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 青海 海东 810500)
【摘要】 目的:在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探究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2年1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90d后NIHSS评分、Barthela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098-02
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病情较为复杂,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局限性脑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1],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发生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害,避免患者出现完全脑梗死[2],利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有效控制本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确切。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60例,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60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2年1月-2016年12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30)和参照组(n=30)。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0例、10例,患者年龄在55岁至8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67.14±3.65)岁,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喝酒,患者例数分别是6例、8例、14例、2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9例、11例,患者年龄在56岁至86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68.21±4.24)岁,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喝酒,患者例数分别是5例、9例、13例、3例。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服药剂量是每次100mg,每天需要服药1次,服药途径是口服;
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使用办法同参照组,氯吡格雷服药计量是每次75mg,每天需要服药1次,服药途径是口服。
给予2组患者连续服药30d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判定标准
判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时利用NIHSS评分,判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康复情况时利用Barthela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60例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χ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将2组患者经过90d不同办法治疗后获得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的结论,组间数据包括治疗90d后NIHSS评分、Barthela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肠胃不适、黑便、肉眼血尿),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
3.讨论
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早期病情原因主要是由于梗死本身机制作用[3],不仅导致患者脑血栓扩大以及导致患者血小板活化,还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且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大量临床数据证实,给予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药物可以促使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有效降低[4],例如阿司匹林药物或者氯吡格雷药物等。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可不可逆性抑制患者血小板环氧化酶并阻断患者血栓素A2的合成过程,对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起到积极作用。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药物可发挥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受体结合二磷酸腺苷,可对二磷酸腺苷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起到阻断作用,最终达到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目的,临床数据证实,在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方面,氯吡格雷明显更优于阿司匹林。将2种药物联合口服治疗可得到理想临床疗效,安全性高,有效性高。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90d后NIHSS评分、Barthela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肠胃不适、黑便、肉眼血尿)分别是(5.64±0.24)分、(86.29±1.88)、6.66%,均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阻断患者的脑梗死进展过程并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值得将其作为有效联合治疗办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牛晓立,李贯绯,李彦彬,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863-2864.
[2]孙俊英.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对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42):60-62.
[3]戴杰,周永,李新玲,等.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22-25.
[4]刘东涛,贾伟华,周立春,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46):74-75.
论文作者:陈迎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脑室论文; 格雷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小板论文; 进展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