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艰苦奋斗建功成才——在首都青年纪念“一二#183;九”运动60周年、“一二#183;一”运动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12月8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周年论文,艰苦奋斗论文,大会上论文,跨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同志们、同学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60周年和“一二·一”运动50周年。我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所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运动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各族青年和青年学生表示亲切的问候!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青年学生运动。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向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继续对内镇压人民,实行白色恐怖,对外妥协退让,采取不抵抗政策。当此中华民族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向全国民众和各种政治力量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具有爱国光荣的北平青年学生,于当年的12月9日,率先行动起来,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响亮地喊出了我们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政治口号。他们深入工厂农村,广泛发动群众,用强烈的爱国激情去唤起民众的觉悟。在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壮举的感召和带动下,抗日救亡的浪潮席卷全国,迅速发展成为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的强大政治运动。“一二·九”运动深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开辟了青年和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这一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一二·九”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5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进步学生发扬“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光荣传统,在昆明发起了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响应,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青年运动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只有适应时代要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汇到人民群众实现共同理想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去,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二·九”运动以来的60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华民族受奴役、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革命前辈们梦寐以求并为之浴血奋斗的理想。新中国成立46年来,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特别是改革开放17年来,党领导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求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青年一代的觉悟和奋斗。当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要积极响应时代召唤,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认清当前形势,明确奋斗目标,把满腔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年和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作为自己的执著追求。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和广大青年的共同理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科学指南。当代青年和青年学生要深入学习这一理论,自觉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纪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是团结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把爱国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激励我们实现共同理想的强大动力。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在我们手中把祖国建设好的雄心壮志。在实现共同理想的前进道路上,尽管还有不少困难和压力,但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有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支柱,有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青年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青年和青年学生要矢志艰苦奋斗,积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战争年代,革命前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同样需要这种献身精神。当代青年和青年学生要发扬江泽民同志倡导的新时期创业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奋斗、去创造、去奉献。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每一个劳动岗位上勤勉敬业,扎实工作,勇天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流成绩,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功立业。要自觉站在改革的前列,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热情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不断促进改革深入发展。要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青年“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带头树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时代新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努力塑造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良好精神风貌。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要珍惜这个好局面,巩固和发展这个好局面,继续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青年和青年学生要勤奋学习知识,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硬本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现在青年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目的,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学生要把学习当作第一位的任务,珍惜在校学习的宝贵时光,树立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决心和勇气,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广泛汲取营养,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广大青年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刻苦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掌握过硬本领。
青年和青年学生要踊跃投身实践,努力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社会实践始终是青年一代锻炼成长的大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始终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二·九”和“一二·一”时期的优秀青年之所以能够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人才,也都是在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和青年学生要在努力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深入实践,了解国情,认识社会,陶冶品质,增长才干。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到基层去,磨练意志,经受考验,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能否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对青年的培养,为青年的进步和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青年和青年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务必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热情爱护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青年一代在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中的生力军作用。共青团和青联、学联组织要更好地担负起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和青年学生的职责。全社会都要满腔热忱地关心、帮助青年,共同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青年朋友们、同学们!“一二·九”运动以来的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伟大实践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党和人民殷切希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相信,当代青年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运动的光荣传统,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做出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的更加辉煌的业绩!(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