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瞻求实 开拓创新——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侧记论文,求实论文,中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开拓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代精神的双重奏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得别具一格,不重仪式与形式,而重实效,不采用一般会议邀请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临的程式。大会一开始先由上一届常务副理事长易克信作常务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讲成绩,一件件,一桩桩,具体而实在;讲学会工作计划,一二三四五六,实在而具体,文词严谨翔实,语气平稳和畅,是一篇朴实无华的散文。然后是大会主持人、副理事长、学会主管单位领导李惠国的讲话(实质是后置的开幕词),则像一首诗,充满浪漫的激情,词章华美绚烂,语气奋昂宕荡,前见100年前的故人,后见新世纪的来者,登高望远,壮怀激烈,把21世纪的信息事业烘托得云蒸霞蔚,气贯长虹,沸沸腾腾地鼓舞人心。这两个主题报告都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二者互辅互成,相得益彰,汇合成了时代精神的双重奏,既讲现在又谈未来,既讲业务又讲政治,既求实又务虚,两者结合起来去开拓创新。
企业家与学会联袂创业
企业家参与学会活动是这次会上引人注目的事情。在开幕式上,四位企业家与代表们见面,他们是北京大光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华、北京中侨农机开发公司总经理刘军、北京民族艺苑文化发展中心总经理郝显德、北京大栅栏商贸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健。经过代表们酝酿、协商,企业家代表进入常务理事会,参与学会工作,并担任了新成立的企业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利用会议间隙,他们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曾经当过记者,也写过电视剧,已经下海多年的刘军思维敏捷,快人快语,他略加沉思后说:“信息决定着决策的正误,企业家认识不到这一点,将永远是三流的企业家。这次有机会参加社科信息学会,跟专家们在一起,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使企业家也上一个层次。”“我们可以支持学会办公司,信息就是金钱,不能守着金碗要饭吃,信息通过专家、学者的加工、筛选,就成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传到用户手中,就会成为财富。”郝显德总经理表示:“学会需要我们干点什么,我们很愿意尽力,在资金上、实体上做点贡献。”
企业家的参与给学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企盼专家、学者、企业家联手共创社科信息事业的新局面。
党校系统分会发挥组织优势
在学会五大系统分会和省级地方分会中,有的工作搞得蓬蓬勃勃,有声有色,又各具特点。军队院校系统分会侧重于现代化软硬件和各项标准的统一筹划和实施;新闻系统分会侧重于“新闻资料学”的学科建设和会员的组织建设;党校系统分会侧重于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多功能的转轨;地方省级分会,如陕西、湖南、山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分会根据地方人文优势和文献优势作了特色信息开发。这次大会使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的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了。他们常常见面,层层讨论贯彻学会的工作,有全国性的会,有大区的片儿会,有省一级的会。这次相遇,又是难得的机会,他们就紧紧抓住,利用晚上加班开本系统的会,意犹未尽,又在大会闭幕后的次日把党校系统的代表请到中央党校商讨分会活动。党校分会的党性强,有很强的组织优势,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能说明这点的是对各级党校图书资料工作的评估。他们将领导体制、馆舍建设、藏书量、经费、人才结构、文献开发与服务、科研成果等等方面列出量化的具体考核指标,先进行自评,后进行统评。比较研究方法的采用和竞争意识的激发,大大促进了党校图资工作。评估做得最认真最有效的大概要数华北地区党校了。1995年10月,他们把评估会从呼和浩特开到北京开到天津开到石家庄开到太原,一处处实地考察和评论,具体而细致。他们借用集体和联合的力量,向各校分管图资工作的校长汇报评估意见,趁机鼓吹现代化多功能建设,有理论有实例,生动活泼,热情似火,说得校长们为之动心,为之动容,最后付诸行动。他们来到内蒙古区委党校,得知图书馆利用创收的钱购买了一台微机,想不到现代化起步的积极性却遭到了非议。他们在常务副校长面前表彰了图书馆的同志,同时宣讲迫在眉睫的现代化的趋势,使得这位校领导当即表示要为党校图书馆拨款购置软件和允诺在经费上明年向图书馆倾斜,并主动向华北地区兄弟党校校长提出联网的建议。这个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在1996年4月前实现在北京的三家党校(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铁道部党校)的联网,第二步实现全华北区6家党校的联网,其计划正在实施中。
创特色 出精品
情报界的人士都知道,一个文献情报机构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必须重在特色,贵在坚持,其情报产品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长期不断地坚持下去。这正是文献情报机构存在的前提,也是文献情报人员工作的价值所在。在这方面,福建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台湾研究、河北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学术会议研究等曾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次会上,地处偏远的云南省社科院情报资料中心,以其颇具特色的云南民族文献开发研究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云南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众多民族不同的习俗,构成了那里独特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也给文献信息工作者提供了一块施展自己才华的沃土。多年来,云南省社科院情报资料中心的同行们坚持以本地的民族文献研究开发为特色,运用不同的文献载体,收集、开发了众多的情报产品。他们自筹资金,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爬山越岭,拍摄了电影电视资料片20多部,出版了多部图片资料集,收集了8000多种民族调查手稿,还保存了一些民族地区出土的实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摄制的专题电视资料片《澜沧江》曾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映,并被译成8种文字,成为国家文化交流的使者。该中心主任李先绪说:“我们是‘吃民族饭’的,这是我们生存的根本。近年来随着云南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方面经济发展了,但另一方面一些独特的民族风俗、人文景观也在消失。因此,收集、整理、开发云南少数民族文献信息,我们不仅要坚持做下去,而且要尽可能地多做、快做,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学者云集议信息教育
此次参加会议的高校系统代表,多是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专家、教授,北大、北师大、南开、天津师大、东北师大、南京大学、华东师大、复旦、中大、武大10所高校分别派出了自己的代表。会议间隙,休息之余,他们互相交流了各自学校文献信息学专业教育的情况,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各校纷纷增设或加重了经济信息和计算机课程的比重,从目前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此,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彭斐章认为,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对的。但应注意的是要适应,不要迎合。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要强调规范化,原有的核心课程的教学不能削弱,培养出的学生要厚基础,宽口径,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本刊记者请彭教授就图书情报学规范化教学问题在会刊上发表专论,彭教授欣然允诺。
沙龙议信息市场
大会第二天晚上,学会学术委员会主持了一个沙龙,邀请代表们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科学信息用户需求与对策研究”座谈会,在无拘无束的松快气氛中进行交流。会上有开辟信息市场成功经验的介绍,有研究信息需求的学术论述。福建社科院利用丰富的台港文献与各课题组结合,提供主动服务并取得较好效益。上海社科院吸收会员组织信息发布会,编辑出版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和外资企业等内容的书籍,与德国和以色列合作进行“企业适变机制”的研究,都获得了成功。民族图书馆激活了历史文献,使之具有新生命,满足了现实社会政治信息的需求。邹志仁教授提出要拓宽社科信息服务面,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新需求,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信息单位的文献优势和人才优势而定。范并思副教授认为社科信息市场是可以激发和创造的,而市场需求是有质量层次区别的,要善于将隐性和潜在的各种类型的需求转变成为可实现的需求。王崇德教授认为社科信息需求中最大的市场是竞争情报,要注意瞄准并提出课题,研究方法应创新,要摒弃传统的调查法,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处处铺开,只针对创造性集团的需求进行调查就可以了,在具体方法上,可采用隐蔽调查法。
数据库演示引人注目
会上,学会副理事长李惠国同志强调,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以网络建设为中心,以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会上,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分别向代表们演示了各自研制的数据库产品,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演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数据库》和《文献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经济版)》,后者主要提供经济类文献信息服务,以其专业内容广泛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以报刊资料的文选、文摘和索引系列出版物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过数年努力,首次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产品。其中《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是继《报刊资料索引》(年度)书本形式后的一种软盘电子产品,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1年至现在,累计数据已达52万条,用户可从分类、篇名、关键词、作者、出处四种途径检索。该数据库的出版发行,从根本上扭转了《报刊资料索引》(年度)时滞过长的问题。他们还推出了《中文报刊资料文摘》(光盘)资料库。据该中心负责电子产品开发研制的副主任国兴华介绍,明年6月,该中心1995年《复印报刊资料》的光盘产品将和广大读者见面。
换班接力 后继有人
这届代表大会新老交替,后继有人。一批筹备学会成立和十年来连续做出贡献的老理事退下来了,一批年青的同志上任了。退下来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新上任的意气风发,志在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学会一、二届常务副理事长易克信,因为已经退休,在做完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后,感觉卸任后“一身轻松”了,没有想到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又聘他出任学会新成立的企业工作委员会的主任,这一意外使他一夜没有睡着。休闲的生活等着他,陌生而引人的新使命也等着他,考虑再三,在未征得夫人的“恩准”前他就毅然应命了,其拼搏精神使代表们深为感动。
上届常务理事、新华社中国年鉴社68岁的李雄藩也从常务理事岗位上退下来了,他高兴地说:“我作为学会的发起人之一,看到新人涌现,事业发展,感到非常欣慰。这个学会有和没有不一样,有这个学会,可以带动社科信息工作的发展,不要只看眼前困难很多,更要看到前途是无量的。我虽然退下来了,还要继续关心学会的工作,还会力所能及地为这项事业作贡献。”
让我们再听听年青人的心声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料室副主任季弘新当选为常务理事,她是这次会上为数不多的女同志之一。她说:“第一次参加学会的会议,学到不少东西,开拓了思路,对回去开展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设想,我总的感觉是踌躇满志,事业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