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大庄村村落与民居探究论文_刘晓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摘要:本文以大庄村传统村落与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居住区住宅、公共建筑、周边环境多次调研、资料搜集等,对大庄村村落与民居的风土环境,选址及规划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庄村村落的空间布局,公共建筑,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营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庄村;村落;传统民居;地域特征

一、大庄村村落民居分布

大庄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开发区,根据《孙氏家谱》记载,立村于明初。村落选址讲究,西依大尖山,东南有石沟河流经大尖山南麓环绕大庄村东部最终汇入孝妇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村内水源充足,有村南部以及大尖山上两处泉水源头。自然环境条件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和地方性建筑材料的选用等几个方面,加上社会环境因素,在地形、气候、材料与技术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适合村民生活的村落空间布局。村内的居住空间反映了当地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既包括血缘、地缘,又包括社会性的经济关系、业缘关系。由于居民活动的参与,空间的意义变得丰富而多重。

民居的规模不是一时形成的,在不同历史地理变革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它蕴含着长达几千年人民一切居住、生活方式、习俗、审美习惯的经验,在历史实践中最能够反映本地区地理和文化特征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根据民居建造的时间可以将大庄村目前的民居大致分为三个区域:1、传统村落区,在传统生产、生活背景下建造,并传承至今;2、二十世纪70-90年代住宅;3、新建住宅区。围绕村落民居的周边区域为工厂区、农田区,其中村子南边有孙氏墓园。

图1

传统村落区:新中国成立后,村民生活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经过明代、清代、民国时期的发展变化,人们居住的都是祖辈遗留下来的房屋,较为拥挤。民居是以院落为核心的内向布局,基本接近方形。主屋即正房,位于院落北部,为院落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正房均为三间,建在台基上,不管是房间数还是台阶级数,都取单数寓意吉祥,同时台阶寓意节节高升突显其重要的地位。常见的是祖孙三代住在一个院子里,主屋,由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开间,按照家人长幼选择高低房屋居住。建筑色彩传统朴实,墙面主要材料多为土坯(在长350mm,宽240mm模具中倒入混合好的黄土、水、压碎的麦秸,待半干形成土坯)为基础,表面石灰泥抹墙,呈现白色或是石灰泥掺入黄土的灰黄色。较为富裕的民居多用灰砖和黑瓦,灰砖用于门框四周和墙面的转角处,黑瓦常见为鱼鳞瓦,通常为单层或双层铺设。房子结构多是用石沟河的石头打底座,墙体为土坯墙,屋面多用麦秸披盖后铺瓦。

70-90年代住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居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村里开始批划宅基地,掀起一股盖房子热潮。新型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等开始兴起,大多数家庭都盖起来三间大屋,一间耳屋,比较典型的还有带楼梯的房间,房间下层是地下室。砖瓦结构,建筑面积不大,封闭性很强,占地150多平方米的小独院。

新建住宅区,自1993年至今,村集体先后盖起了二十多栋居民楼,人们逐渐搬进楼房,现在新建住宅区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中心。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够,有些楼房拆旧建新,使得一些传统民居遭到了破坏,传统古村落的鲜明特征在慢慢淡化。

大庄村村落布局具有明显的向心性,村庄外围建筑逐渐稀疏,主要是农田和现代工业区,工厂的增多带动了整个村落的经济文化发展。

二、公共建筑

村落民居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村内公共建筑的联系,它是联系各家甚至整个村落公共文化关系的重要一环。大庄村较早的建筑类型除了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的居住建筑、商业建筑,还有庙宇建筑,祠堂建筑等人们进行有限社会交往所不可缺少的公共建筑。

大庄村南部有大庄小学以及距今600年历史的孙氏墓园。孙氏墓园占地50余亩,于2015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柏树林立,墓园入口处有一座书有“孙氏先茔”题词的三门石牌坊,石牌坊上部有石雕的麒麟瑞兽,寓意吉祥。

大庄南北大街上有关帝庙两座。南关帝庙坐东向西,现存建筑为1994年重修,为砖木结构,房顶面由整块大石板经石匠艺人精工雕刻而成,前檐雕有文王访贤图案,两山顶脊雕刻石兽,威严大方,是五脊六兽的硬山屋顶。北关帝庙,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为砖木结构,庙内空间甚小,面阔只有一间,却供奉着不少神仙,“井”字花格门窗,古朴美观,山墙一侧有历代重修的碑文铭刻。

村内东阁街西侧,有一古建筑“文昌阁”,有的村民称之为“东阁庙”。上层为庙宇建筑,下层是楼门。

三、大庄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大庄村现存的传统民居均为硬山式屋顶构造,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屋顶起伏错落,脊上镶花砖,端头钉吻兽,房屋屋脊上有多种花瓦图案和花饰。脊兽安放在屋顶前后两坡与山墙的相接处,这个构件既具有装饰的作用,同时在屋脊相交衔接的脆弱部位将节点处理的严丝合缝,防止雨水渗透。

清朝以前只有宫殿、庙宇、祠堂及官衙的屋脊才能安放叫“螭吻”的脊兽,到了清朝,民间官宦家宅也开始置脊兽。这种脊兽脖颈与屋脊端头相连,翘望远方,称作“望兽”。到清朝后期,规定又有放宽,于是民宅上也纷纷出现脊兽。大庄村屋脊两端就有不少这样的望兽。屋脊上的砖雕纹饰,多以夔龙、卷草、回纹、如意做底,祥兽瑞物藏匿其间。比如宝相花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由牡丹、菊花、石榴、荷花等提炼,兼有牡丹的雍容,菊花的傲骨,石榴的多子,荷花的脱俗。

门的装饰点因位置功能不同而各有侧重,屋宇式的门楼,从顶部屋脊向下至檐口斗拱,雕花板,挂落楹联,到门枕石,底部墙基石,汇集了砖、木、石三雕艺术,装饰内容丰富多彩,以动物花鸟为主辅以回纹,寓意富贵繁华。

村落东边有独立照壁一座,照壁壁心处雕有土地龛,兼有屏障和祭祀的双重作用,而此处的土地龛也成了照壁的一种装饰。

四、结语

对大庄村村落的走访、调研,深刻体会到民居是当地人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建设的,一个村落的民居及公共建筑的发展见证了一个村落的变迁历程,传承着一个村子悠久的文化。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民居,达到实用、方便、经济、美观的目的。在古村落保护的过程中应该对传统艺术创造、传承、深化和发展,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融合到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张淑香,地域环境对居住建筑的影响[J].《文学与艺术》,2010

[2]周振辉,淄博市福山村村落与民居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6

[3]熊梅,我国传统民居的研究进展与学科取向[J].《城市规划》 ,2017

[4]田志敏,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问题[J].《今日国土》,2006

作者简介:刘晓彤(1995.03-),女,山东省淄博市人,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职位:研究生,学历: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刘晓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淄博市大庄村村落与民居探究论文_刘晓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