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颢[1]2018年在《基于体裁分析的学术引言写作及教学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写作是高校学生在自己所处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后必然要经历的一项写作活动。但就目前背景状况来看,一方面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高校在中文学术写作教学上缺少配套的课程设置和相关的写作教学研究。留学生用非母语的中文进行学术写作不仅是学生的挑战,也是高校教师的难题。为了帮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外籍学生进行学术写作,同时为教师提供教材设计上的参考,本研究以学术期刊中的引言为研究对象,归纳本专业在引言部分的写作特点,将结果应用于学术写作教学中。语料来自于2016至2018年领域内发表的叁种重要期刊各10篇,即《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及《华文教学与研究》共计30篇。借鉴英文语篇研究中体裁分析(Swales,1900)方法,本文从宏观层面的语篇结构分析引言的布局安排,然后从微观层面考察引言在语言上的特点,从而分析作者如何组织文本,构成与目标读者沟通的语篇,最后尝试设计学术引言写作教学的参考材料。研究提出了本专业领域引言写作的结构模型,同时发现引言语篇主要由叁个语步构成。在每一语步内部,第一个语步中有叁个步骤,分别为确定中心议题、概括主题内容、回顾已有研究;第二个语步中有叁种可能出现的步骤,分别为指出差距或空白、提出问题、反驳前人观点;第叁个语步包含的步骤更多样,有通报当前研究情况、概述研究目的、指出本文结构、通报研究发现或结论、说明研究方法。相较于Swales(1990)的CARS模型,本文研究的中文引言步骤在使用上有所不同,语步方面则新增“提供背景知识”,用以为读者补充相关的知识概念或有关现象。论及语言特征,中文学术写作中存在常见的表达句式、客观正式的书面表达,以及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话语标记。两个层面的研究结果都应用于中文学术引言的教学设计中,作为今后中文学术写作教学研究的参考。
周惠[2]2016年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绕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界涌现出了诸多针对其语类特征、语篇结构、词汇语法偏误、培养模式与质量标准的研究。同时,由于国际上以英语作为媒介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流的情况日益普遍,国外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英语作为二语/外语的学术写作中的困难及其影响因素。但是,这些研究中,对英语学位论文的词汇语法偏误等语言问题关注较多,却忽视了较深层次的学术语篇评价与立场表达问题。学术语篇评价与立场表达指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作者在学术语篇中表明自我立场的同时也在进行与读者的动态互动,既包括对于某个实体或命题的作者观点阐释和态度表达,又涉及就这个实体或命题的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因此,对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术语篇评价与立场表达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拓展语篇评价意义研究的理论探索,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写作的现状,从而提出改进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建议,提高英语学位论文写作水平。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语篇评价资源分布与使用差异,探究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使用二语/外语进行评价立场的建构、态度情感的表达和作者-读者关系的协商时,呈现出的语篇评价意义的规律性特征,揭示二语/外语学术作者在这一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与学方面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语篇评价意义生成的主要词汇手段具有哪些特征?(2)语篇评价意义生成的主要语法手段具有哪些特征?(3)词汇语法共同作用下的语篇评价资源具有哪些特征?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学术语篇评价研究的文献梳理与述评,本研究阐释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核心思想,进而提出了 "学术语篇评价意义实例化理论模型"以及"语篇发生层面的学位论文语篇评价意义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自建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语料库(CEMTC)和本族语者学位论文语料库(NSTC)。CEMTC语料源自中国知网硕博论文库中来自我国7个不同地区共计50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NSTC语料源自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PQDT)数据库中由北美地区英语本族语学生撰写的共计50篇语言学与TESOL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本研究语料库总容量为1,675,748形符。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考察了学位论文语篇中典型的评价性词汇手段(包括标示名词、投射动词和评价性形容词)、语法手段(包括语气系统中的人称代词系统与情态附加语成分,以及情态系统中的情态动词)和词汇语法共同作用下的评价手段(包括学术立场语块和语法隐喻)。通过分析与讨论以上叁个方面、多个范畴的语篇评价资源的使用差异,深入探讨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语篇评价意义的规律性特点。通过量化与质化分析,本研究具体发现如下:(1)在使用频数上,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评价性词汇手段使用匮乏,尤其过少使用标示名词和投射动词;评价性形容词的结构模式也趋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体现出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储备的评价性词汇资源尚存在完备性与多样性上的不足。标示名词的过少使用表明,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浓缩命题信息、打造学术语篇抽象性上遇到困难,对于论辩型和语篇型标示名词的使用偏好和程序型、证据型以及观点型标示名词的使用匮乏也说明,我国英语学位论文语篇常常难以呈现清晰的研究立场,客观性较低、思辨性也有所欠缺。投射动词的具体使用差异表明,开启对话空间的投射动词没有得到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应有的重视,但是挤压对话空间的投射动词却被他们过度使用,只关注与持有相同意见的读者建立一致关系,却忽视与持不同立场的读者建立联盟关系,不利于与假定读者共同建构语篇的对话性和主体间性。评价性形容词使用的单一化表明,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二语学位论文语篇中的评价站位(positioning)过于偏向积极性、断言性、强加性,对于客观情态取向、试探性立场及研究者身份的建构明显不足,影响了立场鲜明度。(2)在使用频数上,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评价性语法手段使用过度,过多使用语气系统中的人称代词系统和情态附加语成分,以及情态系统中的情态助动词。从人称代词系统使用来看,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自我指称时较多使用we,但过少使用人称代词I,从而减损了作者的主体凸显度。在身份建构上,他们倾向回避人际风险较大的思想者及知者身份,而青睐人际风险较低的学生身份。就语篇互动性来看,我国英语学位论文语篇中的作者-读者人际距离较远,主体间性较低。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过多使用确定性情态附加语,闭合了语篇对话空间,而过少使用表达语篇协商性的情态附加语,如可能性情态附加语,难以介入读者共同建构语篇的对话性。核心情态动词及半情态动词的使用差异也表明,我国英语学位论文语篇不及本族语者学位论文语篇的对话性及主体间性强,立场的表达缺乏试探性与礼貌性,观点表述不够谨慎,也欠缺说服力。(3)我国英语学位论文中词汇语法共同作用下的评价手段使用趋势呈现波动性。就立场语块来说,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总体上显着过多使用立场语块,尤其是认知立场语块与评判语块,但少用模糊语语块,致使学术立场表达过于确凿,评价立场倾向于积极性,缺乏必要的协商性立场。同时,语块的共选机制也非常有限,类联接与搭配缺乏多样性,难以体现形式、意义与功能叁者之间的优选。就语法隐喻来看,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对概念语法隐喻的使用严重不足,导致语篇的信息结构建构低效,缺乏读者友好度,从而降低了论证说服力。综上所述,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语篇存在客观性、专业性、权威性、互动性与介入性建构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语篇主观性失衡,研究惯例生疏,身份意识模糊,表述直白武断,对话空间闭合。具体来说,本应该凸显自己的评价站位,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却偏好主观性的客观化,弱化主体凸显度;当需要谨慎地表达观点和降低人际风险的时候,他们却强化确定程度,体现高值的人际投入;协商的、开放的对话空间在本族语者学位论文语篇中俯拾皆是,但在我国英语学位论文语篇中却很少见。根据以上主要发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族语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对评价性资源的使用存在显着差异,体现出二语/外语学术语篇评价意义的规律性特点。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二语/外语学术写作中评价意义的协商与表达,在学术写作教学中提升语篇评价意识,并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指导。首先要强化学术写作的规范意识并加强读者意识,其次要树立学生作者的研究信心,再次要融入国际学术惯例,并采取加大目标语篇阅读量、避免强加性与确定性词汇语法资源的过度使用、排除母语负迁移影响等方法,促进我国较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外语学术英语写作实践。此外,本研究对我国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大纲内容修订与学位论文修改这两方面也提出了建议。总而言之,本研究课题在理论上深化了评价机制与评价意义发生的理论考察,拓宽了评价研究的范畴,在研究方法上丰富了基于使用的研究范式下的二语修/外语学术语篇对比研究,在实践上为增进我国较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二语/外语写作现状的认识和推进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学位论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王景丽[3]2017年在《中外英语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本导向词块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块作为语篇构建的基本单位之一,在语言产出尤其学术写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语篇功能。目前的研究鲜有从篇章组织和语篇结构的层面对比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学术写作中的词块使用。本研究基于Sinclair的词汇语法理论、Halliday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使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考察了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论文写作中文本导向词块的特征,探究了中国作者与英语本族语作者在使用文本导向词块组织语篇结构、形成文本衔接、实现学术语篇的交际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首先生成了英语本族语作者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文本导向词块序列表。对这一序列表中的目标词块进行频数、结构、功能和语篇分析,更加系统全面地呈现了英语本族语作者在学术写作中是如何使用文本导向词块的。结果表明,英语本族语作者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存在大量的叁词和四词组成的文本导向词块,它们具有典型的结构型式。英语本族语作者使用文本导向词块既实施了比较、推断、文本指示、架构、引用、呈述、表明目的等语篇行为,同时也指示了上下文之间的附加、因果、对比、推断等逻辑关系,还用于组织语篇结构和实现相应的交际目的。对特定语步/语阶中使用的文本导向词块的分析揭示了语言型式与语篇结构、体裁之间的共选关系。文本导向词块成为了具体功能和篇章结构的标志,是语篇组织功能的典型语言实现型式。对中国作者学位论文写作中文本导向词块的使用特征分析表明:首先,中国作者学术写作中文本导向词块的种类和频数总体使用不足,与英语本族语作者相比语言程式化程度较低、学术体裁的惯例化语言特征不明显。第二,中国作者除了结构子类“介词短语+of-短语片断”的词块使用过度,对其它大部分结构类别中的文本导向词块使用显着不足,尤其体现出名词化特征较弱的问题。第叁,中国作者在使用文本导向词块实现逻辑语义衔接方面存在差距,写作文本衔接不紧密、连贯性有待加强;对文献引证、比较、推断、呈述报道等语篇行为均实施不足,学术话语社会化有待提升。第四,在学术写作中使用实施特定语篇功能的文本导向词块时,具体词块的使用选择存在偏差,对部分高频词块过度使用和对大部分非高频词块使用不足揭示了中国作者学术词块使用能力未能持续发展。最后,中国作者的语篇结构意识不强,缺乏组织语篇结构的标志性词块,导致文本的连贯性不强,构建学术语篇结构的能力有待提高。本研究对实现语篇功能和语篇结构的词块型式的分析,将共选理论由词汇-语法层面扩展至元语篇、甚至文本体裁层面。将文本导向词块与学术语篇中的修辞结构相关联,在研究方法上是对学术语篇进行语言使用和语篇结构研究层面相结合的探索。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学术英语教学和学术英语写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张春芳[4]2012年在《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摘要不仅能使作者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助于审稿人审稿,帮助读者迅速判断文献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还能为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提供便利。英文摘要在国际间进行知识传播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叁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摘要写作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期刊摘要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尚无从翻译视角对学术论文摘要进行系统研究。目的:针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制定学术论文摘要英译原则,探讨摘要翻译策略,构建摘要翻译模式,以期帮助中国作者掌握摘要写作和翻译规则,提高摘要写译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方法:(1)采用文献法,概括和分析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研究现状以及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分析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摘要翻译的指导作用。(2)随机选取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影响因子大于1.0的90种中文期刊,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各30种,文章发表于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从写作规范、宏观结构和语言运用叁大方面对其研究型论文英文摘要质量进行调研,并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基于目的论以及国际标准ISO214-1976(E)和国家标准GB6447-86,探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从摘要的宏观结构和语言特征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建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模式,为译者提供较为清晰的翻译思路。结果:(1)国内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以及语言运用上存在的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不足。(2)功能翻译理论可用于指导学术论文摘要英译。(3)确立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目的论的“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是摘要翻译应遵循的“总则”。基于ISO214-1976(E)和GB6447-86有关摘要写作的规范和要求总结而成的“九原则”是摘要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体现摘要的体裁性特点、规范、客观、完整、准确、一致、简洁、正式以及与时共进原则。(4)制定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基于语步的选词选句策略用于各语步典型词汇和句型翻译;语序调整策略用于定语翻译和状语从句翻译;词类转译策略用于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确定一个动词,其余动词转换成非谓语动词或介词);时态、语态和人称的选择应以实现摘要各语步的功能为目的以及衔接策略用于语篇翻译,以符合英文表达习惯。(5)构建了一个基于“五步骤”的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翻译模式。该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明确“翻译纲要”、做好译前六项准备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双文本”分析、文本翻译、润色、加工以及对照摘要质量评价表审核译文。结论:功能翻译理论为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目的论的“总则”和基于两“标准”的“九项基本原则”对摘要翻译起到了规范作用;翻译策略有其各自的适用层面;“五步骤”翻译模式能够为译者提供清晰的“图式”。研究局限: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不够透彻;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篇体裁意识,另一方面可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学术写作教学中。此外,本研究探讨了关键词的标引和翻译原则。英译关键词应遵循规范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Lynne, Flowerdew, 段平[5]2017年在《使用体裁与词汇—语法教学方法指导研究生撰写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书》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对于学术人员和研究生来说,在影响因子高的着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学术写作项目越来越多地把学术出版英语(English for Research Publication Processes,简称ERPP),特别是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简称RA)体裁,作为其写作研究的目标。项目经费申请书写作是另一具有重大利益影响的写作体裁,因为发表研究论文常常依赖于首先是否能够获得从事项目研究的经费。然而,这一"幕后"体裁在研究和教学方面都尚未在ESP文献中有足够体现。本文阐述针对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生的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书如何设计与应用教学模块。该研究中的材料参考了项目经费写作研究的成果,并在教学中采用了斯韦尔斯体裁法。文章还概述了学生把词汇语法模式与具体步骤结构匹配的情况,简述了与词汇语法相关的两个问题:初学写作者对语料库语言的重复使用和在学术写作中对ELF(英语为通用语)类语言的识别。这两个问题在以学术写作为目标的ESP课程中值得注意和认真思考。
陈钰[6]2015年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学术写作中的身份认同发展》文中指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入中国高校攻读学位的学历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但目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的研究领域,对这一群体的留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汉语使用缺乏关注,对他/她们在高校的听课、发言、阅读和写作等不同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也缺乏研究。因此,本文尝试从学习者在专业学习中使用汉语进行论文写作(即汉语学术写作)入手,研究在中国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身份认同发展。本研究在社会文化视角下的第二语言社会化理论指导下展开。第二语言社会化理论认为,目的语的学习/使用与学习者在特定话语社团中的身份认同发展是第二语言习得与发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两个不同侧面,因此学习者在目的语社团中的身份认同发展与其第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一样,都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主题。在目前的第二语言学术写作研究中,围绕学习者身份认同的研究已陆续展开。但是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语学习者身上,常常将身份认同作为一个静态的、群体性的标签来研究学习者写作文本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更多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而本文的研究以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将身份认同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研究学习者在汉语学术写作中所经历的挫折、挣扎,最终成为所在专业的话语社团成员的经过。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质化个案的方法,对叁个在中国的S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汉语学习者的论文写作进行纵向追踪,并将叙事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发现:(1)二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和非线性的特征。与母语者不同,他/她们的身份认同发展常受其之前的母语或二语学习/使用经历的影响;在进入新的话语社团时又常处于和社团内的母语者成员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之中;最终虽然成为了目的语话语社团中的一员,但总是保持着其二语者的特征。因此,对二语学习者来说,他/她们的身份认同发展是一个比母语者更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2)汉语学术写作这一语言交际事件中的语境、活动和交际者等因素,通过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互动协商"过程对其身份认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促使二语学习者在新的话语社团中从"依附"转为"独立"。(3)受身份认同发展的影响,二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策略运用和语言表达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了其语言运用能力受身份认同发展影响所呈现出的个性特征与社会性特征的结合。我们对汉语学习者身份认同发展的研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依然属于一项尝试性的研究。因此,我们提倡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质化的研究方法开展对汉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从而为高校开设针对学历留学生的学术汉语课程提供借鉴。
林生淑[7]2016年在《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学术名词短语使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名词短语可以通过前置和后置修饰这种简洁、经济的方式将复杂的信息“打包”进短语结构。基于大型语料库的历时语言变化研究表明,近300年,学术写作中的名词短语修饰语使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十八世纪的学术写作中定语形容词使用逐渐增多;近100多年来,名词、介词短语不仅在使用的“量”上有了大幅度增加,而且意义和功能也得到拓展,例如,抽象意义名词作为修饰语的用法在二十世纪写作中大量存在。基于大型语料库的对比研究表明,学术写作所形成的独特语言风格是压缩性名词短语结构,即使用形容词、名词和介词短语做修饰语。压缩性名词短语的普遍使用与学术写作的特殊语言输出条件以及语言的经济性使用密不可分。与此同时,近两年学术界重新审视了英语句法的复杂性,认为英语语言的复杂性应该是多层面的,名词短语的使用被视为衡量高级语言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预测写作质量。可以说,将小句可以表达的信息转化成形容词、名词和介词短语修饰语体现了一种高级的语言能力。语域对比和句法复杂性两个角度的研究奠定了名词短语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名词短语开始以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语体特征方面的研究通常以语篇大小衡量学习者在名词短语使用和修饰语使用上的特点,这一研究角度更显宏观。同时对抽象名词的研究关注具体短语模式的语篇功能。搭配角度的研究关注“形-名”、“名-名”使用典型性和准确性等更加微观的层面。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培养了短语能力才能接近本族语表达。在具体的学科领域,能否使用典型的短语体现了写作者的权威性和学者身份、以及被话语共同体接受的程度。本研究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术名词短语上的使用特点。国内对名词短语作为学术写作语体特征和句法复杂性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纵观国内外,在名词短语实证研究方面的一个突出空白就是缺少对学术名词的研究。学术名词是指在学术写作中普遍使用但又不同于通用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的那部分词汇。学术词表的创建备受关注。近两年由Gardner&Davies(2013)新创的学术词汇表Academic Vocabulary List(AVL)基于近20年左右的学术写作大型语料库,代表了当今学术写作高频用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高频学术名词将对教学产生实际意义。学术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于英语本族语者是个挑战,作为二语学习者利用英语进行学术创作无非又增加了一道语言关。国内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硕士阶段的写作研究暴露了他们在语言使用各个层面的问题。短语和搭配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学科和语域特点,国外研究者也极力主张在长篇写作中研究高级语言能力。本研究对此领域的贡献正体现在,在具体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内创建大型语料库对研究生论文中的学术名词短语使用进行研究。为实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创建了各约200万词的应用语言学论文语料库,包括学习者语料库,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语料库(简称CCEPT,Corpus of Chinese English Postgraduates‘Theses)和作为参照的语料库,国际期刊研究论文语料库(简称CRAIJ,Corpus of Research Articles from International Journals)。CCEPT中的论文平均分布于我国985、211和普通院校的英语专业,CRAIJ均来自国际权威应用语言学期刊。本研究基于词频确定应用语言学研究论文中高频使用的47个AVL学术名词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一定量的词汇有助于将研究置于可操控的范围之内,且以词汇作为比较基础有助于明确研究生在词汇使用上的差距以及未来的词汇学习目标。在本研究中,以学术名词为中心词的名词短语被称作学术名词短语。本研究提出如下四个研究问题:(1)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学术名词短语是否具有压缩性结构特征?如果有,有什么样的特征?研究生使用小句修饰的情况如何?(2)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有多项修饰语的学术名词短语模式的使用情况如何?(3)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国外期刊研究论文中的高频学术名词短语?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高频学术名词短语使用情况如何?(4)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术名词短语使用上有什么其它特点?语料库检索工具主要使用了功能强大的Power GREP和附码删除工具,分析软件包括卡方检验计算器和Excel。语料库检索数据结合了详细的人工分析、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名词短语修饰语使用体现了压缩性结构特征,短语修饰语类别的选择顺序与期刊研究论文一致:前置修饰以形容词为主、其次是名词,后置修饰以介词短语为主。但是研究生使用的具体短语性修饰类别和期刊研究论文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研究生过度使用名词修饰语,形容词修饰语使用不足,of以外的其它介词使用差异大。在小句修饰上,研究生论文和期刊研究论文一样,使用限定小句多于非限定小句,具体差异表现在:研究生论文中wh-定语从句过度使用,而that从句、不同类别的非限定小句修饰使用不足,包括V-ed/V-ing结构和不定式修饰。这说明中国研究生对应用语言学论文写作中的名词短语语体知识还不够完善。第二,在有多项修饰语的学术名词短语模式使用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叁点。(1)当中心词前有形容词修饰时,使用后置修饰的可能性比中心词前有名词修饰时更大,这一点上,研究生论文和期刊研究论文一致,但是当有形容词修饰时,研究生使用后置修饰显着偏少。(2)兼有多项前置修饰的名词短语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比例都不算太高,但研究生使用还是明显偏少。研究生使用“形-形-AH”显着少于期刊研究论文,而使用“名-名-AH”显着多于期刊研究论文,并在使用“形-形”序列修饰时出现较突出的形容词排序错误。(3)兼有多项前置修饰时,研究生使用后置修饰的比例显着少于期刊研究论文,表明汉语母语中前置修饰的单一化结构特点淡化了研究生对后置修饰的使用,尤其体现在“形-名-AH”和“形-形-AH”两种短语模式对后置修饰的使用上明显偏少;同时,这种堆积修饰语的名词短语模式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比例较小。第叁,对于期刊研究论文中的高频(≥15)学术名词短语,研究生能使用其中的73.7%,这其中有28%是作为低频短语使用的,仍有26.3%的高频名词短语未能在研究生论文中得到体现,这一结果表明研究生应继续加强对应用语言学论文中高频短语的使用。研究生使用的高频(≥15)学术名词短语中的83.5%在期刊研究论文中得到体现,表明研究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平时阅读英文文献中的短语知识转化成语言输出;研究生论文中的一部分专有高频学术名词短语(即未在期刊研究论文中出现的名词短语)体现了英语本土化表达特点。这些本土化表达无助于学术论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少使用。第四,研究生在学术名词短语使用上表现出四大特点:(1)学术名词短语使用的类型低于期刊研究论文,表现在语言学专业技术词汇使用少、形容词修饰语缺少语义过渡性词汇。(2)使用的名词修饰语过度集中在英语教学和语言技能相关词汇上,这部分词汇使用比例占到名词修饰语的24.8%,抬高了名词修饰语的使用比例,因此,研究生使用的名词修饰语―量‖过了,但是使用的质量并不高;(3)对于绝大多数中心词,存在高比例使用个别高频修饰语的情况,即―扎堆‖使用,且频数排序相邻的高频修饰语之间呈现使用比例悬殊过大的―陡坡‖式特点;(4)研究生论文中的不当短语和错误短语使用同样较突出。基于以上主要研究发现,在加强高级英语学习者名词短语语体意识的同时,更应该做的是纠正对某些修饰结构的偏误认识,例如要重视对学术写作中定语形容词的使用;在强化语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放在修饰语使用的正确性、典型性、多样性这些更体现―质‖的层面上;在短语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高质量英语论文的大量阅读和语料库工具的应用,同时,亟待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论文选题的广度,从而借鉴吸纳国外研究论文中出现的常用名词短语。
刘佳茜[8]2012年在《基于体裁的中美学生个人陈述语篇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语言学界对个人陈述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在中国,求学的国际化也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出国留学深造。在申请英语国家的研究生时,需要提交一份个人陈述。个人陈述,也叫求学申请信,作为一种学术推销体裁,它是申请学校过程中的重要文件之一。然而,中国学生对这种特殊类型的学术写作很陌生,造成申请过程中,因个人陈述未能展示真实的自己被拒绝申请。在美国大学,有专门的老师为毕业生提供写作指导,而中国学生只能靠一些写作指导书或网络在线修改服务。目前只有少数论文对个人陈述做综合研究,对比研究的论文就更少。在本文,作者将把个人陈述作为一种特殊体裁做综合分析,文中使用的语料是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到的,其中有20篇中国学生个人陈述和20篇美国学生个人陈述。本研究是基于语步分析方法和对比修辞对两组语料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首先使用语步分析法对中美学生的个人陈述分别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两组样本的体裁结构,然后统计每个语步出现顺序和使用频率,最后通过对比和比较,总结中美学生个人陈述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语料库软件工具,统计中美学生个人陈述中每个语步的情况,然后对比分析,最后的出两组样本的用词特点,最终解释中美学生个人陈述之间的差异。
焦双静[9]2017年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日渐深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英语在国际交流和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学术领域各学科的主要着作、期刊论文、研究成果等大都以英语为媒介公开发表,由此可见,需要使用学术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广泛,这也为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提出了要求。同时,任何课程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的。所以,在研究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运用需求分析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需求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采用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进行调查,试图解决以下叁个问题:第一,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现状如何以及学生对其满意度如何?第二,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有哪些?第叁,学生的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在个体因素(学校类型、专业)上是否存在差异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目前的英语课程不能完全满足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第二,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需求有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第叁,不同学校和专业类型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有一定差异性。对此,笔者尝试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根据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具体需求开设。其次,尽量以学术语境中真实活动任务为主,以真实材料为主,以小班额为主,开设时间尽量从研一开始;应该将综合英语与通用学术英语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最后,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后,笔者以期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建议,从而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培养高端的英语人才作出贡献。
于建平, 徐贵福, 白凤霞[10]2011年在《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阐释了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了大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大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差;(2)学术写作不符合学术文体写作规范,对学术论文体裁特征不了解;(3)学术写作中缺乏与读者的互动;(4)对学术写作缺乏学习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目前英语学术写作教学的改进建议。旨在改进目前的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基于体裁分析的学术引言写作及教学应用[D]. 李颢. 浙江大学. 2018
[2]. 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D]. 周惠.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 中外英语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本导向词块的对比研究[D]. 王景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4]. 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 张春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5]. 使用体裁与词汇—语法教学方法指导研究生撰写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书[J]. Lynne, Flowerdew, 段平. 中国ESP研究. 2017
[6].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学术写作中的身份认同发展[D]. 陈钰.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学术名词短语使用研究[D]. 林生淑. 苏州大学. 2016
[8]. 基于体裁的中美学生个人陈述语篇对比分析[D]. 刘佳茜. 黑龙江大学. 2012
[9].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D]. 焦双静.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
[10]. 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于建平, 徐贵福, 白凤霞. 教学研究. 2011
标签:外国语言文字论文; 研究生论文; 翻译专业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翻译理论论文; 语言翻译论文; 考研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语料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