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瑞慈医院药剂科 江苏南通 226010)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某院2018年1月—3月的住院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例,对其选用品种、使用剂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9份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病历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儿科,其次为呼吸科;使用的品种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为主。结论: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广泛,但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问题,临床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323-02
糖皮质激素作为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生理情况下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够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代谢,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休克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1]。该类药物作用虽广泛,但其临床的不合理应用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同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卫生部在2011年制定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该指导原则,对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现将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某院2018年1月—3月的住院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例,共139例,其中男78例,女61例,年龄在3~85岁间。
1.2 方法
回顾性调查研究所选取的住院病历,通过对住院病人的住院号、科别、性别、年龄、入院诊断、使用药物的品种、剂型和给药途径及其联合用药等项目进行手工统计,再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
1.3 评判标准
以2011年出版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及药品说明书等为评价合理性用药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 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情况
139份病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儿科、呼吸科,所占比例分别为27.3%、23.0%,其统计数据如表1。
2.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统计
通过对139份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统计与分析,合格率为95.0%,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7张,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有4份,无适应症用药的有2份,使用剂量不合理的有1份。
3.讨论与分析
3.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的应用情况分析
从表格1的数据可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儿科的应用比例较高。患儿的入院诊断主要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等。众所皆知糖皮质激素具有可靠而较强的抗炎作用,在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儿临床上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布地奈德混悬液、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片等。如某女性患儿,8岁,被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医嘱用药有磺苄西林、喜炎平、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前两者具有消炎、抗病毒的作用,后者主要用于抗炎平喘,以上症状病理生理的变化主要为支气管收缩痉挛、管壁炎症性肿胀、黏液栓形成导致气流受阻[2],而糖皮质激素对患者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的改善效果比较好,且起效速度也快因此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愈效果。临床应用显示:多机制联合用药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控制有较好的疗效[3]。其次为呼吸科使用较高,肺炎支原体是由于肺部受到支原体感染后,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炎性介质,启动炎症反应,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NO的生成等使炎症渗出减少,从而很好地解除支气管痉挛。但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治疗应以抗病毒为主要治疗点,此时再广泛频繁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则不合理,因为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导致病毒进一步感染或扩散使病情加重。
3.2 不同药品使用频率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地塞米松注射剂属于长效制剂,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免疫抑制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在呼吸系统方面主要是利用地塞米松可以提高肺的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从而能够达到抗炎,保护细胞膜稳定,降低血管通透性的目的。地塞米松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较严重,所以不适宜长期使用,多作为临时性使用且应遵循适量逐减的原则。而醋酸泼尼松片因其价格合理,适应广泛,临床效果好,是临床医生选用较多的一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选用中效制剂,醋酸泼尼松属于中效制剂,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病例有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因雾化吸入能直接作用于肺部和局部,具有见效快、疗效明显、操作方便、无明显痛苦及全身副作用小等特点而常被选用为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给药,且儿童应用安全性较高。另外对于急性及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荨麻疹等,要先用大量糖皮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危险期。
3.3 不合理的用药的分析
据调查发现,存在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联合应用的主要有2类,第一类存在问题是和排钾利尿类药物使用,发现主要是老年患者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同时伴有其它原因引起的水肿症状,医嘱选用的是呋塞米或氢氯噻嗪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因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导致血钾大量流失,所以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实在避免不了的,可合用螺内酯。第二类是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由于糖皮质激素可使阿司匹林的肾清除率升高,从而降低阿司匹林的血药浓度,同时阿司匹林又可置换糖皮质激素血浆蛋白结合点,增高游离型而使作用加强,因此两药合用容易引发消化性出血或溃疡。故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无适应症用药有两份,均发生在儿科,某患儿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医嘱开具琥珀氢考静滴三天,对真菌、病毒感染以及胃肠炎等疾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予以激素治疗易加重病情。使用剂量不合理的有一份,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比较特殊的药理效应,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如某患儿2岁,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医嘱中有一组水为5%葡萄糖30ml+琥珀酸氢考75mg,显然,这里的琥珀氢考针剂的剂量以远远超出说明书所建议的剂量。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说明书,综合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避免出现药物剂量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免疫抑制、抗炎、抗毒和抗休克作用,其应用结果是一把“双刃剑”,应用此类药物在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理损害,如加重感染、诱发胃溃疡和胃出血、结核扩散、骨质脆弱、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有的甚至造成生命危害。所以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通过对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发现,医院整体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了解与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临床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谢惠民.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4.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6,195.
[3]潘如芳.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社区用药指导,2013,15(21):10.
论文作者:焦惠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激素论文; 糖皮质论文; 类药物论文; 不合理论文; 剂量论文; 患者论文; 支气管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