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学生好奇心开展化学创新教育_创新教育论文

控制学生好奇心开展化学创新教育_创新教育论文

驾驭学生的好奇心,实施化学创新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奇心论文,化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体验实实在在的创新经历。这种创新活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人类已知的知识的再次发现。在化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要从三个层次驾驭学生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1.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学生在学习“卤素”一章时,对“食盐中是否真的加有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于是,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事先,让学生讨论需要了解的信息,其主要途径是网上主题词检索和查阅学校的图书资料;然后,让学生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扩展他们取得的信息,尤其要弄清以下问题:①“食盐中碘”是加入何种化学物质;②“食盐中碘的含量”的测定方法;③“食盐中碘的含量”的卫生标准;④碘与人体健康;⑤人类补碘的途径。然后,组织学生实验,测定食盐中碘的含量,并与卫生标准比较。最后,让学生交流所测结果及其发现的问题,并让学生分工写出实验报告和小论文。

由于这一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笔者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例如,笔者在讲授“CH[,4]的产生和性质”时,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庄,一条牛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可牛的肚子却是鼓鼓的,这可把农庄主急坏了。他想:牛不吃东西,会不会是牛嘴里有什么毛病?于是他叫人把牛嘴巴撬开,点了一支火把想看看究竟。谁知当火把刚一接近牛的嘴巴,从牛嘴里就射出了一条长长的火焰!请问同学们:“牛为什么会从嘴里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呢?”此时,已激发了学生,笔者因势利导学生探究“CH[,4]的产生和性质”。

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3.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好奇心

“最近发展区”是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实践证明:难度太高或难度太低,学生都会丧失好奇心;只有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维持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在“酸雨的pH变化”教学时,先联系学生前面已获取的有关“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酸雨显酸性,其pH<7。那么将酸雨收集后敞开放于室内,其pH值会不会改变呢?”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果直接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单独完成,大部分学生就会因无法解决问题而丧失好奇心。于是笔者利用“最近发展区”将这一问题逐步分解成如下问题:

①提问:“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主要原因是含硫燃料的燃烧。”②进一步提问:“酸雨为什么显酸性?”学生回答:“燃烧含硫燃料产生SO[,2],溶于水形成H[,2]SO[,3]而显酸性。”③进一步提问:“H[,2]SO[,3]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学生回答:“H[,2]SO[,3]为弱电解质。”④进一步提问:“H[,2]SO[,3]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学生回答:“H[,2]SO[,3]在空气中不稳定,会被空气中O[,2]氧化为H[,2]SO[,4]。”⑤进一步提问:“H[,2]SO[,4]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学生回答:“H[,2]SO[,4]为强电解质。”⑥进一步提问:“H[,2]SO[,3]变成相同物质的量的H[,2]SO[,4]后,酸雨中H[+]浓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H[+]浓度会增大。”⑦进一步提问:“将酸雨收集后敞开放于室内,其pH值会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其pH值会减少。”⑧请学生做实验:“酸雨收集后敞开放于室内,测不同时间内酸雨的pH值。”并画出酸雨的pH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教师首先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教学经验等多种途径,分析哪些化学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能力已经形成?再根据教学要求,编选出一系列实用的问题作为台阶,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使每一个问题难度都落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其目的都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去。这个过程可归纳为:好奇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标签:;  ;  ;  ;  

控制学生好奇心开展化学创新教育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