到融入时代发展的正确途径,存在传承、发展及创新困境,在文化全球大背景下逐渐式微、没落,甚至不少拳种、门派的快速灭绝为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二者关系界定长期模糊不清,是造成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产生误解与对立的根源。

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国民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层面。在土地整改项目中融入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的理念是生态性土地整改政策的要求、实现土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土地功能效益的重要途径等一系列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性,根据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有关政府部门对土地整改项目的审核力度等一系列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强化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有效措施。

1.2 二者的价值取向互相割裂对立,无法实现兼容并蓄、融合发展

竞技武术虽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修改与调整,获得了较好的国际参与度和现代体育适应性,但却在国内并没有产生更为广泛的认可度,根源就在于现代竞技武术的价值取向与传统武术二者各自的体育理论是互相独立且来自不同体系的,虽然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套路、散打、功法动作为主要内容,但竞技武术是以西方现代体育理论为指导,而传统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论体系为指导,二者的价值取向长期是互相割裂对立,无法实现兼容并蓄、融合发展,这是造成二者对立冲突的重要原因。

2 文化全球背景下的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共生发展出路探析

2.1 武术理论界加强概念的界定,厘清二者关系,确保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长期以来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之所以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备受习武之人的诟病,主要在于二者概念的界定及关系并没有做到科学性,引起大家共识。虽然竞技体育的套路、散打、功法动作来源于传统体育,但为了突出规则性、竞技性和评分的科学性及简易性,剔除了武术精神修养及武德,以追求套路动作的“高、难、新、美”为根本点,过于追求量化的评判标准,是独立于传统武术而存在的,二者并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传统武术其演变和发展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保持高度传承关系的,除了讲求技术动作的技法精湛、实用外,更加重视练武者内在的精神修养和武德,二者独立发展的关系应该得到认可。目前竞技武术的概念认可度较高的为:在西方现代体育理论指导下,运动员及其团队以中国传统武术中套路、散打、功法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现代竞技体育竞赛、训练、管理体系。但对于传统体育却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在搜集到的现有资料中古俊霞提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论体系指导下,习武者以师徒、门派等传承方式,以套路、散手、功法为主要活动内容,为了提高技击水平及内在精神而进行的武技、武道修炼体系。该概念的界定从理论指导体系、传承、内容及目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还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从上述二者概念的界定来看,中华传统武术诞生于原始农耕时代,而竞技武术却是为了比赛而产生,应该将竞技武术放在与传统武术同等平行位置加以认识并研究。

2.2 加强二者价值取向研究,使二者兼容并蓄、融合发展,形成武术发展合力

从文化认同感及群众基础两个层面考量,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更为深入人心和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但截至2016年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的竞技武术注册人数高达37.8万,而传统武术仅有1.4万人注册,单从官方数据可以看出二者差距及传统武术当前的生存挑战。而竞技武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西方竞技体育的需求,不顾武德与精神修养,最终只能使自己成为“无源之水”失掉武术的本色。因此在当前文化全球背景下,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应加强二者价值取向研究,使二者兼容并蓄、融合发展,形成武术发展合力。竞技武术应主动吸收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加强技击功能的同时通过礼仪、服饰、规则制定等措施强化武德及武术精神等文化个性的考察与灌输,而传统武术则除了加强传统武术精神及武德价值灌输外,还应打破门派、宗师等传统思想束缚加强变通与普及化改造,使传统武术在现代全民健身活动中焕发时代活力,加强传统武术的多元化价值功能,二者协同发展,相互借鉴,并各自开拓成长空间,最终推动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

3 结语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载体,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对外交流与传递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二者都遇到了发展困境及不同声音的质疑,甚至出现了长期对立局面,这种二者对立冲突长期共存的现象将会对我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深入探究,二者矛盾与对立的根源主要集中在二者关系界定长期缺乏定论,是造成竞二者产生误解与对立的根源和二者的价值取向互相割裂对立,无法实现兼容并蓄、融合发展两个层面,因此在文化全球背景下的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共生发展出路除了要做到武术理论界加强概念的界定,厘清二者关系,确保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及加强二者价值取向研究,使二者兼容并蓄、融合发展,形成武术发展合力两个方面,还应立足于文化塑造和文化根基的探求上,使二者独立发展,立足于不同的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推动中华武术的持续性创新和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参考文献

[1]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与共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6):122-126.

[2] 古俊霞.当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冲突与共生[J].运动,2018(3):48-49.

[3] 童建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6):40-41.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3(c)-0206-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9.206

①作者简介:王帅(1984,1—),男,汉族,山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标签:;  ;  ;  ;  ;  ;  

文化全球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与共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