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构_大学生论文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构_大学生论文

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人格重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重构论文,人格论文,大学生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网络时代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康人格能保证个体良好地适应环境,并全面发展。坚强的毅力,必胜的信念,奋进向上的精神,这些人格特征是人格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21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社会将急剧变化,新观念、新矛盾、新问题将不断出现。社会关系将更加复杂,竞争将更加激烈,更需要注重人的心理因素,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在网络信息时代,提高人的素质,追求健康人格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其在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反映了人格作为主体,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存在状态,是社会个体通过言行不断实现的过程。网络时代的发展呼唤一种新型的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在个体人格内部形成较为有效的平衡,另一方面更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经济、文化各项要素的协调发展来培养健康人格。由于受网络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生活方式都会显现出新的特点,这会给教育者带来新的问题。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认识与处理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的人格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 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重构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制度等是影响健康人格形成的宏观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大众传播工具等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微观因素。因此,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解决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适应网络时代的素质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网络系统。

在21世纪,网络教育已成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强大动力和有效手段,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为了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通过校园局域网、教育网站、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形式等进行健康人格的教育熏陶,形成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网络系统,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的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网络上的大学生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培养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网络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式”向“交互式”转变,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平等、互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偏重于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甄别、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就教育方式来说,更多的是渗透在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两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电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潜力,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在网络上聊天和对话开展思想交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活。此外,我们还可以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政治性教育内容制成为多媒体软件,进入网络,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创造力;甚至还可以打破陈规,将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内容“嵌入”电脑游戏之中,以利于大学生在学习、娱乐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网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人格的自律行为,提高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

就目前状况而言,大学生网络道德感弱化倾向明显,污言秽语网络聊天、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电脑病毒、充当黑客等行为时有表现。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加强学校网络技术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和疏导作用。首先,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进学生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让它成为学生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并且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的主阵地。其次,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虚”与“实”,提高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再次,在可能的条件下,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过滤,防患于未然,使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增加“网风”、“网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抗诱惑能力。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增加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提高道德批判水平,养成道德自律。

我们知道,人格的特点是由社会赋予的,离开了由人组成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人格。同时,人是具有意识能动性的,与他人产生一定社会交往的同时,自身也在进行选择,有一个去粗取精、净化和自律的过程,以使人格和社会协调发展。但伴随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消极腐朽的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也沾染了人的头脑。这些消极面与传统的腐朽观念相结合,容易造成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激化社会矛盾,使得健康人格难以形成。面对网络世界的负面效应对人格的冲击,人格的自律成为必然。

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只有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对各类信息具有甄别力,才能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大学在设置网络技术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开设网络伦理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理智上网、高效上网,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获取、运用有益的信息,使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不断提高甄别能力。以最终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在腐朽生活方式的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提高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

第三,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法律保护和预防网络犯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本维系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的感情调整就不得不屈从于法纪法规的理性规范,这是因为在网络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是自然朴素和真实的关系,而是网络环境下的自觉自为的关系。此种自觉自为的关系需以法制的理性规范为前提,作为个体来说,则要求严格遵守法规法纪,在人格上应表现为一种法制人格。在网络社会中,网络运行领域的扩大和个体之间社会交往的环境变化,使得理性规范即法制调整成为必要。也要求法制法规日趋健全和完善。这一要求积淀在人格上就形成一种法制人格。拥有法制人格的个体须以法规法纪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保证网络的有效运行,确保社会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主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弱,自我表现欲较强,法制观念淡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隐入网络犯罪;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缺乏有效法律制约,大学生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人格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应尽快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正面占领引导,更新网络技术,尽量以一种愉悦、平等、关爱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在网络世界里趋利避害,健康成长。首先,必须对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进行“过滤”。同时,加强网络管理,制定有关法律规章,确定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其次,加强规范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形成网络法制联盟;采取强制性手段,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最大限度地阻止不健康的信息与大学生接触。再次,建立“网站分级系统”,从制度上保护大学生的网络健康。我们必须通过技术、行政及法律手段“正本清源”。

第四,构建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价值参照系,建立完善的心理保健体系,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人的尊严感和合作协助精神。

在网络时代,健康人格价值参照系的确立必须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并得到大学生理解和认同。首先让大学生确立理想人格作为精神支柱。其次,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理想人格设计不同层次的人格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参照系。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关系,实现自我与社会的融合,在高度统一中充分实现个体的个性。同时,要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完整的、明确的、符合网络时代需要的价值体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成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调动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力量配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咨询。与此同时,要构建合理的知识、技能体系,实现学生科学心理结构优化,改革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一些可操作性、研究性的课程,通过实践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独立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向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心理保健外部环境,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格的力量和作用在于促进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而社会的发展需要健康人格提供一种和谐的力量来支持。创造性是社会进步条件下健康人格的首要因素。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人格的创造性力量尤其重要和突出,因为只有有所创造和突破,才能有所发展和进步。所以健康人格要求个体能正确地面对现实,自觉地进行人格整合,促进人格的健康和完善。人的一生有限,从与他人的关系中,从积极的创造中,从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中,便能领悟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自己充实起来。尊严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尊严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权利、主体价值和社会作用认识和了解后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尊严感缺乏,势必形成一种惰性力,使人自卑自弃,导致人格的沉沦、失落、畸形。尊严作为一种力求使自己完善的人格力量,能促使人们做出善的行为选择,在生活中表现出刚正、诚实、智慧、勇敢,能够在人格被侮辱、侵犯之时,燃起奋力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激情,产生“士可杀不可辱”的正气。合作精神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人格与社会和谐的连接点。人格的创造性、尊严感没有合作就不会表现出来。我们强调健康人格的创造性、尊严感,是为了社会的有序和进步,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和与社会、与他人合作的人生态度。在网络时代,社会化突出,人们的交往更是多样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与社会,这就更需要合作精神,任何单兵作战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合作精神是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和表现。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对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懂健康人格教育艺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辅导员队伍。

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大学健康人格教育必须努力适应信息科学技术的革命。所以,建立一支具有高信息技术素质的健康人格教育工作队伍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心理学理论水平;深入了解网络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能以敏锐的思维,迅速地抓住学生网络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勇于探索,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此外,队伍建设要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注重选拔精通网络技术的科技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不断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标签:;  ;  ;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构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