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特征研究_市场战略论文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特征研究_市场战略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Ramp;D战略的特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华论文,跨国公司论文,特征论文,战略论文,Ram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我国凭借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以及日益改善的软硬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

随着在华系统化投资的不断深化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大跨国公司为保持和扩大自身技术优势,在不断扩大在华投资规模的同时,开始逐步提升投资层次,将投资重点由加工制造逐步向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等“微笑曲线”的高端领域延伸,其中来华设立R&D机构是其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截至2004年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R&D机构已接近700家,根据李安方的调查统计,其中具代表性且规模较大的有141家。本文以这141家跨国公司R&D机构的数据为例,对我国外商R&D投资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主体集中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设立R&D机构的主体主要为“三极”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大型跨国公司。以141家外商R&D机构为例,美国为72家,占总数的51%;其次是欧盟国家37家,占总数的26%;日本为21家,占总数的15%。事实上,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D机构最多的国家,也正是在我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见表1)。以在华R&D机构的数量为衡量标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数量与各国在华FDI金额正相关。

表1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数量与在华FDI金额的相关性

国别美国 日本 欧盟

R&D机构数量(个)72 21

20

FDI金额(亿美元)432404 263

R&D机构数与FDI金额的比例

0.167 0.0520.076

注:1、“FDI金额”指截至2003年对华FDI总额。2、为便于分析,这里的欧盟仅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

资料来源:根据1990~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在R&D投资规模上存在差异。早期在我国设立R&D机构的跨国公司大部分来自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地区的跨国公司较早进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并已完成了生产本土化和营销本土化的布局。出于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的考虑,这些跨国公司开始率先实施R&D本土化战略。

当欧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已初具规模并占领市场先机后,一直处于观望的日本跨国公司因害怕在我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落后于欧美对手,也开始加快进行R&D投资的步伐。日本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R&D机构不仅在步伐上落后于欧美,而且其数量和规模也不及欧美跨国公司,其主要原因是欧美国家与我国文化差异比较大,其现有产品很难满足我国市场的特殊标准和偏好,需要在我国设立R&D机构,针对我国市场的特殊偏好重新R&D,才能使其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相比之下,日本对我国的文化比较熟悉,消费习惯差别不大,对于设立适应型R&D机构的动机不及欧美国家强。从表1可以看出,R&D机构数与FDI金额(亿美元)的比例,日本最低为0.052,明显低于美国的0.167和欧盟的0.076。此外,日本在我国设立的R&D机构由于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从事应用型研发,而几乎没有从事前沿研究的R&D机构。

布局明显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区位分布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在进行R&D机构的区位选择时,跨国公司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原则和市场规律,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科研实力、科研基础设施以及科研人才上的比较优势,将R&D机构布局于能为其全球化战略作出最大贡献的地区。

因此,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的宏观区位一般倾向于选择市场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制度环境较好以及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中观区位一般倾向于选择接近生产基地、接近竞争对手以及科技资源丰富的城市,微观区位一般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最完善,知识、技术、人才最密集的科技园区,以最大限度地为其全球一体化生产、销售和技术垄断的国际化战略服务。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分布状况。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领先、科技资源丰富、FDI密集的城市科技园区中。分布在147个城市的141家R&D机构中,北京、上海分别为57家和43家,二者之和占到了总数的68%;随后为广东省22家,江苏省15家,其他城市10家。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区位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不同的跨国公司设立海外R&D机构出于不同的动机,因而在选择R&D机构的区位时考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总的来看,跨国公司在我国选择R&D机构的区位时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拥有良好的R&D环境。R&D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基础设施和技术配套设施,软环境是指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主的制度环境。一方面,北京、上海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基础、技术配套设施,信息沟通便利,便于跨国公司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东道国政界和商界的信息,以及国际最新技术动态。另一方面,北京和上海分别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城市各项制度都相对完善,有助于跨国公司降低交易费用,封锁技术溢出。

拥有充足的R&D资源。R&D资源包括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北京、上海是我国R&D资源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国内数量最多、实力最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而且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首选之地。

接近市场。这主要指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得到样本和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等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北京、上海分别是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属于GDP居全国前列的一线城市,市场空间大,消费观念新, 因而成为许多新产品的试点投放城市。在这两个地点设立R&D机构便于跨国公司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尽快将R&D成果产品化。

接近竞争对手。接近行业内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以便吸收竞争对手的技术溢出。由于技术溢出具有随着距离的缩短而增加的近邻效应,导致同行业R&D机构的设立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一个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的设立,往往会诱发业内其他竞争对手追随性R&D投资,从而在北京、上海出现了R&D机构集群的趋势。

行业突出

受母国与东道国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制约,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和市场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电子、医药和生物行业R&D活动的国际化程度最高。我国的情况与之类似,跨国公司R&D机构主要集中在技术、资金密集的IT、化工、医药、汽车等行业,但医药行业R&D机构的密集程度不如国外高。对此,我国学者薛澜曾从知识供应的角度作出了解释,认为我国医药行业跨国公司R&D机构少是因为我国还缺乏这方面的专有人才。在141家R&D机构中,IT行业所占比重最高,达到104家,随后依次为化工行业16家、医药行业8家、汽车行业6家。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主要集中在IT行业的现象并非巧合,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在IT行业的R&D资源供给方面存在比较优势

在信息技术这种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行业中,科技人才的供应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在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上的教育与科研水平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高素质的IT人才,直接吸引了大量以利用我国R&D资源为目的的跨国公司R&D机构落户。在直接聘用优秀人才的同时,这些跨国公司还大力建立和发展与我国高校和R&D机构的技术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我国IT行业的R&D资源。例如,微软中国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微软—清华多媒体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微软—浙大视觉感知实验室。

IT行业内跨国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我国,IT行业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力度最大和所占市场份额最高的行业之一,跨国公司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由于IT行业具有技术更新节奏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价格下降幅度大的特点,跨国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不仅要有成本和质量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有R&D优势,以保证在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为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来华设立R&D机构是IT行业跨国公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IT行业我国有许多特殊的规格与技术标准

我国经济、文化、技术、法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有许多不同于世界市场的规格与技术标准。例如文字的特殊性使我国成为一个独特的市场,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跨国公司必须在我国设立R&D机构,重新R&D,才能使产品适应我国市场。我国凭借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吸引了大量以占领我国市场为目的,而在规格与技术标准上存在差异的跨国公司来华设立R&D机构。

倾向独资

独资R&D机构是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最成熟、最集中、最高级的形式,也是其在东道国本地化的终极形式。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R&D投资的初期,由于对我国的市场、政策环境还不熟悉,且我国政府对股权比例有严格限制,一般选择与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R&D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不能完全控制研发方向、封锁技术溢出以及享有研发成果。而独资设立R&D机构有利于跨国公司掌控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有利于实施技术转移内部化,保持总部对R&D机构直接、严格的控制。以141家R&D机构为例,有114家是以独资形式设立的,占到总数的80.9%;以合资、合作形式设立的分别为12家和15家,各占总数的8.5%和10.6%。跨国公司倾向于设立独资R&D机构是出于严格控制技术溢出的考虑,目的在于维持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以保持和扩大市场的垄断地位,延长技术的收益期。因此,愈是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愈是倾向于设立独资的R&D机构。

随着近年来我国巨大市场潜力的不断凸现、政府鼓励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R&D投资环境的逐步宽松,独资R&D机构将成为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来华R&D投资的首选。在141家外商R&D机构中,2001年以后设立的为47家,其中有42家是以独资形式设立的,所占比例高达89.4%。由此可以预见,今后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D机构的独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标签:;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特征研究_市场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