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高层建筑、大型设备基础等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程分析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难以对施工过程中加以把控,所以应该尽量对施工中的特点加以掌控,并将施工过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需动态控制整个施工过程,进而有效掌握整个流程,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针对施工人员而言,在整个流程中,需对结构予以控制,充分了解地质情况,计量建筑结构的应力,根据检测结果、施工温度的指标确定,制定出可行性强的施工方案及控制温度的方案。在实施工程中,由于现实状况会发生热度的误差,所以实施工程的人员要定时的去测量热度,用及时的结果去调动计算热度的数据,有效确保热度计算模子的精准性,同时还需不断改善、调动掌控温度的方法,进而有效防范大容积砼发生断裂现象。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作为当前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形式,它的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后期建筑功能的发挥,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混凝土施工来说,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特点:
(1)大体积混凝土的自身体积较大,在整体性方面块状结构也很厚实,和简单的楼层建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理解时需要有一个概念性意识。
(2)由于它的结构构成相对比较大,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较多,且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所以在浇筑时就需从整体上来把握工艺要求,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的技术形式进行细致化考虑。另外,在浇筑时,相关技术人员需充分考虑水化热的影响及温差比,进而有效避免因其内部温度较高而产生的温差性裂缝现象。
(3)在具体施工中,需准确把握其厚度,如若厚度超出 15cm ,就需对水平分层施工进行细致思考,思考的重点主要以降低水化热为主,进而有效减少因水化热所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的现象。
(4)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重点是基层部分,而基层部分的施工又是以大体积混凝土块状结构为主的,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基于这种原因,它所受到的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就会小于普通混凝土。同时,由于其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就需综合考虑地下环境因素,特别是渗透性方面。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建筑施工中,就需把施工管理的重点放在水热化和自身结构的渗透性上,有效健全完善防范机制。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应准备好建筑材料,并仔细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以及配合比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浇筑技术的要求。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主要有水泥、沙子、钢筋、石子等,在选取这些原材料时应该注意材料的生产日期、包装的质量以及产品的厂家信誉,通过抽样检查合格之后方能够投入使用,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应做好样本的记录以及合成实验。针对混凝土的拌制工作来说,其是混凝土作业中抗压功能以及总体程度的重点,在进行拌制工作时,需严格按照不配合标准进行,管控拌制的时间,针对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强度的水泥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且还需严格管控混凝土拌制进程中的添加剂,确保偏差在 5%之下,进而有效防止因部分过量而形成的拌制不匀称。
(2)钢筋方面
在施工中采用钢筋配置,可大大提高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能,进而有效改善混凝土自身的负荷状态,在具体的配置方案形成上,技术人员需做好精确的数据计算,并对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结构有详细把握,按照其特点来合理制定配置方案,并在该方案中对配筋率进行合理设置,最大程度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因配筋率的不足而出现裂缝问题,确保钢筋作用发挥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浇筑环节
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施工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流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实际施工经验可以归结为三种常用方法。
1)全面分层法。这种方法是按照分层浇筑的形式对整个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一层一层浇筑直至最后完工,它主要适用于那些表面较小的混凝土浇筑中。
2)分段分层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单位施工时间内不需要较多混凝土供应的工程中,且工程所要浇筑的长度和面积较大,具体是先从底层开始,在到达规定的距离后再开始第二层的浇筑,以此依次的完成整个浇筑工序。
3)斜面分层法。主要适用于混凝土长度在厚度至少三倍的工程中,具体浇筑流程是先从下层部分开始,然后逐层上升浇筑,浇筑后的振捣环节是在斜面层的上面混凝土卸料部位、下部贴近坡脚部位分布设置一道振动器,同时要确保振动器和浇筑进度一致。
(4)二次振捣环节
浇筑后的混凝土出于强度性能的提高,需要在尚未凝固状态下进行二次振捣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而且也可以促使混凝土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得到保障,最重要的是,二次振捣施工工艺并不是很复杂,不需要太多的施工成本投入。在对钢筋土柱进行施工时,需要在其上部采用振动器来完成二次振捣处理,振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自身的密实度良好,在振捣时需要对振捣操作的时间进行正确把握,时间不能过短,一旦时间不足就会导致振捣效果严重不足,而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混凝土自身固有结构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最佳的振捣时间是在初凝之前的 1h 左右。
(5)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利用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手段以保证施工质量。
1)对于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施工人员可通过蓄水养护和覆盖洒水养护这两种方式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在进行施工时,需避免砂石材料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同时可以喷涂喷雾,用冰水搅拌混凝土等方式避免水化热的集中产生。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后,要加强对于测温的控制,及时调整保湿和养护措施。
2)对于裂缝控制技术的运用:根据设计方案,将划分好的温度单元进行浇筑,采用“分层浇筑、一个坡度、循序渐进、连续到顶”的浇筑方法进行浇筑时,应对每一个施工单位进行连续浇筑;在浇筑 400 毫米厚筏板时,可以将其整个作为一个振捣层,每次振捣时间约为 25 秒,进而可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振捣完毕,需进行刮浆和粗找平,在上部均匀撒上碎石,最后用铁辊滚压提浆;在浇筑混凝土前向混凝土厂家说明本批次混凝土的用量;对于混凝土要进行至少半个月的保温保湿的养护。
(6)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养护
这阶段的混凝土施工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湿养护,在每次浇筑完成之后,除了要按照一般混凝土进行常规的养护之外,还应该按照温度控制 IDE 技术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首先,应该有专门负责保温养护的人员,按照施工温度控制的具体措施以及规定,做好相应的测试记录,保证持续保温养护时间在 14 天以上,另外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小于 20 度时,应该拆除保温措施。
4、结语
综上,针对建筑工程而言,想要有效确保建筑物地基的稳固性及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安全性,在工程施工时,就需制定科学健全的施工方案,合理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就可有效确保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清.做好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4):56~57.
[2]陈新润.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7(21):47~48.
论文作者:曾令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振动器论文; 裂缝论文; 水化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