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贞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同心镇沙村小学 广西 梧州 543305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45-02
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要求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让学生进行改题、编题、变题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里宁指出:“[1]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可见,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初中阶段目标中提到:“[2]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1]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创新的教学氛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和自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人类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一离开水、阳光、和空气,人类的生命就不能延续。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知识就不能连贯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讨论等过程来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其二、要多为学生提供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
互相合作学习是当代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共同研讨,互相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和发展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共同操作、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来促进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合作意识、创造精神,产生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1]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满足“学生渴求知道未知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
兴趣来源于思维,而思维又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比较恰当的问题,比如,提出“让学生伸一伸手,就能拿到东西”之类的问题。当然,问题难易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分简单,这样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信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问题而思考,并提出新疑问,便会自觉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境界。
2、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屡屡得胜,学生对学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如果在学生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开展“对称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活动,在课堂中或课外讲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或数学家的笑话、逻辑推理故事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明白
四、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探索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先不要急于评价,得出结论,而是主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应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爱“插嘴”,教师应从正面思考,理解为学生思维敏捷,而不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并当场表扬学生的思维敏捷,要求全体学生向他学习。
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给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多表示一些赞许。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
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题,来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在你学习中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是否有学习兴趣;通过“你能把某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么?”来评价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通过“你能说出生活中、社会生产中、科技发展中应用数学的例子吗?”来评价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你能总结出一种或几种你认为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吗?”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策略,是否具有学习能力;通过“如果还有你认为更好的,非常欢迎你把它写出来”,来评价学生不受教师思维局限,鼓励学生创新的能力等。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就容易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敢于求异、质疑和总结,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罗杰斯提出:“[1]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尤其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包括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六、抓好双基训练、开展创造性活动、训练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证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互相促进的。一般来说,知识越多越熟,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就越高。如果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能转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能运用自如时,就能扩大思维的发散面,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双基教学。例如:在同类项概念的教学上,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练习——练习(1):某种数学练习本每本x元,王强买5本,张花买2本,两人一共花多少钱?(5x+2x),上述结果能不能进一步化简呢?练习(2)化简多项式-4abX2+3aXb2 ,第二步,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以上两式都能分别合并成一项吗?根据是什么?这些能合并成一项的项有什么特点?(2)-4abX2+ 3aX2b能合并成一项吗?第三步;揭示本质,给出同类项的定义。“[4]数学教学中,在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基础上,也要训练发散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发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创造力也就越高,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我们要经常精心选择习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型和开放型等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外国教育资料》,2004年第6期。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师大出版。
[3]摘选《江总书记讲话》。
[4]《创造力的培养》,李毅红等主编,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陈翠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