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的效果论文_唐晓红

探讨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的效果论文_唐晓红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门诊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200例HepB预防接种者,将41例免疫后无应答再次接种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均按0、1、6个月方案接种,前者追加剂量,后者按照原剂量注射,比较两组再次接种免疫效果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再次接种HepB1个月后测定抗-HBs,观察组抗-HBs阳转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接种副反应发生率(38.1%)高于对照组(3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次全程免疫无应答者再次接种HepB,可提高抗-HBs阳转率,注射剂量控制在60 μg能够保证接种免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无应答;再次接种;免疫效果

Tang Xiaohong General Hospital of Daqing Oil Field 16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immune effect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mmunization.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the clinic in January 2010 - January 2014 period of 200 cases of HepB vaccination,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41 cases no immune response again vaccinated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21 cases)and control group(20 cases),were by 0,1,and 6 months of immunization program,the former booster dose,the latter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ose,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gain immunization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occurrence.Again,the inoculation of hepb1 months after determination of anti HBS,observation group,the anti HBS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10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0.0%),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observation group again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38.1%)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0.0%),but relatively poor differen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the first whole immune non responder vaccination HepB,can improve the anti -HBs positive rate,injection dose control in 60 g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vaccina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B vaccine;whole course immunization;non response;re immunization;immune effect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若治疗不及时极可能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给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乙肝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指出,截止到2014年,我HBV感染率已超过1亿人,全国30岁以下人群乙型肝血清流行率接近6%,因目前对于该类传染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通过接种乙肝疫苗(HepB)来预防和控制HBV感染仍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1-2]。相关报道显示,全程接种HepB仍有部分接种者存在弱应答或无应答表现,再次接种免疫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该门诊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200例HepB预防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再次接种免疫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门诊2010年1月—2014年1月HepB预防接种对象20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120例,年龄范围为3~6岁,平均年龄为(4.5±1.2)岁,18~35岁,平均年龄为(26.5±2.3)接种前行临床检查,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对于存在肝炎病史和肝功能异常者予以排除。将HepB免疫后无应答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21例,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3~6岁,平均年龄为(4.6±1.3)岁;对照组共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3~6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两组基础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接种疫苗均为重组(酵母)HepB,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单支剂量为5μg/0.5 mL,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初次为0、1、6个月方案,无应答者按0、1、2个月方案再次接种,对照组注射剂量仍为5 μg/0.5mL,观察组将注射剂量增至为10 μg/mL,两组再次接种仍无应答者,继续增加剂量,控制在60 μg/以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别采集接种者初次接种和再次接种血液标本,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应用双波酶标仪比色,判定标准为:抗-HBs的S/N值<2.1,为阴性,≥2.1,为阳性。观察首次接种后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疼痛、瘙痒等局部反应和发热、头晕等全身反应。

1.3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0.2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初次接种情况分析

初次接种HepB1个月后测定抗-HBs,200例接种者,应答159例,免疫后无应答41例,阳转率为79.5%,其中女性阳转率(80.0%)高于男性阳转率(78.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再次接种情况分析

再次接种HepB1个月后测定抗-HBs,观察组抗-HBs阳转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接种前查体均无异常情况,其中观察组接种首剂重组(酵母)HepB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合计为8例,副反应发生率为38.1%,对照组接种首剂重组(酵母)HepB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合计为6例,副反应发生率为30.0%。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

3讨论

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乙肝发生的有效方法,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推荐的HBIG注射剂量应在100IU以上,同时接种重组(酵母)HepB剂量为10 μg,并在1个月、6个月后分别再次接种HepB,针对免疫功能较差以及免疫后无应答者,可增加疫苗接种剂量和次数,采用3针免疫程序者,检测血清中抗-HBs无应答,再接种首针可注射60μgHepB[3]。HepB最初为血源性疫苗,目前所用的为基因充足疫苗和含前S蛋白的HBsAg疫苗,常规程序免疫可能出现无应答情况[4]。相关研究表明,这与接种者自身因素、接种程序、疫苗类型和免疫抑制剂有关,如接种部位不当、接种剂量不足,尤其是在男性性活跃期、患有慢性疾病等人群,较容易出现免疫应答较弱的问题,对于这类接种者,再次接种以免仍可能出现暗免疫应答,需增加以免剂量,从个体差异性角度来看,疫苗注射剂量和接种次数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如何控制用量和次数成为研究的重点[5-6]。乙肝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HepB免疫后无应答情况也受到临床的关注,有关HepB免疫后无应答再次接种免疫效果即安全性的报道较多,如王晓炜等[7]选取360例HepB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应答和低应答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再次接种高剂量组(60 μg)抗-HBs应答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40 μg)和低剂量组(20 μg),而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综合来看,中剂量组可同时保证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林志龙等[8]相同研究中得到相近的结果,高剂量组抗-HBs阳转率(82.5%)明显高于低剂量组(60.0%),其中接种首剂HepB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7.5%、20.0%,而两组再次免疫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证实对再次接种者适当增加HepB注射剂量有其必要性。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200例HepB预防接种者,初次全程免疫无应答者41例,阳转率为79.5%(159/200),其中阳转率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次接种,追加剂量的观察组21例接种者,首次接种和继续接种抗-HBs阳转率分别为61.9%、38.1%,再次接种均达到预期效果;按照原剂量注射的对照组20例接种者,首次接种和继续接种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5.0%、55.0%,仍有4例未达到预期效果。再次接种不同剂量抗-HBs阳转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抗-HBs阳转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HepB无应答者增加注射剂量,可提高抗-HBs阳转率;再次接种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再次接种副反应发生率(38.1%)高于对照组(3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HepB剂量的增加,局部反应和全身发生发生率也会升高,但将剂量控制在60 μg以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保证免疫接种的安全性。所得结论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全程接种HepB存在无应答可能,适当加强免疫有其必要性,对于初次全程免疫无应答者再次接种HepB,有助于提高抗-HBs阳转率,但应注意对HepB注射剂量的控制,建议将再次接种增加剂量控制在60 μg以下,以确保HepB免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真正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并能够降低个人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 黎健,任宏,徐爱强,等.新生儿5微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无应答者不同剂次和剂量再免疫血清学效果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10(1):32-35.

[2] 杨丽萍,刘彬辉.60μg乙肝疫苗用于323例成人无应答者接种效果的观察[J].疾病监测,2014,12(4):298-299.

[3] 杨超.BTNL2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4] 张健波,骆文博,黄顺英,等.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5(3):2172-2174.

[5] 唐广心,叶发忠,刘晓军,等.低/无应答医务人员接种60μg乙肝疫苗1年后的免疫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3):296-297+300.

[6] 刘中芹,王晓琼,王颖,等.婴幼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及低(无)应答者再次免疫效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12(5):7-9.

[7] 王晓炜,钟运香,姚雪榕,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加大不同剂量再免疫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5,10(1):80-81.

[8] 林志龙,吴珍红.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后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观察[J].预防医学论坛,2014,14(9):707-708.

论文作者:唐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探讨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的效果论文_唐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