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47
摘 要: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创新国防教育,设置阶段性学习目标,建立了科学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国防教育贯穿整个高中教育生活,并建立了激励性的可操作的评价机制,确保国防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国防教育 课程体系 评价机制
华南师大中山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中山华附)坚持以军事训练为关键,以课堂国防教育为主渠道,以日常国防教育为主要环节,以国防教育周为有效载体,以军民共建为保障,着力打造精彩校园、精彩课程、精彩生活,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以国防教育助推素质教育的实施之路。
一、设置阶段性学习目标,有序进行国防教育
中山华附把国防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比较专业的国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对学生开展军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精神意志;对学生进行人民解放军军队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拥军热情和向解放军学习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学校进一步制订了整个高中阶段每个学年的阶段性教育培养目标:高一年级以“国防常识教育”为主,教育活动主要体现演、练,让学生演军人英姿,参与军事训练;高二年级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为主,教育活动主要体现说、仿,让学生说英雄事迹、军史,仿军人形象,学军人品行;高三以“国防权利与义务教育”为主,教育活动主要体现看、思,让学生看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展等,撰写观后感及国防小论文,让国防教育在学生内心中得以升华。
二、构建活动化国防课程,提升学生国防素养
为防止国防教育局限于军训期间而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无效性,中山华附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思路,逐步探索把德育、综合实践、科技教育、兴趣活动、团队主题教育、校外教学等相关课程融通、整合、重构,构建我校活动化国防教育系列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体验领悟,明晓事理,感悟生活,健全心理,升华思想,提升素养。学校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八个一”活动:即每个学生都要学唱一首军歌,写一篇军训日记,看一场战斗故事片,讲一个战斗故事,听一场国防讲座,参加一次军体游戏或军训活动;参观一次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一次“爱军”班团队活动。同时,学校根据高中阶段每个学年的阶段性教育培养目标,坚持“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原则,编制了高中各年级的活动课程体系。如在高一年级开设军训活动、军歌合唱比赛、“爱国爱军”团日竞赛活动、“我是小小兵”大课间站军姿等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我心中的英雄”故事比赛、参观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活动、“我是一个小兵”情景剧比赛、国防论坛等课程;在高三年级开设观看战争故事片、国防小论文比赛等课程。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组建了校本教材编写团队,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分学段、分主题开发了《二战人物》、《英雄》、《古代军事家》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成立了模拟联合国社团、航模社团、国防军事模型社团、武学社团等一批特色学生社团,每周固定的两节社团活动课,将国防教育渗透到生动有趣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去。
三、创新激励性评价机制 实现家校部队共评
国防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机制,没有评价机制的课程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而国防教育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是国防教育委员会、军区、教育系统的事情,要靠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我校在具体评价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平时评价与学期评价相结合;二是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是坚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构建了学校、家庭、部队“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每学年的国防教育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校每年9月-10月份大约安排一周时间作为国防教育周,举行以“加强国防,保卫中华”为主题的系列国防教育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开展队形队列比赛、“重走长征路”跑操比赛,邀请中山市公安边防支队的教官担任评委,对各班的集体表现进行打分;由家长对“重走长征路”暑假征文比赛、“抗战遗址”暑假摄影比赛学生作品进行打分;由学校组织全校学生演讲比赛、师生国防论坛、国防讲座、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的国防教育学习成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台晚会、一本研究笔记、一次军姿展演,也可以是一次国防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案等。根据每个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由班主任、班委会进行打分。最后按照教官评价占30分、家长评价占30分、学校评价占40分的比例,得出每位学生的最后得分,最后评选出学校每年度“国防小卫士”。最后通过举行“爱国爱军”亲子文艺晚会暨总结表彰先进大会,家长孩子同台演出,对在国防节中表现先进的集体与个人进行隆重表彰。
四、锻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借力学科教学渗透
建立一支思想稳定、业务娴熟、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国防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方面,学校努力培养一支有一定国防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处主任、学生处主任、年级主任、团队干部和班主任组织的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德育干部担任学校国防教育的专职教师,聘请中山市公安边防支队和中山市军分区的官兵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通过网络资源学习、聘请部队的同志来学校给老师们开设讲座和备课辅导等形式,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内容和提升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军事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国防教育中我校强调全员参与,要求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把国防教育引入课堂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开辟国防教育平台,营造浓厚军营氛围
学校重视校外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先后与中山市边防支队、中山市军分区、广东黄埔军校、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烈士陵园等深度合作,定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中山华附更关注利用现代媒体这一平台扩大国防知识面。学校广播站开设了“军歌嘹亮”专栏节目,每周一期;在学校的校道宣传栏,特设“国防教育专栏”,由学校文宣室专人负责,制作迎国庆图片展、建国成就展、历史战争场面、现代高科技武器、军事家、伟人画像等宣传海报,让学生在良好的国防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学校图书馆开设了“国防书架”,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军事书籍,有国内外将军系列传记,有《孙子兵法》之类的兵法论著、军事文学作品等。校园电视台有“军事天下”专题节目,给学生播报世界军事最前沿。
六、国防教育初显特色,学校发展又好又快
中山华附已探索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防教育体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国防校本课程,国防意识深入人心,国防知识广泛普及,基本技能体验实践,基地活动形成常规,经典活动成为范本。家校联动,国防教育延伸至每一个家庭。中山华附以校内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基地教育为平台,坚持“家、校、基地立体联动、共同育人”的原则,把国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家庭所有成员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普及。
中山华附国防教育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1.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了师生高尚的情感。师生们以军人为榜样,学习军人的无私奉献。像军人那样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在教师们的工作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神圣的爱;在学生们的学习中,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为祖国崛起而发奋读书的劲头。在老师和同学的胸中经常涌动着军人对待祖国那样神圣的爱。在中山市举行的国防教育演讲比赛中,中山华附方美玲、柳天雪两位同学获一等奖,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喜获佳绩。
2.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奋发了师生精神,培养了师生坚强的意志。学校大批老师以校为家,以生为本,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学生热爱学习。2015届高三毕业生邓磊同学克服小儿麻痹的病痛,以坚强的意志实现了轮椅上的大学梦。
3.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促成了学校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来,学校校风正、学风浓,高考重本率逐年攀升,多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连续两年夺得广东省法语TCF考试状元。学校连年荣获中山市普通高考突出贡献奖,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民办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实验基地。
“夯实创新国防教育,点燃师生爱国爱军激情,”已经成为中山华附人的共识。
论文作者:宋秀国 陈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国防教育论文; 国防论文; 学校论文; 中山论文; 学生论文; 中山市论文; 评价论文; 《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