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批零关系的演进及对我国批发企业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方国家论文,企业改革论文,启示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售商绕过批发,“零售自采”是当前造成国有批发企业陷于困境的关键因素,因此按经济规律的要求理顺批零关系是重振国有批发商业的必由之路。研究西方国家批零关系的演进及其变化规律,对我国批发企业改革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批零关系的演进
(一)批零分离后,批发商掌握流通主导权。根据西方流通主导权理论,流通主导权可以分为生产商主导型、批发商主导型与零售商主导型三类。商业发展史的资料表明,在19世纪80年代零售革命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流通主导权掌握在批发商手中。批发业与零售业的分离,是商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欧洲,这一变革发生在18世纪,在美国,这一变革稍晚,于19世纪初发生。当时,由于生产商与零售商的规模均很小,且布局分散,对批发商的依赖性很大。批发商则由佣金商逐渐变成自营商和包买商,不仅控制了零售的货源,而且还控制了部分生产。在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批发商进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批发商对美国销售业的支配达到了顶峰。在批发商主导型的流通体制下,批发商与零售商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到了百货商店兴起之后,出现了某些大型批发企业向百货零售业务渗透的现象。但这种批零兼营的现象只局限于一些大批发商,因而在总体上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界限仍然是泾渭分明的。
(二)零售革命后,流通主导权易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零售业的现代化过程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上世纪末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大店革命”;第二次是本世纪20年代进入高潮期的“连锁革命”;第三次是本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的“超市革命”。这三次零售革命的共同特点是零售业追求大型化、规模化。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大零售商逐渐摆脱了对批发商的依赖,他们绕过批发商,直接从生产商那里采购,使批发商的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除了大零售商之外,大生产厂商也向批发商发起挑战。1860年以后,美国的一些制造厂商,如制造农业机械的麦考密克公司和制造缝纫机的辛格公司,为了扩大销售和保证售后服务,开始建立自己的批发机构。到19世纪90年代,消费品工业中的许多大公司也建立起他们自己的批发机构。在大零售商与大生产商的两面夹击之下,专职批发商的经营规模逐渐萎缩,随着零售商的日益壮大,流通主导权从批发商转移到零售商手中。
(三)批发商的分化与联合。在整个批发业日益萎缩的情况下,批发商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批发商转变为制造商的批发分支机构或制造商的销售代理;另一部分批发商成为大零售商的采购代理;还有一部分小批发商,坚守专职批发阵地,削减服务内容,发挥有专长的服务项目,转型成为“有限服务批发商”。最后一部分专职批发商走上了联合的道路。传统的专职批发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为了与制造商批发机构相抗衡,中小批发商开始联合起来,组建了“批发联合公司”,从而在批发业中也出现了大型化、规模化的趋向,而且这一趋向至今没有减缓的迹象。批发商联合的重要途径是横向兼并,从而使批发企业的规模扩大,数量减少。1978年,全美国大约有1 400家杂货批发商,至1988 年只剩300多家。1987年,美国有36.4万家批发企业,到1993年,只有28 万家,短短6年就减少了8万多家。批发商的联合,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也相当普遍。
(四)批零一体化:批发业与零售业的相互渗透。批发商通过横向一体化,出现了一批大型的“批发联合公司”,大大提高了批发市场的集中度。1982年全美最大的8家批发公司的批发额占全部批发总额的7.8%,1987年增至9%。 大型的批发企业具备了向零售领域延伸的实力。零售商的横向一体化是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进行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零售连锁集团,零售市场的集中度也大大提高了。在美国,以基尼系数表示的零售业集中度,1958年为0.718,1977年上升到0.768。在德国,10大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总零售额的比重达86%,英、法两国也分别达到了64%和59%。零售业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向批发领域延伸的实力。因此,批零相互延伸的批零一体化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批零一体化以契约联结型为主,如批发商发起的“自愿组合连锁批发”,零售商发起的“批发合作社”、“联购分销中心”等。资产联结型的批零一体化随着批发联合公司与零售连锁集团的大型化和规模化而逐渐增多,如批发商开发“直营店”,零售连锁集团开发配送中心等。
综观西方国家批零关系的演变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批零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是由批零对立向批零一体方向演进;批零对立时期的主旋律,是批零相互竞争与排挤;批零一体时期的主旋律,是批零相互联合与协作。总之,由竞争到协作,由对立到联合,是批零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规律。
二、西方国家批零一体化的主要类型
批零一体化可以分为由零售商向批发领域延伸的“零售延伸型批零一体化”和由批发商向零售领域延伸的“批发延伸型批零一体化”。为借鉴国外批发商的纵向一体化经验,本文对零售延伸型批零一体化暂且不论,把侧重点放在对批发延伸型批零一体化的分析上。
(一)契约一体化:批发主导型的自愿连锁。批发主导型的自愿连锁,又称“自愿组合连锁批发”,是西方国家批发延伸型批零一体化的主要形式。美国商务部对这类自愿连锁的定义是:由批发企业组织的独立的零售集团,该集团的成员零售店铺经营的商品,全部或大部从该批发企业进货,而该批发企业必须向零售企业提供规定的服务。
在美国,批发主导型自愿连锁是杂货批发商联合小零售店以抵抗连锁超市扩张的产物。由于连锁超市的兴起,其采购机构对杂货批发商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许多小零售店也被逐出了该行业。这些杂货批发商为了抵抗超市的扩张,自愿联合起来,并动员小零售商参与。美国最有影响的自愿连锁组织是“独立杂货商联盟”。这个组织的核心批发企业是美国第四大食品杂货批发商韦特罗公司。1976年共有加盟零售店700多家,这些零售店中平均86%的进货额购自韦特罗。在1990 年前的15年中,只有15家加盟店被迫关闭,与其它小独立零售商相比,其生存率显然要高得多。
继美国之后,日本的批发主导型自愿连锁从50 年代开始建立, 到1991年已发展到44家连锁集团。德国从1960年开始出现的“自愿组合连锁批发”,以经营食品、纺织品、家用电器为主。
在这种契约一体化的自愿连锁组织中,批发商尽管掌握着控制权,但加盟店均保持各自独立的地位,集中化管理的程度很低,加盟店的自由度较大。许多人认为:这些特点正是批发主导型自愿连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资产一体化:批发直营的正规连锁。实力强大的大型批发联合公司也采用资产一体化的途径向零售领域渗透。通过投资兴建零售商店,兼并中小零售店,合资经营、租赁店铺,组建批发公司的“直营店”体系。美国的多数食品批发商都有直营的超级市场。全美最大的食品杂货批发商、同时又是全美第14大食品零售商的“超值”(Super Val-ue)公司就是一家以资产一体化为主的批零一体化组织。1994年,“超值”公司拥有258家食品商店,分布于29个州,全年净销售额达159.4亿美元。同时,这家公司拥有配送中心35家,直营的食品商店几乎全部从配送中心进货。
由于开发直营店需要巨额投资,制约了资产联结型的批零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因此,多数大型批发商同时采用资产一体化与契约一体化两条途径向零售扩张。如美国南地(Southem Land)公司开发7—11 方便店,1/3店铺为直营店,2/3店铺为加盟店。这样,随着批零一体化的发展,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的界限已不象从前那样清晰,只能按其主营业务来区别其归属。
三、国外批零一体化对我国批发企业改革的启示
(一)批零一体化是提高批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在国外商业发展史上,“批发无用论”的观点不止一次在流通理论界流行,但批发业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从绝对值看其经营规模一直在扩大,这其中,批零一体化功不可没。在我国,90年代初批发业陷入困境以来,尽管在县级商业系统也推行过“批零一体化管理”,但基本上没有成功,真正较成功的改革不是“一体化”,而是“母体裂变、单体承包”。难道批零一体化在我国行不通吗?
应该指出,我国90年代初的批发业困境与国外商业史上的批发业困境,其背景是不同的,国外批发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流通产业按经济规律演变的结果,而我国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而引起的。因此,“母体裂变、单体承包”作为适应体制转型的对策,其成功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体制完全转型之后,在市场经济下运行的批发业是否会面临如国外批发业那样的困境呢?笔者认为,这样的结局必将成为现实,因为这是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借鉴国外经验,从战略角度考虑,实行批零一体化是提高批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二)重点发展批发主导型的自愿连锁。在批零一体化的两种类型中,资产一体化的一大弱点就是所需资金投入较多。我国的批发企业一般都是资金紧张、高负债运营的,因此,我国应该重点考察契约一体化的可行性。在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契约一体化比资产一体化为数更多,规模更大,影响更广。而我国的契约一体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原因主要是契约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影响契约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包括法律环境(法律是否健全、执法是否严格),社会环境(社会对契约是否尊重)、行政环境(政府是否维护契约);二是契约参与方的力量对比,如果一方具有控制其他参与方的能力,则契约可以较为稳定,例如批发方是某些名牌商品的总代理,则可以凭此控制分销零售商;三是相互之间依赖性的强弱,如批发商通过向零售商提供多种服务,提高零售商对批发商的依赖性,这样,契约就不易破裂。
上述三个因素中,对批发企业而言,第一个因素为不可控因素,后两个因素是可控因素。因此,要使契约一体化的批发主导型自愿连锁得到较快发展,应该在可控因素上改善条件。近几年来,形势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批发商掌握了许多名牌商品的总经销权与总代理权,增强了对零售商的吸引力,而且,批发商的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小零售商越来越依赖批发商。因此,契约一体化的批发主导型自愿连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标签:批发零售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