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相虎[1]2002年在《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的SEA》文中研究指明可持续发展是多年来世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更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先例,吉林省要建设生态省就是为了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主要是从环境角度出发,评价产业结构的现状、预测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替代方案。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 第一部分论述了有关产业政策的概念、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叁部分论述了吉林省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比较了各地区、各子系统之间的发展情况,其中重点分析了吉林省工业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部分论述了吉林省产业结构预测方法,重点介绍了预测软件的建立和评价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四个替代方案,通过用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趋势分析,得到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与现状的比较得到,产业结构可实现优化、合理化,可以初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五部分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实施对策和建议。 第六部分是论文结论。通过调节产业间的比例和投资方向,可以得到理想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较合理的产业结构比例关系。
赵文晋[2]2004年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颁布,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忽视了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的环境影响,难以实现在决策的早期阶段即充分考虑其环境影响,从而在其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建立和完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在体系内部,政策、规划、计划和建设项目等评价对象处于不同的层次,其中政策环境评价属宏观层次,规划和计划环境评价属中观层次,项目环境评价则属微观层次。不同层次的EIA应互为补充,相互一致,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简称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的应用,是系统、综合地评价政策、规划和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环境影响的过程[12]。国内外学者对SEA的概念、原则、工作程序、公众参与、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荷兰、加拿大、南非和中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制订了相关法律或导则,开展了SEA实践。但在SEA研究与实践中一直存在着工作目标模糊、评价内容界限不清,指标体系缺乏足够理论支持、方法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以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SEA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研究了SEA的工作目标、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理论和SEA中评价方法,并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WP=124>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各种发展行为的最高目标,这为各级政府的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的制订提出了新的原则性目标和要求。可持续发展思想为SEA提供了理论基础,SEA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可持续发展思想对SEA的具体要求体现为可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其核心思想在于要求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行为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EIA和SEA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为实现可持续性目标提供了一个结构化、层次性的框架,将可持续性目标自上而下从政策、规划、计划到项目决策中得以传递和贯彻。SEA的直接工作目标决定了其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决定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SEA直接工作目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工作目标对工作内容的影响来看,SEA的直接工作目标来源于人类社会总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但可持续发展是SEA的间接工作目标。从实现间接工作目标出发,SEA的直接工作目标应是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工作目标可具体分为保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良好。实施SEA的目标具有层次性,其高层次的目标为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它的实现取决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需要在决策过程中平衡地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低层次目标为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它是指导我们开展SEA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SEA中应把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放在核心位置。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该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满足协调性要求,符合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它具有系统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特征,按照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可归纳<WP=125>为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所谓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是指由人口、资源和环境叁要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和区域性特征。SEA的工作目标是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SEA评价内容的确定就应切实围绕上述目标,重点研究战略对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而在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存在的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也应是SEA所关注的内容。综上,SEA应以关注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对其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兼顾战略实施的部分经济、社会影响为辅助内容。SEA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切实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原则要求,SEA指标体系的建立,明确了SEA评价内容,继而实施SEA,对战略实施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状态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战略决策者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定量评价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现状,监测和揭示该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给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对策,促进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利用指标体系引导战略实施区域贯彻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督促、引导完成其?
于书霞[3]2002年在《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土地利用政策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对以往社会经济发展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重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前提下所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政策、计划、规划的实施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实施的初期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政策评价作为战略环境评价的形式之一在已经开展的实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论文对生态省建设中土地利用政策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既是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又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影响。生态省建设中,各项土地利用政策、规划必然带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并最终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价值变化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政策进行评价,以综合反映各种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GIS为技术支持,以Costanza等的核算方法为基础,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对吉林省生态价值现状进行核算,并对2010年生态价值进行预测。吉林省生态服务功能现值为5544.030×10~8元,相当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4.9倍。生态省建设过程中,生态价值在全省以及各个地市(延吉除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社会用地面积的增加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 土地利用政策评价在保护、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生态价值可以作为土地利用政策评价的一个有效的指标,是对土地利用政策定量评价方法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于书霞, 尚金城, 郭怀成[4]2004年在《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政策环境评价》文中提出作为战略环境评价的一种类型,政策环境评价是指对已有的或计划制定的政策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综合的评价过程。文章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比较分析,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土地利用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角度出发,该政策基本可行,但需要加强对社会用地等方面的控制。文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理论的应用以及政策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陈冲[5]2002年在《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使迅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不断创造着灿烂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熵值增加(熵值增大造成自然界混乱无序,即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引起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不良后果。由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放弃传统的高熵工业生产模式而采用低熵生产模式。 制造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如何使制造业减少资源消耗并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与制造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交叉领域。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它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是一种低熵的生产制造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绿色制造概念产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对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在绿色制造的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及具体应用方面,而对绿色制造环境评价的研究就很少了,在我国对于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也尚属空白。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及绿色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以及二者的关系,其间引入了进行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的意义。接着遵循着理论到实践的思维方式,先在第二部分阐述了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内涵,并从理论、社会、和技术叁个方面探讨了战略环境评价的支撑系统。指出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而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该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公众的参与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此外,绿色制造SEA还要有清洁生产、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等现代技术的支持。论文的第叁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进行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步骤、方法和内容,并在其中依据建立指标的原则给出了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方法主要是采用生命周期的思想,综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际调研来进 中文摘要行的。在指标体系中,依据十条原则,确立了六大属性指标,即所制造产品的基本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经济属性指标和社会属性指标。第四部分进入实践,结合吉林省在建设生态省的规划中提到的,要达到汽车产业绿色化的目标,分析了汽车产业绿色化的内涵以及吉林省作为中国汽车生产的老工业基地要使吉林省汽车产业绿色化的必要性。最后以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汽车产业绿色化中很重要的部分,即汽车绿色制造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初步的研究分析,建立了汽车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层结构模型,得出在汽车制造生命周期中存在的主要的环境影响,并针对这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在第五章总结了本论文的结论,即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绿色制造SEA,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的有效和必要的手段。绿色制造SEA无论是对吉林省进行生态省建设中的汽车产业绿色化的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加入* 后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保障绿色制造生产方式的实现都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陈冲[6]2009年在《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交通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与货物流通量显着增加,交通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交通的快捷、安全、舒适及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建设。但由于没有或很少考虑交通发展对资源的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交通仍然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并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 Assessment,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在战略(法律、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上的应用,是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的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为政府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EIA上的技术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文规定包括交通在内的“一地叁域十专项”的规划要做EIA。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通规划EIA,真正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SEA自身的理论、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使其更有效地被应用于包括规划在内的各层次的战略的EIA中,进行有关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体系的探索性研究,并相应地进行区域性的实践,就成为一种必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首先对战略环境评价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及技术研究、应用的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对国内外有关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的综述分析。二、分析论述了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设计与评价理论、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理论、交通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理论以及可拓学理论在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和研究中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认为它们应是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叁、系统分析研究了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对研究中可能采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分类和分析;明确了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应用的缺陷性,提出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结合吉林省交通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条件分析,选取省内两个最大的典型城市(长春和吉林)进行研究:①侧重方法的应用研究:将系统动学(System Dynamics, SD)方法与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集成,并应用于吉林市交通规划EIA中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②侧重替代方案的优化比选研究:对交通规划替代方案的生成模式,制定的理论基础、原则、程序及内容组成等系统论述;评价过程应用可拓学理论形成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替代方案;通过建模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交通四个子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依据仿真结果采用优度评价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不同优劣次序的方案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李一[7]2016年在《吉林省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及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城镇化发展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城镇化就是要通过实现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破解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的生态难题。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深入推进城镇化面临一系列挑战。吉林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境内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吉林省的生态安全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吉林省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对吉林省破解城镇化发展瓶颈、加快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其他省份也具有重要示范价值。本文以生态城镇化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认为生态城镇化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的城镇发展模式,具有生态性、人本性、创新性、集聚性、辐射性的特征,是一种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吉林省生态城镇化的建设基础主要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叁个层面。经济方面,近年来,吉林省生产总值增速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尽管工业基础较好,但服务业不发达,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社会层面,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生态层面,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粗放型发展模式,面临着资源可开采数量持续减少、资源型城市转型难等挑战。根据完整性、客观性、可获性和可测性等原则,吉林省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叁个层次:生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指标;代表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具体指标。根据模型结果,吉林省生态城镇化综合指数处于一般水平,生态发展指标达到了较好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处于一般水平,表明吉林省生态城镇化水平不佳,生态城镇化的经济支撑不足、社会发展滞后,而生态基础良好。吉林省推进生态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为:第一,科学构建生态城镇化空间格局,打造两区、四轴的城镇发展格局、叁区叁带的农业发展格局、东西两带的生态保护格局;第二,增强生态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建立节地、节水和节能的集约化现代农业体系,节能、节材的节约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第叁,强化生态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加强城镇生态承载能力建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合理进行生态补偿。结合吉林省生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提出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监督评估机制等政策建议。
刘磊[8]2005年在《战略环境评价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SEA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确定了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工作目标,并以工作目标为基础,分析了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内容和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系统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设计思想,对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SEA 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应用上述理论,建立了《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影响评价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王志刚, 陈新庚, 郑慧[9]2006年在《中国内地、香港与台湾两岸叁地战略环境评价(SEA)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战略环境评价(SEA)是对政策、计划、规划等决策活动的可能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对于促进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两岸叁地的SEA研究与实践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从法规、技术方法与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余振国[10]2005年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3年的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为我国一个比较前沿、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最近十年才开展起来的,和我国目前一样,也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和方法还不成熟,另外还应该看到国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与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差别非常大,所以国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有限实例和理论方法不太适合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中面临的很多问题也亟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去加以解决。因此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践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以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析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的关系入手,指出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源主要是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格局、土地利用分区、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措施的有效性;进而以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布局变化及其规划控制内容、方向变化的土壤环境、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环境、地质环境和炭—氧平衡效应为基础,研究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机理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的调控手段和规制机制。 在弄清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机理和规划规制的环境效应后,又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内容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廓清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调查、影响因子识别与土地利用环境现状分析体系、土地利用指标与评价标准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与经济分析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体系的内容、理论和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是综合运用土地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地理信息、生态足迹、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等理论与GIS技术研究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技术和经济学分析测度体系”,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该由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分析及制定规划的环境指向性测度体系(制定规划的环境指向性分析测度体系)、规划方案决策分析的环境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与测度体系(规划方案决策分析测度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的监测与回顾分析测度体系(规划实施的环境监测分析与测度体系)叁种架构组成。 “制定规划的环境指向性分析测度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的环境敏感度,规划环境适宜度,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生态环境适宜量以及适宜环境的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分区分析测度;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的SEA[D]. 元相虎. 东北师范大学. 2002
[2].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赵文晋. 吉林大学. 2004
[3].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土地利用政策评价[D]. 于书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02
[4].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政策环境评价[J]. 于书霞, 尚金城, 郭怀成. 地理科学. 2004
[5]. 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 陈冲. 东北师范大学. 2002
[6]. 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 陈冲.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 吉林省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及路径选择研究[D]. 李一. 吉林大学. 2016
[8]. 战略环境评价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磊. 吉林大学. 2005
[9]. 中国内地、香港与台湾两岸叁地战略环境评价(SEA)的研究与实践[C]. 王志刚, 陈新庚, 郑慧.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 2006
[10].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 余振国. 浙江大学. 2005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绿色制造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论文; 土地政策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论文;