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通企业员工有效管理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通企业论文,员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涉足流通领域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流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取得竞争优势。很多企业经营者为保持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很自然地会从经营商品的品质、品种以及经营商品的市场定位、网点建设等方面去寻找那些有价值、不易替代的资源优势。这种以经营、生产的标的物以及标的物所处的市场、社会环境为竞争优势的看法是短视的,因为它们难以保证企业竞争优势始终具有长久性。企业的管理无非是对人和物这两大要素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构成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战略和策略性资源,是企业不能减省的成本。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经营商品的品种、资源基地建设和网点的建设,而是人对人的有效管理。因为,无论资源基地的建立、商品的营销、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无一不是由人的优劣所决定。
流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深层次的改造,真正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要求流通企业改变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方式,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式。这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有效的领导
一个企业良好的管理必须致力于从被管理者身上牟取最大的利益,而良好的领导则必须保证这种最大利益只能在和睦与谅解的气氛中获得。对企业员工的有效领导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关键。
发现人才是企业领导的首要任务。在筛选员工的过程时,企业领导要理智、用心,因为聘用不适当的员工,往往会给企业招来无法估计的损失。但并不等于说一个企业领导要沉溺于无休止的选择(挑选、选拔)员工的工作中。一般地,企业员工普遍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保障,是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或工作,实现自我和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物质需要。一个精明的流通企业领导应善于把握本企业现有员工的情况,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帮助和鼓励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使他们愿意把更多精力倾注到工作上去,只有这样,企业和个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市场竞争中,盈亏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如果企业领导不分缘由地一味强调“许盈不许亏”,这种做法的负效应,势必会引起企业员工对归属感产生危机,只能导致企业竞争实力的减弱。
二、人尽其才
一个人只有处于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他才会干得最好。诚然,每个员工的性格、兴趣、品质、需要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只有把其性格、兴趣、品质、需要等与其所从事的岗位合理匹配,才能使其卓有成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企业整体效能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根本上讲,企业员工的个人需要与企业集体、乃至国家的需要是一致的,那么,一个企业组织要有活力和生机,就必须合理配置员工,以充分地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员工合理配置的目标是使员工能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使其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因此,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员工的职务晋升激励机制和工资激励机制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现在大多数流通企业的工资激励往往是通过职务晋升表现出来的。没有职务晋升激励机制,员工便无法得知自己勤奋工作的结果,也没有足够的诱因来促使员工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有的企业经营者往往容易忽视本企业员工的培养、使用与选拔,片面认为“外来的各尚好念经”,通过外选人员来填补本企业的管理、业务部门的空缺,其结果往往并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是对企业员工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中员工个体及群体的工作实绩。培训不仅使员工能应付现岗位的工作,更能令员工有足够的知识来面对将来的责任。同时,培训也代表了企业对员工的重视,这种投资行为往往可换来员工对工作的投入。
流通企业要发展和进步,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教育含量和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普遍提高员工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首先,要重视继续教育。应该看到,流通企业员工队伍的知识陈旧现象严重,专业不配套,人才结构也不合理,一些企业忽视了对企业员工队伍继续教育的投资,致使企业员工队伍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的要求,也不能使企业有所创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优势,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这就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对企业员工,特别是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及补缺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企业必须尽快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其次,要重视岗位业务培训。几年来,在流通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员工取得了文凭。但是,片面地追求文凭,使企业各类专业岗位培训工作受到了冷落,再加上一部分员工学的是党政管理等非经济管理专业,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问题。当前,流通企业应注重各类专业岗位业务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企业员工实行没有经过岗位培训不能上岗工作等强制性措施,推动岗位培训工作,达到优化个体素质,增大整体效能的目的。第三,要建立长期的企业领导培训制度。一个企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应有的政治、业务素质。因此,坚持对企业领导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现代化管理、领导科学、经济法规、流通理论与实务的培训,是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素质的关键。
总之,流通企业必须视企业员工为资源,认真和有效使用这种资源,这样,企业便能创造出持久的竞争优势。
标签: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