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面积减少的两种不同类型——基于耕地—经济—人口关系的国际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耕地论文,不同类型论文,耕地面积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我国近年来耕地面积减少的过程和原因,已有研究者[1-4] 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做过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内容基本上集中在与耕地减少直接相关的诸因素上(如农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非农建设与耕地减少的关系等)。对于造成耕地减少的宏观驱动机制(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程度较低,且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4]。因此, 对国际上耕地变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对耕地变化国际背景和内在规律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参考和启发。本文主要采用了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中所公布的资料(1980-1993年),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计算。文中的分析样本为95个国家,剔除了少数数据不全的国家(主要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
一、耕地面积减少的基本情况
采用耕地面积减少率——某时期减少的耕地面积占原有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耕地面积变化程度的定量指标。根据耕地面积减少率的计算结果,1980~1993年,95个国家中:耕地面积减少的国家有36个,占37.89%;耕地面积增加的国家有39个,占41.05%;耕地面积平衡的国家有20个,占21.05%。
通过对不同耕地面积变化类型(减少、增加和保持平衡)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度等主要经济和人口指标的相关分析(作者已有专文论述),发现以下较突出的特点:
1.耕地面积减少与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关
在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5%)的12个国家中,以耕地面积减少的国家为主(7个国家,占58.33%)。这7个国家是印度、 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均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7国的主要指标列于表1。
7国耕地面积减少率的平均值(表1)大于36个耕地面积减少国的平均值(2.59%);7国GDP增长率的平均值远远高出95个被研究国家的平均值(2.64%);7国的人口增长率均在中等增长区间内,并低于95 国的平均水平(1.96%)。因此,此类耕地面积减少现象主要受经济增长因素驱动,与人口增长因素的关系不甚密切。
表1亚洲7国的主要指标
国家 印度 中国 印度尼西亚 泰国 马来西亚 韩国 新加坡
年均耕地面积 1.69 1.283.471.38
0.90
3.44 6.59
减少率(%)
年均GDP增长
5.2 9.6 5.8 8.26.29.1
6.9
年均人口增长 2.0 1.4 1.7 1.7 2.5
1.1
1.1
人口密度(人
273 123 98 113 58445
2800
/km[2],1993年)
国家
7国平均值
年均耕地面积减少率(%) 2.68
年均GDP增长率(%) 7.29
年均人口增长率(%) 1.64
人口密度(人/km[2],1993年) 559
据[7,8]整理
2.耕地面积减少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高收入(人均GNP≥8626美元)的19个国家中, 耕地面积减少的国家较多(9个国家,占47.37%;耕地面积增加的国家占36.84%, 耕地面积保持平衡的国家占15.79%)。耕地减少的高收入国家是意大利、 加拿大、新加坡、瑞典、奥地利、美国、丹麦、日本、瑞士,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新加坡为后起的高收入国家,仍属发展中国家)。8 个(除新加坡)的主要指标见表2。
8国耕地面积减少率的平均值小于36 个耕地面积减少国的平均值(2.59%)和上述亚洲7国的平均值(2.68%),耕地减少的幅度较低; 8国GDP增长率均为中等速度,平均值低于上述7国的平均值(7.29 %)和95国的平均值(2.64%);8国的人口增长率较低,低于95 国的平均水平(1.96%)和上述7国的平均值(1.64%)。
表2 欧美等8国的主要指标
国家 意大利 加拿大 瑞典 奥地利 美国 丹麦 日本 瑞士
年均耕地面积 1.74
2.88 5.13 0.77 2.56 0.37 3.50 0.64
减少率(%)
年均GDP增长2.22.6
1.7
2.3
2.7 2.0 4.0 1.9
年均人口增长
0.11.2
0.3
0.3
1.0 0.1 0.5 0.8
人口密度(人190 3 199426 121 329 173
/km[2],1993年)
国家8国平均值
年均耕地面积减少率(%) 2.20
年均GDP增长率(%)
2.43
年均人口增长率(%) 0.54
人口密度(人/km[2],1993年)
119
据[7,8]整理。
二、耕地面积的代价性减少和保护性减少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作者认为,亚洲7国和欧美日8国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成因的耕地面积减少类型;前者可称之为“代价性减少”,后者可称之为“保护性减少”。表3和表4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差异。
表3耕地面积代价性减少国家的其他指标
国家
印度 中国 印度尼西亚 泰国 马来西亚 韩国 新加坡
森林面积减少率 0.6 0.71.0 3.32.00.1
0.9
(%,81-90年)
保护区占总面积的4.4 6.19.7 13.74.57.0
4.5
比例(%,93年)*
一产比例降低幅度 14
15 26
16…**18 2
(%,70-93)***
国家平均值
森林面积减少率(%,81-90年)1.23
保护区占总面积的比例(%,93年)* 7.13
一产比例降低幅度(%,70-93)*** 15.17(6国)
*国家保护区占总面积的比例:**缺少数据;***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的降低幅度。据[7,8]整理。
对于经济基础较弱、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提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这一经济起飞过程中,作为传统产业——农业的地位将难以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亚洲7国相对于欧美日8国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度降低(表3,表4),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该现象的存在。各类非农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以及与之相伴生的耕地面积的减少现象,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资源消耗代价。
发达国家在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业化过程以后,所出现的耕地面积减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实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关,如耕地休闲轮作、退耕还林等。从表中可以看出,有数据可查的瑞典等发达国家的森林面积多保持不变或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7 国的森林面积普遍减少。此外,耕地保护性减少8 国的国家级保护区占国土总面积比例的平均值是亚洲7国的两倍。
表4耕地面积保护性减少国家的其他指标
国家
意大利 加拿大 瑞士 奥地利 美国 丹麦 日本 瑞士
森林面积减少率
… …0.0 -0.4
0.1 0.0 0.0 -0.6
(%,81-90年)
保护区占总面积的 7.68.3
6.6 23.9
10.6 32.2 7.3 17.7
比例(%,93年)
一产比例降低幅5 … …5 …34
…
度(%,70-93)
国家 平均值
森林面积减少率(%,81-90年) -0.15(6国)
保护区占总面积的比例(%,93年)
14.28
一产比例降低幅度(%,70-93)
4.25(4国)
据[7,8]整理
综合上述,耕地面积的代价性减少和保护性减少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和区别(表5)
表5耕地面积代价性减少和保护性减少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耕地减 耕地面积 经济发 经济发 人口增 人口 森林面 代表
少类型 减少率
展水平 展速度 长速度 密度 积变化 国家
代价性高*
中低收入
高 中等
高**
减少 中国,
减小 发展中国家韩国等
保护性低* 高收入 中等 低低**
不变 美国,加
减小
发达国家
或增加 拿大等
*相对于36个耕地面积减少国家的平均值(2.59%);** 相对于95国的平均水平(126人/km[2])
这两种减少类型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耕地面积保护性减少与人口的缓慢增长和经济的适度发展相互伴生,耕地面积的减少幅度较小,且其森林面积多保持不变或呈现出增加的发展趋势。上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耕地面积代价性减少的国家,是在人均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较高的人口密度)的背景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付出了较大的自然资源消耗(耕地资源大幅度减少)和生态环境破坏(森林面积减少)代价。显然,这类国家目前的发展状态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尚有一定差距。然而,从社会经济发展演化的历程来看,发展中国家以粗放型、外延式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相应出现的耕地面积减少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发达国家正是从这一阶段走过来的。
三、几点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令人称奇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1980-1993年,GDP年均增长率居世界第一位(表6)。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按人均水平划分,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世界下游。
表6我国耕地、经济与人口的基本情况
指标 人均 年均GDP增 年均人口增 人口密度 年均耕地减 人均耕地
GDP*
长率(%)
长率(%)
(人/km[2]) 少率(%) (公顷/人)*
数值9.6
1.4123
1.28
0.08
排序 64 1 68 22 28 89
95国平 2.64 1.96
126
-6.78 0.25
除此两栏为1993年数据外,其他指标均为1980—1993年数据;**由大→小。据[7,8]整理。
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我国的耕地面积也发生了代价性减少。尽管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率在36个耕地减少国家中并不突出,但是应当看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在95个国家中排第89位。因此,与耕地资源十分短缺的国情相比,我国耕地减少现状以及可能对未来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如前所述,代价性的耕地减少现象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这一现象认定的目的,并不是为耕地资源的过度流失寻找借口,而是为了引起我们对这一特殊发展时期的重视。应该认识到,这既是一个耕地资源被大量消耗的时期,也是我们保护耕地资源的关键时期。因为我国是在人地矛盾尖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世界上最严厉措施保护耕地资源”,妥善处理节约资源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