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运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体会
在学习人体解剖学中,由于其中的专业名词偏多,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运动系统时,其中的骨学和肌学属于重要的教学难点。如果采取盲目记忆的方式,很难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因此,需要加强对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视。鉴于教学资源较少,学生很难亲自上手操作,仅能通过观看解剖过程,以及教师的引导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为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应做好实验教学的设计工作,帮助学生强化记忆,争取在观看实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一、运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的思路分析
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容相对枯燥,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偏多,虽然当前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能够直接接触标本,更无法直接操作解剖,也就无法更深层的了解书本内容。考虑到上述因素,可以将教学的重点侧重于实验室教学中,即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尽量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验标本的机会,帮助其加深记忆。因此,要求相关的教师人员应做好实验教学的课堂设计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价值,将新的教学技巧与教学理念应用于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践行运行系统解剖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
1、合理设计课前问题,加强课堂引导
从长期的教学经历来看,课前提问是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根据自身对学生个体状态的了解,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课前提出的问题。对于年龄稍长,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部分学生,可以提出与临床治疗相关的问题。
如:椎间盘突在临床治疗中的常见部位是哪个?
A.腰部B.胸部C.颈部D.腰部
当有学生给出的答案为腰部时,就需要及继续追问其成因,也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向其渗透椎间盘髓核变形运行是引发腰部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临床问题的具体阐述,可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系统的知识点。
对于没有从事过临床且年龄较小的学生,就不宜问临床上的问题,应该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问起。例如:从结构与功能相互制约的原则引导出“颈椎最小,腰椎最大”的结论。提问学习较差的学生,当回答问题不完全时,就要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加以补充,目的是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锻炼其观察、描述、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做到承上启下的引导作用。
课堂引导指的是,教师人员充分发挥好课堂引导的作用,将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由学生,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改善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预习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实验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肌肉”时,最大的难点就是确定肌肉的起止点以及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功能。教师可以将肌肉配布为基础,教会学生判断肌肉的方法和规律。即“每块肌肉至少要越过一个关节,附着于两块骨上”,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后,引导学生以此为规律,找出标本上需要跨越关节以及附着的骨面,结合每个肌肉的分布位置,确定其作用。
2、精讲新课,阐明要点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更注重实践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为此,教师需要具备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运动系统解剖实验的知识。首先,应以简单的语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并且以一定的方式引出新内容,对课堂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剖析,让学生领会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实验课中切记不要反复强度理论和概念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领会,这较于盲目的灌输更具教学价值。在实验课中,应着重讲解疑难问题,并且给学生留出部分课堂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尽量将课堂所学内容在课堂中消化掉。
教师应在实验的整个教学环节上起催进和引领作用,教师做“启”的引导后,学生“发”起内在学习动力,要加强和重视实验课的巡回辅导,在辅导中有意识的创设问题的情景。例如:在观察腹股沟管结构的时候,联系到临床上的腹股沟管斜疝,使学生发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钻研问题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接受多种诱导性信息的影响,培育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以提高。
3、巧用教学手段,促进课后复习小结
课后复习的主要作用为,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在解剖实验教学中,课后复习应被作为重点的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课后复习小结,认清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巩固,补足自身的短板。一般对在实验中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和概念不清的加以强调和补充。对每一次实验课的课后小结,让个别学生作某内容的归纳总结,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再作补充,最后教师评价和引导。教师在做总结的时候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记忆。
(1)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共性的内容进行总结合并,便于学生掌握。例如:具有关节内软骨的关节有:胸锁关节、颞下颌关节、桡腕关节、膝关节。
(2)“纲要信号”教学法。所谓“纲要”是一种提纲挈领概括所讲内容,可把实验内容的精华很精练地表达出来,以体现实验内容的整体性和纲领性,具有高度压缩性和高度概括性。
(3)“口诀歌谣”的运用。把解剖学中众多的零碎散在、孤立枯燥、烦琐难记的名词或长篇累牍的庞杂内容化为简短精练、节奏明快、韵律有致、朗朗上口的口诀歌谣式内容,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记忆存储兴奋情绪与信息提取的注意力。例如:七块跗骨可编为“跟在下、距在上;跟前骰,距前舟;一、二、三楔外伴骰”,既记住了七块跗骨的名称,又掌握了它们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再如:各部椎骨的特点,可编为歌谣为“椎体外形不规则,各有特点记心间;颈椎体小棘有叉,横突有孔很明显;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对于课后复习小结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设计,总之达成加深学生记忆,提升实验教学效率的目标即可。
参考文献:
[1]张涛,林莉,吴攀峰.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医学留学生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v.38;No.217(02):122-126.
[2]陈文苑.塑化标本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解剖学研究,2017(04):107-108.
论文作者:齐莉,齐大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系统论文; 课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