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皮格马里翁效应:期望理念与修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里论文,管理者论文,效应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传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古希腊国王皮格马里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他朝思幕想的热爱表现终于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娜,爱神在雕塑身上赋予了生命之气,使皮格马里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喜结良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此传说,把“期望转化为现实”的心理现象,称之为“皮格马里翁效应”。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组织管理中,也许人们难以置信:员工的工作绩效=F(管理者的期望)。
消极期望的心理诊断
管理者要培养对员工的积极期望,首先要认识自己对哪些员工给予了消极期望。这种期望的程度如何,也就是要对自己目前的消极期望状况进行诊断。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有两种:①喜欢程度排序法。你可以根据自己对员工喜欢程度的高低,由高到低将自己部门的员工进行排序,最喜欢的员工排在第一位,最不喜欢的排在最后一位。其余员工的排列位置可按照“比较喜欢”、“喜欢”、“一般”、“比较不喜欢”和“最不喜欢”这五种顺序进行分类。在这个排序表上,你的期望水平按照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这一顺序渐次下降,“最喜欢的员工”显然是你期望最高的员工,“最不喜欢的员工”无疑是你抱有消极期望最严重的员工。②能力水平排序法。按照你所认为的员工能力水平的高低,先将本部门的员工分为“最能干的”和“最不能干的”两类,然后按照“比较能干”、“能干”、“很不能干”和“最不能干”这一顺序,对其他员工进行排序。顺序越靠后,你的期望水平就可能越低,这些员工就更容易被忽视,就相应缺乏锻炼和参与机会,就可能显得不能干。由上述发现,单从管理角度而言,管理者的期望水平是造成员工机会不均等、能力有差异的一个潜在因素。
最近,有些管理心理学家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开发出一个“消极期望自我诊断量表(简易版)”。管理者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下面题目相对照,来检查自己对员工消极期望的状况,如果“完全不符合”,请在后面的数字表上圈"1",即得1分,“若大部分符合”则在后面的数字表上圈"2",即得2分,依此类推。每个题目后都有12345五个数字,其代表涵义如下:1—完全不符合;2—大部分不符合;3—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4—大部分符合;5—完全符合。
①我对有些员工要求不高。 1 2 3 4 5
②有些员工令我讨厌。 1 2 3 4 5
③我对有些员工没有耐心。 1 2 3 4 5
④我对有些员工懒得多费心思。 1 2 3 4 5
⑤我很少赞扬某些员工。 1 2 3 4 5
⑥我一般安排一些固定的员工,参加部门的重要活动。 1 2 3 4 5
⑦我有时感到真难向某些员工说清道理。 1 2 3 4 5
⑧在多数绩效评价时,我不看结果也能猜出某些员工得分。 1 2 3 4 5
⑨我有时当众说某个员工“你真没用”。 1 2 3 4 5
⑩我觉得要改变一个员工很难。1 2 3 4 5
说明:将自己各个题目上的得分累加后,便可获得你在整个量表上的总分。(1)你的得分在10分左右,说明你的管理方式是积极的,基本没有员工的消极期望;(2)在10-30分之间,表明你有一定程度的消极期待,但还比较轻微;(3)超过了30分,表明你在管理过程中对员工存在严重的消极期望。
如果管理者面临自己对员工有“严重的消极期望”这一事实,需要检查自己的管理方式,分析消极期望背后的原因,如沟通是否不良、激励是否有效、授权是否得当,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管理概念,如对员工的尊重程度如何、真诚和信任度怎样等,有必要听取员工的反馈信息,矫正自己的某些认识误差和主观偏见,重构自己的管理理念。同时,要将合理信念付诸行动,制定出培养积极期望的方案。
积极期望的修炼
1、积极地期望每一位员工应成为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素质。积极期望应包涵三个基本的要素:①无条件尊重。这是指尊重对方的境况、价值观、人格和权益,并予以接纳、关注和爱护。管理者的尊重意味着在人格上完整地接纳一个人,不仅接受对方的优点和积极情感,还要接纳对方的不足和消极情感;尊重还意味着一视同仁和以礼待人,不管对方的年龄、相貌、地位和文化程序如何,都予以尊重,并以礼相待。②共情。这是指管理者设身处地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对他们的境况和内心世界进行主动体察、平等分享和迅速应答的能力。管理者应在日常生活中走出自己的领导角色,进入员工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管理者切忌随意给员工贴标签,如“你不行”,“你太自卑了”,等等。③真诚。即管理者在内心打破等级观念,摆脱“目光俯视、跷起二郎腿”的居高临下的架式,表现出“目光关注、上身前倾”的亲和姿态,投入到与员工的真实交流中。
2、深信每一位员工都拥有积极的潜能。很多学者对人的潜能进行了研究,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的潜能只利用了10%;人类学家米德认为仅仅用了6%,有的研究者如奥托等人提出的比例更低。管理者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发出的积极期待应该给员工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念:你能行——你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快、更好、更完美;管理者作为员工心灵的雕塑家,他们的积极期待会潜移默化到员工的心理,有助于塑造员工的积极信念。因此,管理者要注意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沟通或授权行为,将自己的期望内化到员工的信念中,把“你能行”转化为员工的“我能行”——“我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快、更好、更完美”。一旦员工树立起“我能行,是因为我相信——我能行”这一积极信念,将不仅有益于实现组织目标,而且有助于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对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价值。
3、积极期望应是一种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意味着:管理者对员工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即认为员工是可以改变的,确信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都存在着向上成长的动力,这应该成为管理者对员工的一种基本认识。管理者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强化员工身上出现的优点,削弱和消除员工的缺点。管理心理学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意识具有维持自我一致的倾向,如果他对某一员工形成消极印象后,便可能从负面角度去解释员工的日常行为和工作绩效,很难对员工的“闪光点”引起注意。因此员工常常感受到的是一种消极期望或怀疑感。可见,管理者要注意时时监控自己的消极期望,限制和弱化自己对员工的不良印象,有意识地唤起和增强自己对员工的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的传递艺术
1、及时强化员工的高绩效行为。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员工流露出追求高绩效目标的愿望,要及时强化和支持,抱着欣赏和爱护的心理与员工一起交流,帮助他们消除某些幻想,树立更现实、更有效的目标。即使员工提出的目标很幼稚,也应先肯定其主动性和勇气,再做具体分析,切忌采取不肖一顾或排斥的方式。
2、管理者应从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上表现出积极期望。譬如,在言语内容上应注意选择员工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对其不足处予以委婉提醒;在语调或语气上充满温暖和真诚;从身体姿态上表现出接纳和开放,如身体前倾,目光接触,不随意打断员工的谈话;从神态上表现兴趣和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心要充分理解员工观点和背景,而不是捕捉其弱点,策划反驳的措辞,等等。
3、创造支持性沟通气氛,深信员工能够实现挑战性目标。管理心理学家H.Levinson曾说:“缺乏支持的赞赏是一种空洞的表白。”在与员工沟通时,管理者应时时把“你最终必定是成功者”这种支持力量传染给员工,坚定其全力以赴的信念。在讨论具体问题时,管理者应遵循问题定向原则而非道德评判原则,即“论事不论人”,对员工表述的不同意见,要切忌评判其是非曲直;不仅要注意听取员工描述的问题,而且要重视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避免用自己的好恶和偏爱作出主观判断,更要摒弃好坏善恶的习俗道德标准。同时,要尊重对方的需要,把自己真诚和可信赖的表情反馈给对方,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对方。如果让员工产生某种受控制或受压迫的感觉,真诚的沟通便会立刻中断。遵循上述原则,既能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原则性,又能体验到管理者的支持性。
4、创造平等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大量研究发现,影响员工绩效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作满意度,二是员工分享信息的愿望。员工不是埋头干活、默默无闻的机器,而是富有情感、积极思维的主体,他们渴望了解组织目标的内容、发展计划及决策过程等。目前许多大公司实施的目标管理及管理者的授权行为,一方面满足了员工分享信息的需要,另一方面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感,增强了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责任感和承诺意识。因此,管理者不要剥夺某些他们期望较低的员工的参与机会,而是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员工充分参与,开发他们的潜能。管理者应牢记:员工的责任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参与中逐步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