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思考_学校管理论文

关于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思考_学校管理论文

关于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继续教育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开展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素质,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搞好这项工作,必得首先明确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培训原则、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上述诸问题,进行有益的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继续教育 培养目标 分岗培训 课程设置

* **

中小学校长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相对稳定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能力,是关系到我国中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千百万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迫切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形成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是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关于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尚处于酝酿研究之中。本文就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继续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培训原则、课程设置等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剧增。据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到本世纪70年代,第5年增加一倍,而现在每3年就增加一倍。新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象潮水般向人们涌来,传统的“最终教育”观念被“终身教育”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后继续教育是解决人类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和唯一出路。甚至有的研究者指出,人类文明的出路在于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流。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再上新台阶,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规模地培养、准备新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尽快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同样也不可忽视。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我国新技术、高技术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87年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明确地把继续教育规定为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九十年代,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决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校长是这一宏伟奠基工程的组织者,其队伍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这一工程的质量。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系统地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教育战线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中小学校长培训,按性质可分为普及性的岗位培训和提高性的继续教育两种形式。岗位培训,是按照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的要求,以提高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为目标的任职资格培训。其目的在于通过岗位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校长初步具备岗位知识和能力,取得任职资格。岗位培训是“八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中小学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这种培训只是较低层次的普及性培训,其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校长培训的结束,相反,社会在发展,教育改革在深化,新时期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出现新矛盾,迫使中小学校长去回答、去适应、去解决、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而,需要广大中小学校长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一方面在实验中不断学习,另一方面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自1984年以来,经过不断调整,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有了明显地改变,通过近年来的岗位培训,素质状况有了显著地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据对我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状况的调查统计,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历层次较低,获得高级职称的较少。全省学历不达标的校长,小学校长为32.4%,初中校长为50.2%,高(完)中校长为56.1%。取得高级职称的,小学校长仅为4.77%,初中校长为3.92%,高(完)中校长为33.94%;二是缺乏教育管理专业训练,专业理论基础薄弱。我省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仅有7%;三是学校管理经验不足,多数校长尚处于岗位适应期,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据统计,任职6年以下的,小学校长为56.77%,初中为58.05%,高(完)中校长为64.31%;四是中小学校长队伍的重心在农村,这部分校长缺乏系统地培训。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这种状况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长的教育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摆脱不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倾向的困扰,缺乏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办学思路不开阔;而对跨世纪一代的教育对象,管理方法陈旧,缺乏科学性,普遍把师生的超负荷运转视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法宝,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育科研观念淡薄,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已有的管理经验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上述问题,虽然经过岗位培训而有所缓解,但是,要较为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特别是要使大多数中小学校长较快地缩短适应期,进入称职期,进而向成熟期发展,培养一大批中小学校长队伍骨干,并促使其逐步成长为中小学教育专家,就必须不失时机地,有计划地开展中小学校长的继续教育。

总之,开展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又是党和国家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由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现状所决定的。通过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校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补充和扩展专业知识,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提高学校管理能力,保持教育思想、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使中小学教育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大幅度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这是今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方向。

二、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及培训原则

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的科学确定,对于保持继续教育的正确方向是十分必要的,它决定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材的编写,以及学籍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教育始终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反过来又为其服务。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必须根据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中小学校长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使之不仅具有时代性、现实性,而且要适当地体现超前性。据此,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应该是:

首先,加深中小学校长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理解,提高其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三,拓宽知识领域,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接受专业理论前沿信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办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效益;第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加强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验,认真总结学校管理经验。

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继续教育,使不同层次的校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批中小学校长队伍的骨干,促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专家,进而形成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政治业务素质优良、学校管理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七五”期间,国家教委组织进行了对我国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校长培训规律与管理制度的研究。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校长成长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职前预备期、上岗后的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使校长队伍呈现出层次性结构。中小学校长培训应根据这个成长规律,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校长岗位规范的要求,分层次进行。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确定不同层次校长继续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处于校长职前预备期,对其培养一方面靠平时实际工作的锻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接受上岗前的培训,即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通过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使之初步具备校长岗位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学校管理能力,取得任职资格。由于中小学校长队伍在不断更新、补充,所以,中小学校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必然要同继续教育同步进行,不可偏废。

对于适应期的中小学校长,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和具有一定学校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从年龄上看,多数为中青年,他们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文化学历不达标,未接受过教育管理专业培训。虽然经过岗位培训,但是对于校长岗位工作还要有一个适应、熟悉的过程,一般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把已有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逐步适应校长岗位工作,逐渐提高管理学校的能力。为缩短适应期,应在提倡校长加强自我修养、自学提高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分岗专业培训或教育管理专业学历培训。

处于称职期的中小学校长,一般都具有六至十年的学校管理经历,具有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办学指导思想比较端正,注意科学管理,有一定创造精神,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威信,所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办学特色。但是,从校长队伍的整体状况来看,这部分校长,不少人学历尚不达标,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则更少。他们虽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难以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育科研和改革实验的能力较差,还未进入到学校管理的自由王国,所以,对学历不达标的和学历已达标的正职校长进行教育管理专业学历培训,使前者取得合格学历,后者取得教育管理专业第二学历,逐步成为校长队伍的骨干;对学历已达标的副职校长,进行分岗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岗位专业素质,使之尽快进入成熟期。这应是称职期校长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

处于成熟期的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既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管理有创造,办学有特色,是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精华。但是,他们的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学校工作繁忙,社会活动频繁,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认真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所以,他们强烈要求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以期在晚年的教育工作上锦上添花。适应成熟期校长的实际需要,应为他们举办高级研究班,以理论研究、教育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总结为主。同时,注意补充更新知识,促使他们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专家。

为完成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必须研究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特点,坚持正确的培训原则。

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也不同于岗位培训,它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层次高。它是高等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原有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属于智力深层次开发;二是内容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大都涉及各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属于学科的最新成果;三是针对性强。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所以,制定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和编写教材等都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四是实用性强。中小学校长参加继续教育,不单纯是为了储存知识,主要是为了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益;五是研究性突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新理论、新成果的结合,一方面使经验升华,另一方面又有所研究、开拓和创新,这是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突出特点;六是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中小学校长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使之不仅仅满足于听讲,更重视自学和研讨、研究。

层次高、内容新、实用性、研究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特点,使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高于且难于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要搞好继续教育,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第一,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未来的前途,取决于下一代和下几代人,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成学校教育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所以,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应始终坚持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传授新知识与培养学习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中小学校长面临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的任务。传授新知识必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才是广大中小学校长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金钥匙。因此,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教会中小学校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把传授新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

第三,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教育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新知识、新理论,帮助校长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启发诱导校长自觉地把理论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探索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这是继续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第四,办学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要打破全日制师范院校或其他学历教育那种整齐划一的局面。要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校长的实际情况出发,或脱产,或半脱产,或业余函授、卫电自学等。时间上可长可短,可分散,可集中。教学方式上,或课堂讲授,或辅导答疑,或集中研讨,或交流经验等。总之,办学形式不拘一格,以达到教学要求,收到实效为目的。

三、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关系到继续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我们认为,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首先,课程设置要做到少而精,重点突出。

中小学校长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长期脱产接受继续教育有困难。由于他们学历层次较高,经过了岗位培训,加之实践经验丰富,自学能力强。因此,继续教育宜采取以业余自学为主,高质量的面授辅导为辅的办学方式。从这一实际出发,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重点,少而精,增强针对性,切忌内容庞杂。

其次,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注意同岗位培训课程的衔接。

继续教育是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提高性的培训,其课程设置必须同岗位培训的内容相衔接,才能达到补充、更新、加深、拓宽知识面的目的。另外,继续教育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历培训,分岗专业培训以及高级研究班的课程设置,也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互衔接、步步加深、层层扩展、相对统一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以满足校长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

第三,设置选修课。

即使是同一层次的校长,其专业基础知识存在差别,各人的特长、爱好和兴趣各异,对知识的需求不一。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设置必修课,保证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外,还有必要开设一部分选修课,有目的的引导校长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拓宽知识领域。

第四,区分公修课和专业课。

事物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尽管不同的校长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分管不同性质的工作,但都是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有着共同的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公修课。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校长及其分管工作的差别,设置不同的专业课,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以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

标签:;  ;  ;  ;  

关于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思考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