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4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活动、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较好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加速患者康复,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预防效果
腹部手术后常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影响患者的恢复,所以积极预防粘连性肠梗阻至关重要[1]。腹部手术易造成腹腔单层间皮细胞、肠管浆膜层的损伤,进而发生粘连问题,引发肠梗阻[2]。粘连性肠梗阻易造成机体的生理紊乱,引发肠管功能病变,所以在行腹部手术时,须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以4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做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4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女比为1.1:0.9,,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为(56.0±15.5)岁;观察组男女比为1.2:0.8,,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为(55.0±15.5)岁。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实验观察。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给予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营养支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
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术前干预:术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告知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讲解手术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以及出现不适时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干预:定时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按摩、热敷,若患者发生疼痛,则给予阿托品类药物进行止痛。若患者为全身麻醉,术后让患者平卧6h,将患肢抬高30。,避免出现静脉血液回流问题,并定时更换体位。待麻醉效果消失,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指导患者行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以不超过患者耐受度为宜。嘱咐患者定时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维持患者肠胃的通畅,对肠胃进行减压护理,降低肠胃道的压力,促进患者肠胃的蠕动,以加速排毒。若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则于术后加大肠内营养支持,对胆囊的吸收、肠胃的蠕动进行刺激,避免发生肠源性感染。嘱咐患者禁食甜品、牛奶等食物,避免产生胃胀气。
1.3 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显效: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降低;活动、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50%。有效: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稍降低;活动、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25%-50%。无效: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未变;活动、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25%。
在护理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疼痛情况、医疗环境等内容,共10项,满意为1分,一般为0.5分,不满意为0分。若分值≥9分,则为满意;若7分<分值<9分,则为一般;若分值<6分,则为不满意。然后护士收回调查表并统计各组中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病例数。
采用卡式行为状态评分量表(KPS)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活动能力越强。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采用BPH生活质量量表(QOL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记录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中,相关的统计结果均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使用Epidata3.0进行录入,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取( )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护理有效率对比
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护理有效率对比[n(%)]
2.2 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其中12例满意,8例表示一般;在对照组中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12例患者表示一般,护理总满意度为75.0%。与对照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
2.3 研究对象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对比
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占5.0%,而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达到了30.0%,两组进行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
2.4 研究对象活动、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活动、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为(71.22±3.68)、SDS评分为(38.25±3.25)、QOLS评分为(21.46±4.93);观察组KPS评分为(85.22±5.46)、SDS评分为(19.25±5.26)、QOLS评分为(34.25±5.2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所以需采取护理干预来积极预防。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清除手术中的高危因素[3];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则能更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小肠处于迂回状,具有较长的长度,所以易形成梗阻,进而引发多种病症,所以在腹部手术后,需积极施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胃肠进行持续减压,清除胃肠道中的积液,避免胃肠液流入腹腔,改善胃的血液循环,避免损坏患者肠功能。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同时,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定期的按摩也非常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有效的腹部按摩能够改善肠道的蠕动情况,更好的预防肠粘连的出现。护理过程中注意帮助患者翻身,依据患者情况实施红外线理疗,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指导患者多活动四肢、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疾病抵抗力。做好口腔护理,避免细菌侵入造成肠道感染,维持肠功能的稳定。
综上所述,对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较好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柯玉峰.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374.
[2]侨树枝.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4):275-275,276.
[3]郑惠珍,郑路敏.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29-130.
论文作者:邓爽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患者论文; 肠梗阻论文; 腹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